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企光环褪去,被“废掉”的中年人有何出路?

 坚持最后5分钟 2021-05-26
外企光环褪去,被“废掉”的中年人有何出路?

外企裁员,中年白领们的困境

曾几何时,外企员工的身份还是人们印象中一张张光鲜体面的名片,优厚的福利待遇,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对自由的工作时长引得国内外大学生们趋之若鹜。

不少人以进入外企为荣,仿佛外企招人的严格标准是为自身工作能力优异的体现。

拿着比国内同行业高出5到10倍的薪水,做着远低于国内企业标准下的轻松工作,享受着同龄人羡慕的眼光,来回奔波于国与国之间。

人生赢家的标签仿佛能够一直稳定伴随他们的后半生。

可是他们没想到,从近几年开始,一向被视为高薪、稳定、人性化的外国企业也开始裁员了。

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变强以及本土互联网行业的崛起,不少外企在中国失去了原有的竞争力,唯一支撑他们走下去的只剩下过去被贴上的光鲜亮丽的洋标签。

外企光环褪去,被“废掉”的中年人有何出路?

有人说,外企的衰败是注定的,远从2008年金融危机就开始了,那一场遍及全球的金融海啸当中,中国受影响的程度与周边几个发达国家相比几乎是最小的。

在中国政府出台的种种应对措施之下,中国的经济奇迹般地稳定在那个关键的节点上。

不少本土企业开始奋起直追,抢占曾经被外企挤压至低迷的市场份额,时至今日,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某些领域已然超越外企,5G技术的创新更是世界上首屈一指

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家居等高端科技产业的崛起,令一些发展缓慢的外企无从应对。

中国的人才成本再也不像几十年前那样廉价,大批想要在中国收割劳动力的企业早已失去了吸引人才的优势。

尽管中国市场已经发生了接二连三的变化,但外企信息通道的绵长,还是令那些远在天边的决策层难以及时应对。

外企光环褪去,被“废掉”的中年人有何出路?

还有人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欧美卫生事业的严峻,才是压垮外企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0年以后,不少国家在贸易上调整对华策略,将业务的重心调整至其他区域,许多高端企业开始大批裁员,其中唯外企形势最为严峻。

这是由欧美国家的文化决定的,当这些国家在中国赚不到大量的利益,他们便会舍弃曾经卖力的员工,哪怕为此要付出一笔巨额赔偿款,也决不养无用之人。

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被外企裁员的大部分是35岁以上仍然未曾晋升的中年人,这些人离开了外企,面对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眼前端的是一片苍茫。

这些曾经工作内容固定、工作轻松稳定的外企成员,在许多年固定环境的培养之下,竟像极了温室里的花朵,流利的英语在国内市场上没有丝毫的用处。

虽然赔偿款额相对优厚,但总有用完之际,如果不加倍努力寻找下一份工作,届时只能是坐吃山空。

外企光环褪去,被“废掉”的中年人有何出路?

纵观人的一生,35岁并不算大,但在招工方面,35岁已经失去了与20多岁年轻人同台竞争的机会。

以前总以为这样的现象只有国内才有,现在看来,职场的“中年危机”可谓不分国界。

对于被裁员的这部分人来说,没有适配与国企的工作经验还可以从头学起,既然选择了新的开始,就做好了努力的准备。

最令他们难以接受的是心理上的落差,相比于国企薪资水平的中规中矩,曾经在外企月薪数万的优厚待遇已经渗透入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消费观、金钱观忽然间都不再适用,仿佛分分钟“换了人间”

出路何在?调整心态,再出发

“中年危机”,一个令无数人感到焦虑的词语,这其中不乏即将步入中年的年轻群体,前段时间,最大的90后已经超过30岁的话题再次被人提及。

网友们在自觉无奈的同时纷纷表示“可不可以不要再提这种贩卖焦虑的话题?”

外企光环褪去,被“废掉”的中年人有何出路?

不禁又让人想起数年前的一档关于职场的综艺节目上,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站起来声称自己在30岁之前必须实现财务自由,否则不配活着。

此言一出,哗然全场,有嘉宾调侃:按照这个标准,世界上有多少人不配活着?

