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亚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废墟遗址——二道井子聚落遗址(音频版)

 捉光凑影 2021-05-27

图片

图片

东亚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废墟遗址

二道井子聚落遗址

-------------------------------------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讲述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明进程

-------------------------------------

图片

图片

        二道井子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二道井子村打梁沟门自然村北侧的山坡之上,占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2009年至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赤朝高速公路建设,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累计发掘面积约13000平方米,清理环壕、城墙、城门、房址、灰坑、窑址和墓葬等遗迹单位660多处,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玉器、青铜器等遗物1500多件。

图片

        整个聚落呈东高西低之势,南北两侧天然冲沟与经过人为加工形成的防御壕沟、城墙,共同构成了遗址的防御体系。环壕平面大体呈椭圆形,南北长约190米,东西宽约140米;环壕剖面呈“V”字形,外壁呈斜坡状,内壁略呈阶梯状,口宽约12米,深约6米。

图片

        城墙位于环壕内侧,与城内房址营建过程基本同期,先挖成隆起于地面的梯形生土墙,进而在其两侧堆土包砌,基宽约10米,残高约6米;随着城内居址层层叠压加高,城墙也不断加高、修缮,最终形成高于周围地表的“台城”。

图片

        遗址内建筑较多,按照建筑规模和功能,可分为院落、房址、窖穴、灰坑、小巷、石铺漫道、石筑排水设施和广场等。聚落东南部发现较为完整的四组院落,由院墙、主室、侧室和储藏间组成,几组院落之间呈南北向排列,院墙间有小巷沟通。普通房址大多属地面式建筑,除少量房址存在祭祀功能外,其余均属实用功能的居住址。

图片

       房址平面形状以圆形为主,少数为圆角方形,外部多附有侧室、回廊,有储藏粮食、饲养家畜、厨房等功能。房址墙体大多为土坯错缝垒砌而成,少量为夯筑或石块垒砌,墙体内、外壁均抹有多层黄土草拌泥,部分墙体之上设有瞭望孔。居住面保存较好,多存方形地面灶,门道多向西南,部分房址门道处设有门槛,门道两侧置有门墩或门轴。窖穴均位于房址周边,圆形袋状居多,为了防潮加固,大多在窖坑四周垒砌一周土坯。

图片

图片

        墓葬区位于遗址生活区南侧的坡地之上,除少数属偏洞室墓外,其余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随葬品较少,多为陶质生活器物,另见少量玉器。墓葬整体呈东西向排列,约有十多排,极少见打破关系。其中规格最高的墓葬位于墓葬区的最北边,随葬三件精美彩绘陶器。

图片

        手工作坊区与墓葬区处于区域之内,可分为陶窑区和手工作坊区。其中,陶窑位于坡地西部靠下方,为圆形火塘,两个烟道位于火塘东侧,窑壁烧结面明显。手工作坊区房址为临时性建筑,结构较为简单,均属长方形半地穴式。

图片

图片

       二道井子遗址单纯的文化内涵、深厚的地层堆积及保存完整的建筑居址,对探讨辽西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与中原地区同期考古学文化之间的关系、河套地区龙山时代石砌石城传播路径、青铜时代土坯类建筑与中原同类建筑之间的关系等提供了新的材料,同时对于探究夏家店下层文化内涵、揭示中华早期文明进程等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图片

       二道井子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3年二道井子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图片

       从赤峰市市区到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有公交车可以直达,为半小时左右的车程。走进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体验中国北方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青铜时代聚落遗址,你一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沧桑变迁的撞击之感!

       朋友们,关于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的故事就介绍到这里,下一期我们将向您介绍战国时期的一件豪华奢侈品——虎豕咬斗纹金饰件。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