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诗坛]送别袁隆平院士第二辑/胡学龙、周国英、李华远等

 黄石新东西 2021-05-27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好种子是不跪的

——也来悼念袁隆平院士

胡学龙

一个人倒下了

一句话站了起来

人就像种子

要做一粒好种子

吃过糠耙

吃过树皮

也吃过麻蔸

最后把自己屙下的玉米粒

在河里洗了后,再煮着吃的田长子

要送袁隆平老哥一程

他携子孙,拿着香,抬着猪头

来到河口大畈种植南优2号

的五斗田,摆开香案说

袁哥一路走好

把长孙写的“种子”条幅

烧了,埋在田里

子孙要跪下磕头,田长孙

郑重地说,好种子是不跪的

你们要把这句话

种在心里

田间与大地

周国英

下田去,下田去

是您对所带研究生最开始的要求

和说过最多的话

一双泥腿,

90岁还在探测水田的深浅

走在通往一线的阡陌上

站在稻田边的眼神饱满得像慈悲的谷仓 

说起饥饿年代所见的饿殍遭遇

面对历史是否会重演的提问

您一连说了几个不可能

改变历史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这样的底气是建设者才有的胸怀和眼光

风吹稻浪,是您心向苍生的清风

一粒种子,就是您赤子之心的浓缩,

一碗米饭,就是您不朽的丰碑。

2021.05.23晨

看长沙全城送别袁爷爷

周国英

小时候我们读过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

今天在这里,因为一粒种子

一个给千家万户送去新炊的名字

读泪别全城 再现民心

反对浪费,爱惜粮食,国家为之立法

都没有今天这样在白菊花的清香和鞠躬中

让人懂得秋收万颗籽的辛劳和沉重

汗水的平凡和高贵,土地的大德和厚重

一个名字,一座城,一粒种子

雨中跟着车队奔跑的市民

他们把一种担当,一种对担当的感恩

写在大地上,写在历史 现在 和未来

我们可爱的中国

2021.05.24午后

致袁隆平(外一首)

李华远

一生的金黄

在丰收季节低头陨落

饱满的颗粒

在碾压中脱落

这一身的疼痛

在雨季,餐桌上

展示一生的辉煌

一粒粒酥软的白米饭

凝聚了他多少血汗

在一声雷电交加中

他把最后一滴血一滴汗水

洒在大地

滋润着那一片绿苗

每一棵绿苗

都记载着一个饱满的金黄

每一片金黄都有他——

袁隆平的笑脸

今天

这笑脸成了我们永远的思念

一滴汗水一粒白米饭

一粒粒白米饭

超越了他自身的重量

今天

这千担万担

千千万万担谷子

堆成了一座山

这座山叫袁隆平

飘浮在大脑里的恒星

我对于自己的大脑有新的认知

就如科学家对宇宙有新的认知一样

每当我沉睡的大脑

在熟睡的过程里

我觉更加清醒地知道大脑像一个宇宙

大脑的空间很大很大

他不只是一个大脑那么简单

它有无法估量的空间

只要你闲上眼睛

大脑就带你活跃在宇宙里

宇宙里有无数颗恒星

这些恒星中就有一颗叫袁隆平

他永远飘浮在我们的大脑中

大脑中永远飘浮着像谷子一样的恒星

2021.05.23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