正如节目中那位教授所言:人的心态是会变的,现在这么想不见得以后就要这般去做,们要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不必自己逼自己。

因为焦虑是毫无作用的,想要什么就要动手去做,这个社会从来都是不确定的,我们只有尽人事听天命,才会有所改变。

这句话放在如今被裁员的外企员工身上同样适用,虽然曾经在外企的公司制度下已经养成了他们固定的工作技能。

但人是会变的,离开一个环境就要做好适应下一个环境的准备,人的一生就是要做各种阶段性的调整,才能赢到最后、笑到最后。

外企光环褪去,被“废掉”的中年人有何出路?

外企薪资待遇固然优厚,令诸多国企望尘莫及,加上人到中年,无论是社会的印象还是职场的眼光,都不约而同地认定中年职员相比于年轻应届生,缺乏青春特有的冲劲、干劲。

另外,中年人多已成家,容易被认为有家庭牵绊而不能全心投入工作,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年人再想进入大企业与年轻人竞争,就少了很多优势

但这并不代表中年人就无法在职场中大放光芒,国内对于高端专业人才一贯抱有开放性态度,如果想要进入高端企业,不妨将这块敲门砖变得再硬核一点。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对于一些领域内专业人才的需求向来十分强烈。

而大学培养的多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在社会上缺乏经验,在工作中难以专精,这时要考验的就是人们的自学能力,也就是曾经被调侃为“社会大学”的专业知识领域

外企光环褪去,被“废掉”的中年人有何出路?

中年人再入职场,尤其是从高福利的外企转变为从头开始的国内企业,心理上很难接受,这也是人之常情。

有的人甚至早早买了车房,背上了沉重的车贷房贷,在高薪资的外企职员生涯宣告结束之后,由于很难找到“接盘”的第二份工作,高额的贷款成了他们生活中的急中之急。

这时候如果还对国内企业相对低微的薪资待遇报以嫌弃的态度,那就只能是原地踏步,因为抱着曾经的“成绩”孤芳自赏,对接下来的生活毫无益处。

但如果盲目地投入下一份工作,不问前景不问喜好,单纯病急乱投医,也绝非高明之策。

在外企游刃有余的白领们一定很熟悉“PLAN B”这个词,意为用来给第一种方案兜底的第二种方案,也就是做两手准备。

无论是选择进入另一家企业做职员,还是自己创业、投资、自由职业等,都要有前瞻性。

外企光环褪去,被“废掉”的中年人有何出路?

有道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能吃苦、甘愿放任自流的人永远无法登上人生的下一座高峰,而遇到挫折不改变思路、固步自封的人同样难以克服人生的困境。

人到中年固然有许多身不由己,但这绝不是放弃努力的理由,真正有眼光的人已经看到了下一个风口,怀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心态重新踏上了征程

幸运的是,中国市场是一个尚在成长期的市场,相比于欧美市场人才梯队的成熟,中国市场对于纵深型人才的需求仍然较大。

在中国,拥有专业能力的人才反而更容易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想要立足于不败之地,转变思路很重要

在中年失业的外企职员当中,不少人将目光瞄准在短时间内找到另一份与先前差距最小的工作机会,认为这是最佳选择,也愿意积极争取这样的工作机会,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甚至新闻里、知乎上都曾曝出不少外企白领投简历被拒的事实,背后的原因往往与年龄和从业经验有关。

外企光环褪去,被“废掉”的中年人有何出路?

使得网友们一听到“年龄歧视”这个词都忍不住在社交媒体上口诛笔伐,认为这是继部分公司对女性职员们的“生育歧视”以外的最大弊端。

殊不知弊端形成并非一天两天,古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变现状之前,当务之急是要为大龄求职者找到出路。

中年失业作为一个较难应对的不确定性因素,要用自身的不确定以及可塑性来衡量。

先要找到比较适合国内市场需求的部分,找到自己真正喜好并拥有显著优势的一面,然后将重点从解决生活问题转移到发挥自身价值上来。

无论环境如何改变,有一个宗旨是始终不变的,资本市场的逐利性决定了一个人所能创造的价值才是公司看待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换句话说,也就是市场在逼着人们去创造、去贡献,抛弃好看的简历和证书,去发挥自己实实在在的能力。

外企光环褪去,被“废掉”的中年人有何出路?

