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氏故事——土著语言

 平氏良子 2021-05-26

        如今的平氏街,融入了很多的外乡人,有周边山村的,也有外乡镇的,更有外省市的。出现如此繁荣景象,一方面说明平氏街更加适合人文居住,是安养生息之福地;另一方面也直接体现了平氏街人包容宽广、广纳四海贤人的海阔胸襟。

         外来人口的增多,势必对本土的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首当其冲是语言。山南海北南腔北调的语言在这里交织,普通话的普及,都是对本土语言文化一次次的蚕食。如今九零后、零零后的孩子已渐渐远离于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平氏生活,他们或多或少对母语都有所遗忘。母语是一个种族,一个氏族的基本语言,它是一种文化遗产的载体,它综合了地理、人文、风俗以及历史等多种因素,长期积淀下来的一种独有的、无可替代的文化符号,它是靠口碑世代相传的一种地方特有文化。作为平氏的后裔,我们不能忘记,更不能遗失,良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现归纳如下——

饮食类:

面疙瘩(一种将面粉和水搅拌,然后下入开水锅中的一种饮食。)

干饭(米饭)

干饭汤(没有电饭煲以前,做米饭撇出来的饭汤。)

喝汤(晚饭的统称)

扁食(饺子)

个渣(锅巴)

 烧木nou?(做饭了没有?)

 吃台儿(吃酒席)

 花几台(一种用大米膨化了之后,利用糖粘制作圆形的。)

 焦里落生儿(此词来源于平氏街一卖炒熟花生的叫喊声,现统指炒焦花生。)

动词类:

闷、zang(此二字都有扔,掷的意思。)

溜(四声,打的意思,一般指大人教育孩子。)

整(此字意思广泛,1、打人的意思;2、调侃的意思;3、XO的意思。)

 bia(贴上去的意思)

 括(持棍棒类击打)

布拉(用手来回拨弄、抚摸。)

刺挠(比如在打麦时,浑身发痒的症状。)

翁个仰摆叉(将人推倒,仰面倒地。)

 跑哪儿出驴去了?(去哪里玩儿去了?)

厥一边(滚一边)

 浪里云、去哪儿浪去?(浪有调侃意思)

 啸嚯(喊叫,大声喊。)

 捎包(指长辈给晚辈带好吃的)

 叨(饭桌上常用,夹菜的意思,也有请的意思。)

 葛旧(蹲的意思)

 岑音cen(摁在地上)

谷堆(坐,蹲的意思)

 绝人(骂人)

靠kao(此字大家都知道是个不雅词,但使用范围以及使用频率都很广;现在也出现网络语,如我靠。)

名词类:

拖啦板儿,踢啦板儿(拖鞋)

出川儿(蚯蚓)

光牛(平展)

苦楚(粗糙,不平。)

 黑马股都(蝌蚪)

脑一后(后脑勺)

坷垃蛋儿(土块儿)

酸瓜儿(西红柿)

明火踹儿(萤火虫)

洋线(棉线以外的线)

洋布(棉布以外的布)

洋火(火柴)

洋油(煤油)

洋钉(泛指铁钉)

日头(太阳)

条数疙瘩(扫帚)

磕腿盖儿(膝盖)

脖二更(脖颈)

莫偶(母牛)

忙偶(公牛)

过沙尔(庆祝生日,多指孩子。)

茅缸(厕所)

稻场(打麦场)

瓦踹儿(瓦片)

椅踹儿(小板凳)

信球、二球、羊熊、羊判、圣人蛋、圣人球、二黄等(都是贬义词,傻子、不聪明等含义。)

买儿伤(一个门口的,或邻居,或一个村的。)

门前儿(门槛)

蹦你个栗壳子(用手指头击打头部)

甜杆(甘蔗)

肩膊头儿(肩膀)

马季聊(蝉)

烟别胡儿(蝙蝠)

门阁老(门背后)

绝(脚)

小踹儿(麻雀)

长虫(蛇)

心科浪子(心)

语气词:

我日他dei(此口语应用十分广泛,男女老幼通用,没有实际意义。)

不粘线、不中(都是不行)

中(行,可以)

我日他先人、我日他祖奶奶(都是骂人语)

抓取里?(去干什么了?)

