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乡二三事——李嫂

 平氏良子 2021-05-26

由于离家较远,回去一趟舟车劳顿颇是不便,也因此,每次回老家前都做足了功课,比如行程如何安排?比如回去需要带什么东西?比如回去哪些人是必须面见的?

以防人老脑筋不够用,为此还会专门将这些琐事一一记录在小本子上,然后逐一核对,完成一项打个勾或者划掉,这样基本可以做到万无一失。

李嫂是我的小本子上明确要拜访的其中之一。

李嫂,她是我的一个老同学的妻子,夫妇俩在小镇一个新开发的小区开了一间小饭店。饭店不大,楼上楼下两层,收拾的卫生干净,这应该拜托李嫂的精明和能干。

我和李嫂以前不相识,也没印象。和她家先生老李(姑且这么称呼吧)小学时是同学,印象里他家比较富裕,这个和他父母当时是国家工人有一定的关系。

记忆最深的是一次下雨天,放学的路上,现在的老李当年还是小李,打着一把黑色的洋伞,这种黑色的洋伞是黑布做的,当时是非常洋气的。我们家比较贫穷,买不起洋伞的,我就打一把黄油布伞,这种伞架是用竹条或者木条做的,比较笨重,和小巧精致的黑色洋伞的金属把柄自然没法比。可以想象,打着这种伞内心多少是有一点自卑的。

小李家境富裕,自然稍微傲气一点(这个现在可以理解)。不记得是因为什么,在走到承包鱼塘的老管家门口时,小李把他的黑色洋伞砸向我的黄色油伞,顿时,黄色油伞上被他的黑色洋伞的金属伞架戳穿了一个窟窿。

回到家,自然被姐姐训斥一番,那时自卑的我只能将委屈深埋到内心里。当然,这件小事估计小李早就忘到爪哇岛以外一百公里远了。

再大一点,我听说小李去了部队,接受一个军人的洗礼,而我则背了一个八斤的薄棉被去了南方,接受社会的洗礼。

至此,大家分别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接受学校以外的教育以及成长。

这些毕竟是成长过程的琐事,算不上什么,只不过它是众多记忆长河里的一湾溪水。

小李当年戳穿我油伞的故事,这个当然不是我要拜见李嫂的原因。真正让我下决心一定要见现在的老李夫妇,是因为两件事:第一,老李前段时间忽然得了一场大病,听说极为悬乎;第二,是很多人给我提及李嫂的贤惠,十几年如一日如何如何伺候公婆。

几个月前的一天,突然微信同学群里有人发了一个水滴募捐,对象竟然是老李,这个让我大吃一惊,说是老李突发疾病,正在某医院急救,情况危急。吃惊之余,不免有些对人生的唏嘘,这种感慨,是当你身边的人出现突发状况的时候,你才切身体会到的,觉得生命的意义,健康的重要。

我有老李的微信,却没有他的电话,就算有,也不能给他打。正在我思谋良策之时,突然又听说老李快好了,看来真是应了那句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又过了两天,听说老李基本痊愈,便在微信上试探的和他聊天,要了他的电话号码,直接给他打过去(多年的习惯,一直觉得电话沟通更顺畅,更便捷)。我说你可白胡大渣子(别吓唬人的土语),年纪轻轻的,咋回事?电话里的老李呵呵笑着,他说木事(没事的土语),我身体好好的。我说你可得多注意身体,咱哥们可得健健康康的。老李说是的是的。我说你不要再吸烟了,也不要再喝酒了。老李笑着说戒了戒了。

最后我在电话里说:过一段时间回去,我肯定要看你!

在回去的第三天,那天上午,我抽空先给老李打了个电话,我脑子里还想着他大概身体还有恙,试想他还应该在家里修养,谁知他说在饭店里。我说我中午去他那里,他说你来吧,我等你。

上午一直忙到十一点多,然后想法推脱掉所有的应酬,然后一个人悄悄的步行到了老李的饭店。

老李和李嫂正忙着不可开交,一会儿是切菜,一会儿是择菜,又是端盘子,又是端碗的,看来中午生意不错。

老李忙里偷闲,给我沏了杯上好的绿茶,我就坐在门口的小桌前,一边喝着清香碧绿的清茶,一边看老李两口子像陀螺一样穿梭大厅与厨房,楼上与楼下,屋里与屋外。

也许是看我一人坐在那里形单影只,略显孤单,李嫂将一把荆芥拿到我这里,搬了张小凳子,坐在我对面一边择着荆芥,一边和我说话。

话题自然谈到了老李的那场突如其来的大病,李嫂说,那晚她一直有预感,本来已早回到家的她,总感到一种不踏实,后来,她于是又返回饭店,也多亏了她返回饭店,发现老李已经歪倒在地上,于是赶紧叫人,以最快的速度把老李送到医院,进行抢救。

我说,这也许就是夫妻之间的心灵感应吧!

李嫂心有余悸地说,也许是吧,因为平常她没有那种感觉的,平常回去她就不会再回到饭店,老李迟一点也就会回去的。

由于抢救及时,手术成功,老李命大,在鬼门关上溜达了一遭,又回来了。

老李大难不死,我想,一方面是阎王爷嫌弃他,他还不够资格去那边,另一方面和李嫂的贤惠有很大的关系。说起李嫂的贤惠,老家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竖起大拇指,那可是人尽皆知。

老李的母亲十几年前卧榻病床,不能自理,是李嫂毫无怨言担起了服侍婆婆的重担,十几年如一日,亲如生母。李嫂的这种贤惠,在目前婆媳关系紧张的现代社会,如一股清泉让人肃然起敬。

李嫂长相秀美,性格憨厚朴实,办事利索,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时值盛夏,当天生意特好,因此,李嫂脚下生风,楼上楼下屋里屋外不停,几乎没有片刻休息,汗水将她的那件薄薄的短袖衬衣都打湿了。

将近一点半时,客人终于打发的差不多了,李嫂才坐下喘口气,她自我解嘲地又说起老李得病的事。她说她给老李说过,说你要再这样吓唬我,你不走,也把我吓走了!

我知道,这是李嫂对老李说的玩笑话,它体现了一个妻子对丈夫那种深深的爱,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是由衷的,是切切的。

汉乐府的《上邪》中写道: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祝愿老李两口子的爱情久远,生活美满,生意兴隆!

【声明:本文图文无关。】

以下内容,点击标题可以直接阅读:

❤ 我不敢死

❤ 上礼吃台儿

❤ 岁月

❤ 怎样富养闺女

❤ 观念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看电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