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女、玉女、采女、玄女---《彭祖传》1

 道藏研究 2021-05-26

   接上篇序。再次声明,本文译文不全是我的个人努力,部分内容 参考引用了谢青云先生的译文。先端正一下学术态度。置前说明。

今天开始介绍葛洪的《彭祖传》:


本文中葛洪对彭祖的养生长寿情况,进行了一些详细的介绍,这是了解彭祖不可忽略的一篇文章。

 彭祖者,姓籛讳铿,帝颛顼之玄孙也。殷末已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少好恬静,不卹世务,不营名誉,不饰车服,唯以养生治身为事。王闻之,以为大夫。常称疾闲居,不与政事。善於补导之术。服水桂云母粉麇角散。常有少容,然性沈重,终不自言有道,亦不作诡惑变化鬼怪之事。(葛洪《神仙传》)

注:彭祖,姓篯(jian1)名铿,黄帝之后,为颛顼帝玄孙。殷末时,已有767岁,但是不衰老。彭祖年少时就喜欢清静,不理凡尘俗世,不追求名誉,不开豪车,不穿华衣,只把养生和修身当成最重要的事。殷王听说他德性好,就请他做大夫,彭祖就常以生病为借口不去参与政事,宁可闲居在家。他精通补益、导引等养生术,常服用水桂、云母粉、麇角散”,容颜很年轻。彭祖心性沉稳,比较低调,从不说自己有什么法术,也不做那些装神弄鬼的玄虚怪事。

窈然无为,少周游,时还独行,人莫知其所诣,伺候竟不见也。有车马而常不乘,或数百日,或数十日,不持资粮,还家则衣食与人无异。

注:彭祖清静无为,较少出游,偶尔出去也是一个人走,人们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如果有人跟着他,一会儿就找不见他了(彭祖的超然、自由和随性,跃然纸上),他有车马却很少乘坐,有时候一出门就几百天,有时候几十天也不带路费干粮,回家后穿衣吃饭和平常人没有什么两样。高人常似平常人。

很显然,彭祖是个超然自由的人,虽然不常出游,但却想走就走。昨天看到一个小视频,钟南山教授84岁讲养生,他说人的心理因素至少占一半,自由和愉快才是养生的关键。没有自由,心情不好,天天生气,都是养生所忌讳的。

前一段时间听一位朋友说,他从北京去上海出差,在苏州的老同学听说了,热情邀请前去苏州叙话,由于苏沪相距很近,要派车去接他。但他不能去,因为他给上级单位的出差申请报告中,没有苏州,所以不能去。我说你去你的,不花公款就是了。他说走到哪里都有手机记录,精确到米。多年的老朋友了,想尽尽地主之谊,都不能够。当代人,经济不自由可能不是最大的不自由,人身不自由、思想不自由的、表达不自由的才是枉活了一生,这对身心健康没什么好处。

来南方几年了,几次想邀请北方的老前辈到南方走走,其中一位回复:“我也很想去啊,没自由,请假,需要九层审批”。我非常疑惑,问:您应是三品吧?上面哪儿来的九层?对方一一说了,我听得头大。这种情况,想要效法彭祖的自由行,恐怕也是不能够的。

常闭气内息,从旦至中,乃危坐拭目,摩搦身体,舐唇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

注:“闭气胎息法”,从早晨一直到中午结束,端坐身体,用手轻揉双目,按摩全身,舔双唇,咽津液,服气几十次后才起身行走,与人谈笑。

这里说到一种养生方法叫“闭气胎息法”,是道家修炼的专业功法。我在网上看到一些培训班在教胎息,一屋子人,躺在床上,由老师指导练习胎息功法,有的人启动得早,开始在床垫上“蹦、蹦、蹦”全身子平着弹跳起来,很神奇。一直不启动的,躺在床上就着急,在床垫上乱踢腾,疯了一样。这可能是现代版胎息功吧。古人说的胎息,是静功,模仿婴儿在娘胎中的呼吸,道家也称为真息。

那么,什么是胎息呢?

