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许一体化,以及无处安放的开封

 山阴张侯 2021-05-27

   文/诗来

2019年10月,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郑新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年)》和《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年)》,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郑新、郑许一体化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发展策略。

《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出台后,开封顿时成为了一座“无处安放的城市”。

明白人都清楚,开封这次又被甩了。

更严重的是,郑许一体化的出台,也从侧面宣告了郑汴一体化的正式“寿终正寝”。

后代人在编纂开封这座城市的历史时,或许会无奈地写道:郑汴一体化,生于2005年,卒于2019年。

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耿明斋教授是郑汴一体化的首倡者。2005年,“郑汴一体化”由他最早提出后,后来被河南官方采纳。这些年来,他一直关注郑汴融合发展的进程。

这两三年以来,耿明斋教授更是大力呼吁建设“郑汴一体化”的升级版“郑汴新区”。

但照目前的形势来看,无论郑汴一体化还是郑汴新区,胎死腹中几乎是已经注定的事了。

当然,这其中没必要追究谁的过错。耿明斋教授为了推动开封这个“八朝古都”迎来新生,提出郑汴一体化固然无可厚非;这些年来,开封市的领导班子为了让郑汴一体化落地,也做了很多务实、接地气的工作。

郑汴一体化的构想之所以破产,是因为它既不得天时,也不占地利,更缺乏人和。

郑汴一体化刚提出来的2005年,郑州正在如火如荼地大力建设郑东新区,当年,郑东会展中心刚刚奠基不久,商务内环路刚刚向商务外环路扩展,大量开放商刚刚来竞标……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目光肯定不会去关注东边的这个“八朝古都”。

有人说,开封离郑州这么近,你怎么能说“不占地利”呢?

事实上,区域经济发展从来不以位置远近作为区域联动的硬指标,看看河北和北京,看看惠州和深圳,看看香港的深水埗和尖沙咀,这些区域的位置不可谓不近,但往往一边是繁华富裕,一边却是破败落后。

当然,那种认为郑汴一体化拖累了郑州的论调也过于夸张了。开封固然不够资格和郑州一起发展,但也不至于拖累郑州。

郑汴一体化最大的理论错误在于,人为地臆造出郑州和开封两座城市的互补性和合作性。

其实,郑州和开封既不具有多少互补性,合作的空间也很狭窄。

郑汴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是,郑州历史肤浅,而开封则文化底蕴深厚,让郑州和开封一体化,可以弥补郑州历史文化的不足。这是大错特错的,郑州的历史底蕴其实非常强。郑州是全国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在方方面面深刻影响中华文明数千年。郑州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比西安、洛阳、南京、安阳、开封等古都还多,郑州既能代表中原文明,也能代表中华文明。

关于郑州的历史底蕴,可参见郑州市前文物局局长阎铁成先生的研究,这里不再赘述。

简单说就是,郑州是一座文化底蕴很深厚的城市,不需要和哪个什么古都联动发展。

而近年来,郑州的发展现实也更加印证了这一点。看看位于客文二街旁边的郑州图书馆,每天人流不息,看看郑州市区24座大型书店,看看言几又、西西弗等全国连锁图书巨头纷纷来郑州开店, 就知道郑州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不缺文化底蕴。

那些说郑州缺文化底蕴的人,是因为他们自己没文化,所以才会得出如此荒唐的观点。

再其次,郑汴一体化无视郑州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大城市的事实,不想着怎样进一步做大做强郑州,却肆意搬迁郑州优势资源,利用郑州的优势资源在郑汴之间的空地上新建一座城市。这对郑州主城区造成了严重伤害。这些年来,主城区的大学、金融机构、企业总部大多都搬到东区了,产业空心化非常严重,连省政府都要搬到白沙;本该落户主城区西南的文化创意产业落户中牟,本该落户高新区的大数据产业落户中牟,本该落户经开区的汽车产业落户中牟。这一系列的做法,都是不利于郑州发展壮大的。