对于一个应届毕业生的求职者来说,HR评价他们是否优秀的标准总是与学历脱不开关系。

诚然,一些大企业在招募的时候仍然喜欢将人与学历捆绑起来看待,这是HR招募人才的快捷办法,常常为社会所诟病。

在媒体与综艺节目的渲染下,仿佛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共同认知。

可对于一些实用性岗位来说,学历却并非是最重要的,如果学历与能力不可兼得,人们一定会更倾向于选择高能力的岗位。

曾经饱受诟病的“特殊人才”杨超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抛却她本人的专业素养和学历。

仅仅由于她在发挥公众影响力上的能力够强,贡献的流量够大,就可以成为特殊人才,享受人才待遇。不正说明了贡献才是大于一切的规则吗?

即便事实如此,可层层递进的学历歧视依旧令人们焦虑不堪,有的年过三十也要投入考试大军的队伍当中。

如果这些人出于热爱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果是出于跟风、或者是所谓的“面子”呢?

外企光环褪去,被“废掉”的中年人有何出路?

是否有人仔细考虑过,中年危机的由来是出于什么?试想,一份薪水三千出头的低技能工作会有中年危机吗?

服务员从年轻做到老的比比皆是。为什么中年危机往往发生在高学历人才云集的上层企业?

如果简历和证书可以代表一切,在某些特定岗位上,中年硕士为什么连一个本科应届生都不能取代?

前有高薪程序员辞职送外卖,后有北大研究生回乡创业,那些本该沿着一条前途无限的光明道路一路前行的人们,为什么愿意顶着身边无数的压力而无怨无悔地选择另一条路?

这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到了中年,人们已经没有选择自己喜好的权利了,这未免有些绝对。

外企职员通常有着漂亮的简历,但此时此刻简历对于他们已经不那么重要,能力与贡献才是首位评判标准,短短十年,面向他们的规则已经变了

外企光环褪去,被“废掉”的中年人有何出路?

这时必须要转变思路才能一如既往地立于不败之地,抱着曾经的想法往前走已经走不通了。

对于他们来说,入职一家稳定的企业不难,但通常缺少高薪,找到一家高薪的企业也不难,但不够稳定。

这时候,拥有一技之长的人优势就比较容易显然出来了。如果善于销售,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都有机会拿到高收入。

如果善于一门艺术,无论是外接兼职还是成立工作室都不难,甚至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只要能力够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对公司的贡献做到既稳定又高薪。

还有人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到市场的走向,毅然决然投入创业投资的队伍当中,这样的举动虽然有风险。

但对于能够准确把握动向的人来说,风险一样可以降低到一定程度。况且创业不一定绝对拥有风险,他们也可以选择投资人一起合作。

外企光环褪去,被“废掉”的中年人有何出路?

由于外企职员在工作中形成的经验和能力在国内企业很难用得上,所以很多人在被外企裁员之后继续将眼光望向其他外企,但这样做的结果依然困难重重。

且不论那些外企在年龄上的侧重选择,单就这些年外企核心发展方向的改变,充其量也只是往后“续命”几年,届时该面对的迟早还要面对。

对此我们不妨勇敢一点,走出“舒适区”,着重于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培养自己的能力,打造自己的一片天地。

现代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互联网的兴起令各个行业都有了更宽的道路可走,无论是知识文学、艺术教学,还是演讲咨询、心理辅导。

甚至会一两个高级软件都可以在网络上实现变现。当然,这也是一条难走的路,但也正因为难走,才更有价值。

外企光环褪去,被“废掉”的中年人有何出路?

世上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想不被社会淘汰,除了拥有一技之长以外,还要打造长久发展的B计划。

对于我们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明天来说,工作很苦,奋斗很累,但生活也很甜。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也随之越来越快。

在中规中矩的早九晚五逐渐消弭的今天,我们这一代人应当抱有这样的觉悟:必须终生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跟上产业发展,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