“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气,握固守一,是名胎息。”(《云笈七签》)

“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葛洪《抱朴子·释滞》)

直白地说,就是象胎儿在母亲腹中一样,不用口鼻呼吸。古人真是厉害,他们没有现代化的影像技术,却知道胎儿在娘胎里的状态,如果说知道用肚脐呼吸还好理解,那么知道婴儿是抱着头,屈着身子,就是很厉害。最神奇的是,他们还知道婴儿在母亲腹内还“握固”,这一点实在是了不起,不能细想,细想就开始感觉神灵都在身边一样。因为古人太神通了,让人不得不相信他们。我相信胎儿“握固”是因为现代的造影技术,拍到了婴儿在胎胞中的状态。古人看不到孕妇肚子内的情况的,全是他们的观察、想像和推理。中医这一套完整体系的形成,那是几千年来这个民族的智慧精华。

前段时间,朋友来泡茶,聊本草和养生。也聊到睡眠。我说自己近来睡眠不老好的。他马上推荐一种睡姿,说让“侧卧,抱头,卷身”,就睡得好。我一听,不用等到晚上试验,立即就知道这个方法靠谱。因为我想到了胎息法,这就是胎儿睡。“侧卧,抱头,卷身”,这都是给人安全感的方法。有道理。局长从哪里听说的,我没问,但我相信这都是我们口口相传的养生智慧。

婴儿因为在娘胎里窝太久了,就具有伸展的本能,很多婴儿睡姿奇葩,各种劈叉睡、打卷睡等等,都是各种高难度的千奇百怪姿势。为了骨骼生长健康,古代人们普遍地对婴儿的睡姿进行适当地干预调整,因此在中国的“母婴文化”中,有一个叫“蜡烛包”的东西出现了,就是拿一个四方的棉花小被子,把婴儿放在对角线上,先把腿脚拉拉直,分别是下面三个角压住,然后用布条腰间一捆,婴儿就动弹不得了。因为如果不加调整,孩子可能睡成“老扁头”,“夲脑门儿”,或“罗圈腿儿”,因为婴儿的骨头是软的,压成形了固定下来,长大了就不好调整了。

据说“蜡烛包”的另一种功能是防止踢被子着凉更重要的,可使孩子长得快,长得结实。被包裹捆上时,婴儿会本能地挣扎,这就需要用力,可以加强婴儿体能训练。越说我们的传统文化,越觉得有趣。……

 

《道藏》中有专门讲胎息的经书,其中一本叫《胎息经》,这里先预告一下,以后择机上传。

 

其体中或疲倦不安,便导引闭气,以攻所患。心存其体,面头九窍,五脏四肢,至于毛发,皆令具至。

注:如果偶尔感到身体疲倦不舒服,就用导引闭气的方法来对症治疗。用意念存思身体,从面部、九窍五脏、四肢及全身的毛发,都要让意念走到。注意,此是导引、胎息、存思三种方法一齐用的。关于存思法,我以前在介绍《黄庭经》时有说过,那位上清派的魏文华,真是一位了不起的才女,她也没有现代的各种影像技术,把人体的五脏六腑搞得清清楚楚,还给每一个脏腑里的神灵都取了名和字。而且还特别有道理。有兴趣的可往前翻找本公众号的这篇文章,这里不再重复。

握固,是导引中的一个动作。之前的文章中刚介绍过,也不重复了。

这一套动作,让我想起了宋朝的一位女道士曹文逸,曹仙姑,宋徽宗赐名道冲,敕封她为“文逸真人”,我以前发文介绍过她,在《灵源大道歌》一文中,现在摘几句来形容一下彭祖的这套养生动作,倒是很应景的,也是实用的真息原理:

我为诸君说端的。
命蒂从来在真息。
一悲一喜一思虑,
一纵一劳形蠹弊,
......
《灵源大道歌》原文比较长,我之前有过专篇介绍,不再重复。有兴趣的可参考陈撄宁先生的白话文注解练习说到这里,就简介一下陈撄宁先生。

陈撄宁先生是近代“仙学”倡导者,据说是中国历史上,目前为止,唯一把《道藏》通读过一遍的人。

……此处略去三千字。(岔题太远了,只好单独成文《读书与神通》,日后择机上传)

《道藏》中宝贝多得列不过来。特别我们民族信仰、哲学、天文、化学、道医和仙草药方面的书,至今没有引起社会重视,太可惜了。反复看《西方哲学史》,我渐渐明白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哲学”的原因。

英国罗素的《西方哲学简史》及美国门罗 .C. 比厄斯利的《西方美学简史》,虽是不同国家、不同学者写的,而且在写作上……(此处略去两千字) 

