分享

爱上这个夏天,从遇见并蒂莲花开的那一刻开始

 贝叶闲持 2021-05-26

夏天是属于荷花的季节。无论是在园林、公园、池塘、湖岸、寺庙,只要有水的地方,似乎都能和它不期而遇。

                      亭林园并蒂莲

风过处,一波一波的绿叶高低错落,此起彼伏,灵动并悠然,江南温婉的气质却是依旧。

并蒂莲,荷花中的珍品,茎杆一枝,花开两朵,被誉为爱情的象征,谕意夫妻恩爱,美满幸福。据说,其生成的概率仅十万分之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处并蒂莲集中养殖基地,是在昆山亭林园,一个四周石驳,面积437平方米的荷池。

据记载,花池中曾有一枝开过十三头。在1985年,曾有亭林园职工点数一朵花瓣,竟有2601枚之多。

我去的不是时候,满池的荷花只有寥寥数朵。

当地的人告诉我,想看并蒂莲,就去东亭,是玉山佳处原址的东亭,是顾阿瑛的东亭。

世人都知道王羲之的兰亭,知道曲水流觞。而顾阿瑛的东亭规模比兰亭更大,持续更久。

顾阿瑛是元末明初人。一个兴趣宽泛的儒商,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吹拉弹唱无所不精。

他倾其财富,在正仪东亭,他家的西面,修建了一座园林。起先名叫小桃坞,第二年改名玉山佳处。(玉山是亭林园内的玉峰山,也叫马鞍山。昆山也常用玉山称之。)

东亭池荷

玉山佳处内设三十六景,亭台楼阁交相辉映、水石花木相衬成趣有桃花轩、春晖楼、秋华亭、芝云堂、可诗斋、读书舍、小蓬莱、百花潭等

他引来了戏坛胜流,文坛名家,名伶戏班,吟诗作画,对酒当歌。其无论在规模上、还是举办次数、花费数额、存在时间,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无与伦比的。(有人统计说,顾瑛共举办各种文集、诗会达五十余次。)

这种文人聚会现在叫文艺沙龙,过去叫雅集的玉山雅集,成为顾阿瑛人生中最亮丽的一点,而闪耀至今。

东亭池里的并蒂莲,就是在此时种下,有人说是朱元璋所赐,也有人说是他海上贸易而来。

因并蒂莲不结籽,当年顾阿瑛为了保护荷花,用方板石,中间凿圆孔,铺设于池底,荷花从孔中伸出,而藕茎不易被人偷挖,故保存了六百多年,经久不衰

                          叶恭绰所建君子亭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六百年时光飞逝,几经轮回。

民国23年(1934年)冬,时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叶恭绰偶得一方古砚,背后刻有“并蒂莲”诗,注明连出自正仪东亭,他当即来正仪访莲。

1935年,叶恭绰发起成立顾园遗址保存委员会,将东亭荷池重新修葺,池旁建大方亭一座,名君子亭。亭中悬挂叶氏手书君子亭匾额。

1936年夏,叶恭绰率报社记者,摄影师等一干人专程来东亭赏荷。《申报》、《新闻报》以显著版面介绍叶氏赏荷盛况及并蒂莲特色。此后在每年荷花盛开季,沪宁铁路有两班快车,专为赏荷停靠正仪小站,一时东亭荷池名声大噪。

文革时,东亭荷池被毁。幸好并蒂莲被移植在亭林公园。

驱车赶往东亭,满眼都是绿意。以后并蒂莲最大的种植基地,该是东亭了。沿着曲桥,穿亭过廊,荷叶田田,菡萏娇艳。花朵因负荷过重,一朵一朵落在水面上。爱上这个夏天,因从此刻始。

正仪街景

沿东亭池边,并蒂莲路,可以直走到有6千年历史的正仪老街。

窄窄的巷道,门前种植的蔬菜,破瓦罐里的小花,有一种现世安良的烟火气息。

独居的阿婆补了又补的春凳

踏步古桥,看河水静静流淌,时光沉淀,不经意间,嗅到岁月的古朴气息。

别无分号的百年老店

不知不觉走到东仪老街底,那个当年风光的东仪的老火车旧址。

这个为了并蒂莲而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站,破落的立在我面前。闭上眼睛,感受火车呼啸而过,纷至沓来的人流,都随着历史的列车,载向不可知的方向。

                           候车室和售票处

               85岁的扳道工

离开时,我遇到了住在原站长室的扳道工,他已有85岁高龄,很多事情已渐渐忘记。在他的只言片语中,他人生的韶华都奉献在这段铁路上,没有什么值当不值当。

看到好的景色,我们都会期许下次再来。下次也许来,也许不会再来。匆匆而过的人生,期许的事情来多,以至于来不及记太多的事情,太多的面孔,太多的人。而这一位,我审视良久,我期许我会再来,再遇见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