使类慌(累、疲惫)

入魔人(丢人)

标人里(骗人)

呼噜人(忽悠人)

木耐里、木有里(没有)

活景里很(很有趣儿,有意思。)

不搁这儿(不在这里)

咋桌儿(不服气,常用于双方质问)

打扎子、胡扯(不着调、胡说等。)

木嫩儿啥(什么也没有)

怪能里,能里不轻里(有点讽刺某人聪明,也适用于调侃。)

称呼类:

恁(你,你们的意思,广泛)

俺(我,我们的意思,广泛)

老师儿(统称,对陌生人的尊敬称呼。)

xuai(弟弟的称呼)

秀子(指已婚妇女,有贬义。)

毛妮、毛孩(一般指小女孩、小男孩。)

野毛(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歧视称呼)

时间类:

yai个(昨天)

浅白儿(上午)

黑白儿(下午)

黑聊(晚上)

晌午头(中午)

且儿个(前天)

一晌(半天)

历史人物类:

曹妞(形容自家姑娘不梳头发:瞅瞅你那样,头发都给样曹妞一样。)

二秆(形容人傻:你信球里很,给样二秆里。)

魔器(形容神经病:你早晚把你爹气成魔器。)

馍篓(形容吃得多又不干活:馍篓都木奶你吃里多。)

姚河(仅指忽悠:你呼噜姚河里。)

游戏类:(以下大都是儿时的游戏,且大都已失传。)

查十八(比如,查十八也轮不到你。)

扣ge da er(用铁片或者瓦片还有高粱杆做道具,也叫骡子连稍油。)

抓子儿(用石子或玻璃珠做道具)

摔啊呜(用泥巴做一个圆形,中间凹,然后用力反扣下去。)

摔面包(用纸张折叠,摔打地上,打翻为赢。)

叨鸡(一只腿架于另一条腿膝盖上方,俩人对攻,脚着地为输。)

挤暖炮(冬天,多人挤在一墙角,用力向里拥挤。)

蹦方(此游戏多为女生玩耍,用粉笔或石块儿在地上画上一些方格,然后跳跃。)

打撇牛(用布条或皮条做成鞭子,抽打陀螺,致其旋转。)

形容词:

鬼炸精儿、鬼炸(多形容女孩,稍有贬义。)

信样儿、信妮、信娃、信球、信求货(都有贬义,愚蠢、笨。)

拽里很、可排场(漂亮、潇洒之意,有时也用于贬义。)

光跪儿(潇洒,能力强。)

个意人、不住贵(讨厌人,让人讨厌。)

老鳖一(抠门,不大方。)

烧毛(指人另类,太过前卫,有贬义。)

走做(贬义,有作死的意思。)

姚庄(多指做了婆婆的女人,贬义。)

恶(很、厉害的意思,有时也重复使用,比如:那货恶求里很!)

贱(此词用途广泛,多指小孩多动、调皮之意。)

鳖孙、龟孙、鳖型(都是骂人语,鳖型也适用于调侃。)

老猫口(大人形容小孩吃饭嘴张大,多用于鼓励、表扬。)

嫩(此词使用范围和频率都极高,厉害的意思,比如:那求货嫩恶,你嫩厉害。)

圣人蛋,圣人球(让人讨厌,有自大的意思。)

不识闲儿(忙忙碌碌)

庄白(假装的意思,比如:你庄白啥里?)

夸白(贬义词,比如张三养了一只狗,病了,李四说:“给狗娃弄点好吃里吧,看瘦求成啥了!”张三说:“夸白它里,管求它里!)

       良子注:在整理过程中,发现实际平氏土著发音和现代汉语发音还是有区别的,有的只能以拼音代替,有的虽用相应的汉字代替,但显得字不达意;有些字词均有不雅的嫌疑,但是吾以为,正是由于此,才更加突出土著语言的特点;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时间仓促,难免有遗漏错误之处,还望各位乡邻老师予以补充,批评指正!同时,借此一角,感谢那些积极提供帮助的乡亲!

良子提示以下内容也很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