觉其气云行体中,故于鼻口中达十指末,寻即体和。

注:这时会感觉气在体内像云一样运行,从鼻子、嘴一直通达到食指末端,一会儿就觉得身体舒适了。这就是行气法,这个需要功夫的,不经训练和细细静心感受,一般人做不到。我试过多次,可能因为没有功底,感觉不到气到手指末端。通常,气在胸腔就觉得有点累,刚开始练时不知道轻重,呼气之后使劲憋住不吸气,搞得有一次大脑缺氧,差点晕倒在氧气充足的海边。吓得赶紧回去躺下。后来看到“王子乔八神导引法,延年益寿除百病”,里面讲不要刻意憋气,服气法,贵在自然

欲休,先极之而止,勿强长息,久习,乃自长矣。气之往来,勿令耳闻鼻知,微而专之,长遂推之,伏兔股腑,以省为贵。

(《太清导引养生经》《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

大意:先尽可能的做到长时间,再换气,但不要强行进行憋气。练习久了,气自然就长了。呼气吸气时,以耳朵听不到声音,鼻子感觉不到气体流动为宜,循序渐近地轻微专注地服气,不要太刻意,可以模仿小兔子的形态等。总之,怎么合适怎么来,以省力为上策。其实说来说去,如果能真切地理解了“道法自然”,就足够了。感觉道家的“道法自然”与佛家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差不多一个境界,大体都是“顺其自然”的无上智慧,也是道佛两家的核心法门。把这两个核心真正悟透了,佛道两通。

王自往问讯,不告。致遗珍玩,前后数万金,而皆受之,以恤贫贱,无所留。

注:殷王亲自去向彭祖学习养生方法,彭祖不肯告诉他。殷王于是送给他珍宝器物,前前后后有几万金,彭总也不是清高之人,统统收下来,然后用来帮助那些贫苦的老百姓,自己一点都不留。不清高自洁,不恋物华,不为身外物所累,也是彭祖养生法。

又采女者,亦少得道,知养性之方,年二百七十岁,视之如五六十岁。奉事之于掖庭,为立华屋紫阁,饰以金玉。乃令采女乘辎軿,往问道于彭祖。既至再拜,请问延年益寿之法,彭祖曰:“欲举形登天,上补仙官,当用金丹,此元君太一,所以白日升天也。此道至大,非君王之所能为。其次当爱养精神,服药草,可以长生。但不能役使鬼神,乘虚飞行。身不知交接之道,纵服药无益也。能养阴阳之意,可推之而得,但不思言耳,何足怪问也。”

注:有一位宫中采女,也是小时候就懂道的人,知养性之方,270岁了看起来象是50多岁。古代帝王都特别注重保养,一般都有保健医生。比如,黄帝就有保健医生素女,专门教他性养生的。(内容详见《素女经》)这位采女,应该是殷王的保健医生。

上一篇序文发出后,有内行的读者就说对彭祖的性养生很期待,说明他对彭祖的养生方法很清楚。若是大家对性养生有研究的兴趣,那么《道藏》中的房中术相关书籍是必读的(太多了,此处放不下,以后专篇介绍)。

中国性文化历史,从最初的性本能,到性生育、性娱乐、性保健、性养生,一直到现代各种形式的性交易等等,若全部整理出来,也是涣涣巨著。贺兰特·凯查杜里安(Herant A. Katchadourian)教授在斯坦福大学开设了性教育课程,其讲义整理出版为《性学观止》,是当今世界上最权威的性学著作。浏览一下目录和部分内容,亚洲部分的资料,主要是关于日本的。这是值得深思的地方。如果说性文化是中国普遍禁止的话题,那么在哲学、思、宗教领域内的世界级图书中,关于中国的内容相对量越来越少,更让人心情沉重。这才是真正的文化危机,在学术上渐渐被边缘化了,还不知情。有时看到一些民众还躺在四大发明上显摆天朝上国的优越感,还在吹嘘这个那个,如何如何,都让人忍不住捂着脸,抬不起头来。同时也焦虑万分。忽然觉得西方人说的“神秘的东方国家”并不一定是个褒义词。