否则,郑州的高新区早就有可能成为成都高新区那样的科研企业聚集地了。



开封和郑州最大的交集其实就是航空港区,这是国内第一家主打航空枢纽经济的国家级新区。

航空港区毗邻开封市西南部的尉氏县,按照港尉新区最初的建设规划,尉氏县岗李乡和大营镇被纳入了港尉新区的范围。

这么看来,郑汴一体化唯一具有可行性的抓手就是“港尉一体化”。否则,所谓的郑汴一体化就算顺利推行,直接受益的也是中牟而非开封。

更何况,这几年港尉一体化推行得也很不顺利。目前来看,郑州市抱着想吞并周边乡镇的思路来推进港尉新区,即将尉氏县涉及实验区的两个乡镇所属区域合并后,整建制调整到郑州市的一个县,在行政区划上使实验区全域由郑州市管辖,进而由实验区管委会代管。

这既受到了尉氏县的一些抵制,也不利于于郑州高铁南站、G107道路的按期建设。


而许昌距离郑州主城区约为80公里,距郑州航空港枢纽54公里,长葛市(许昌下辖的县级市,也是全国百强县的常客)城区距郑州航空港仅18公里。

可以看出,在和航空港区的产业合作上,许昌才占有真正的优势。

2017年11月,历经2年施工,省道S225线许港快速通道项目终于建成通车。

S225线许港快速通道南起永昌东路,沿魏武大道向北,经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黄庄西、水口张东,与S220线交叉,经建安区周寨西、禄马东进入长葛市境内,然后继续向北,下穿京广高铁后离开老路,穿辘轳湾村,与京港澳高速公路交叉,穿舒庄村,向北与新郑市新港大道相连,最终通往郑州航空港区。

S225线许港快速通道对沿线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是许昌至航空港,甚至是整个豫南地区与郑州航空港对接的主要物流通道。

这条快速通道的建成通车,已经表明许昌抢占到了和航空港区合作的制高点。

这些年来,许昌市的工业发展水平也是节节攀升。2017年许昌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约1500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00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约600亿元,许昌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3位和第2位,实现利润总额和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

在高新技术企业方面,森源集团营业收入突破400亿元,首度入围中国企业500强;黄河集团、众品公司、金汇集团、首山焦化公司4家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

GDP这些很宏观的指标且不看(开封的GDP别说在全省,就是在豫东地区也拿不出手),从工业核心指标来看,开封已经和许昌不是一个层次的城市了。

此外,作为郑州“1+4”都市圈的组成部分,郑许市域铁路也是打造郑州大都市区“一小时通勤圈”的重要工程。许昌段计划2020年年底建成,采用轻轨直流制式,实行4~6节编组混编,设计速度每小时120公里,通过“高密度、短编组”实现公交化运营,全程运营时间51~57分钟。

当然,开封也是一座有工业传统的城市,看看位于五一路的第一木器厂旧址,就知道这座城市在工业转型中有多大的失误。

当然,新出炉的郑许一体化方案也没忘记捎带上开封。在“一轴双核三区”的策划概念里,该方案提出打造“郑汴许金三角”。

其实,在两年多以前的2017年7月,郑许一体化初步方案评审就在河南省政府会议室举行了。

与会专家认为,郑许一体化发展具有“交通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三大显著优势,发展潜力无穷。专家们进而指出,构建以郑州航空港区为中心,以开港产业带、许港产业带、郑开“双创”活力走廊为支撑的郑州、开封、许昌“黄金三角区域”是未来该片区的重大发展机遇。

可惜,无论在解释交通优势、生态优势还是产业优势时,专家们都是拿许昌距离,没有人拿开封举例来论证。

除了在说到“郑汴许金三角”时提到开封一下之外,整个会场上,开封就像一个不存在的被遗忘者。

两年前的被遗忘者,到了如今规划方案正式发布后,开封已经成为一座无处安放的城市……


“随手写,随心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