前几天一朋友来,说他的亲戚经商,想要赚大钱,他建议对方给子贡立像拜拜。我想友善地提醒,经商的人,拜商圣计然子(范蠡的老师)可能更靠谱。但由于人家是领导,权威习惯了。于是只静静地听,微微地笑,没吭。个人观点,只要心诚,拜空气也灵。但也应该想为商道文化的祖师正个名,想挣钱的人,得研究一下被称为道家二祖的计然子(关键词:陶朱公、范蠡),研究一下计然七策,想不发财都难。

西方对中国的道文化研究较多的是法国人。现在全球通用的《道藏》目录检索工具书,就是法国人施舟人编写的。欧洲科学基金会资助成立的欧洲“道藏工程”总部设在巴黎高等研究实验学院,下设法国巴黎小组、德国沃尔兹堡小组和意大利罗马小组……

(此处略去两段)

每写到这些,就忍不住泪下……

提到欧洲与中国的性学文化事件,有件事很典型。唐朝的白行简(白居易的弟弟)写过一本《大乐赋》(全名《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敦煌写卷P2539号),被法国考古学家、汉学家伯希和带回巴黎,现存法国国立图书馆。清朝巡抚端方曾重金相酬,才被允许用胶片拍摄书稿带回中国,1913年交给考古学家罗振玉出版。

需要说明一组专有名词。“素女、采女、玄女、玉女”这些概念,在道文化中有较为广泛的含义。但在道家房中术相关书籍中,一般指的是“房中女神”,并不特指哪一个人。而且同为房中女神,她们的职务分工也各不相同,这几个概念也是不相同的。简单说一下吧。

素女,一般是指房中术的导师,不会有性对象的概念。在《素女经》中,素女是给黄帝教授性知识并指导房中行为的。

张衡《同声歌》描写了当时有人施行素女房中术的情景:

“重户结金扃,高下华灯光。

衣解巾粉卸,列图陈枕张。

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这里说的也是素女为“师”。

玉女,通常为性对象,亲身参与同修。玉女,与“金童”一起,本是担当侍奉的角色,最早的玉女,多承担散花、擎案、侍经、捧浆、击罄、传言、扶辕、侍香、捧觞等职。在房中,就是帝王在性生活过程中在边上服侍,帮助做一辅助性的动作,辅着、扶着、服侍着,就侍候到床上去了。有些象中国的宫女上位成妃子的味道。

在道家的房中内丹术中,玉女不是妻妾的概念,只是同修,或是道士在服丹后的性幻想对象,一般在服丹达到某种程度后,会产生幻觉,“玉女至”,感觉到玉女来了;再服一个疗程,玉女开始服侍自己了等等,直到最后,双修成仙。《老子想尔注》中,“仙人妻玉女无夫”,他们只为修生成仙,而不追求受孕生育。

玄女,则是指黄帝传授的天女。按《黄帝九鼎神丹经诀》的观点说,玄女是九丹法之祖。其曰:黄帝受九丹法于玄女。“玄女者,天女也。黄帝合而服之,遂以登仙”。所以,九丹法奉玄女为房中女神。

采女,在概念上与素女大体相似。是帝王的性学导师,不是宫女嫔妃或性对象。

本文中的这位采女,就是殷王的性学导师,或保健医生。所以待遇很高“为立华屋紫阁,饰以金玉”,给她盖的住处是最高档的,还用金玉装饰,可见其地位不一般。殷王让采女乘着自己的车向彭祖问养生之法。彭祖很实诚,他说了三种养生的方法:

第一,想长寿需要服金丹,一般君王没有道术,身子受不了丹药,这个行不通;

第二, 可以服用一些草药养生,但是不懂房中养生,服药也没用;

第三, 调节阴阳很重要,一句话两句话讲不清楚,需要自己慢慢体会。

彭祖这么说其实很朴素,养生本来就没有什么玄乎高深。只是一些好习惯,要长期做到很不容易。

……(未完待续)

 

照例,两首道情:

《修道》

碧落之上有老君,

神灵本在世人心;

求灵觅异为得道,

道得却似寻常人。

 听说今天有“超级月亮”,罕见的“超级月全食”。不能错过,上传完这篇就到海边看月亮去。要不说上天最公正呢,全世界的人,只要愿意抬头,都看得见。而且看到的都是同样的景色。没有前排后排之说。

《天心月圆》

又是月圆夜,

月大压海沉;

只见天上月,

不见心上人。

杨子2021.5.26 于厦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