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题该怎么做?(一)

 新用户78239516 2021-05-27

图片

图片


阅读题该怎么做?
图片

阅读题作为语文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期末考试之前,是老师们总发愁的大难题之一。

昨天下午,我专门针对阅读题做了一个调研,几乎交谈的老师们无一例外的吐槽阅读,每一次考试失分最多的是阅读,空白最多的是阅读,甚至于白板。通过交流归纳了几个现象:
1、学生不读。如果老师给他读一读,或者引导他读一读,那么他就可以把阅读题做出一部分。
2、学生读不懂。一篇阅读题,字数比较多,段落都有各自不同的意思,学生读了半天,读的是糊糊涂涂的,所以面对阅读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随便写个答案。甚至于有的学生把文章抄下来,因为老师说了不让空白。侥幸心理,万一老师看着写了一大片,给个辛苦分呢。
3、勉强能读懂,做题没方法。有的学生也能囫囵的把文章读个四六顺,但是轮到做题时,就蒙圈了。抓不到重点,回答问题时大段大段的写,内容写的非常非常的丰富,等到卷子一下来,看到都是错号的时候,就不知道为什么写了那么多,却没写对。
结合调研,我在思考,阅读题到底应该怎样抓分?我想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上面三种现象来说一说我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谢谢大家的配合和理解!
图片
图片

1、学生不读——对策

图片
      为什么不读?找原因,引导学生看到阅读题要有读的欲望和解题的想法。

      回想我们的课堂,当我们在讲课文的时候,对照一下,这几点你中招了吗?

A、课文教学,你在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有气无力的听;
B、课文教学,前面提出问题,简单1—2分钟,随即就让学生回答,问题简单,所谓的思考仅仅过过脑子;
C、课文教学,带着问题读课文,谁举手谁发言,“回答的不错,我们来看下一题。”只听答案,没有沟通如何寻找答案的过程,思维训练没有落实;
D、课文教学,为了让学生沟通交流,设置了小组合作探究的环节,全班学生中能真正参与的不到半数,而这样的环节则沦为了对答案。久而久之,干脆不再进行此环节的训练。 
老师们,可能做到对号入座?一系列的小小现象就一点一点的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其他的想法,而不再是吸引他的兴趣点。实际上,没有学生不喜欢阅读,尤其是书本之外的阅读。
如何做?简单。把课堂阅读的时间还给孩子,把独立阅读的空间留给孩子,把圈画批注的方法教给学生,再让学生学会讨论、沟通和分享、倾听。让学生喜欢读,带着问题读,读后尝试去表达。
图片


图片


图片

2、学生读不懂——对策

图片

怎样让孩子从读不懂——读懂?这是一个工程。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阅读理解是学好一切课程的基础。如果连基本的文字意义都看不懂,又何谈做题?

方法:
     (1)整体感知。

拿到阅读题,先大致浏览文本,通读3遍(根据个人的阅读能力不同,遍数可有变动),了解文章大意及脉络,并大致知晓重点段落的大意;再浏览文本后的问题,从问题中揣度出作者大致想考察的意图。

比如:如果是记叙文写事的文章,大多关注人物、情节或者情感、道理;如果是写景的文章,大多关注景物特点、观察点及作者心情的流露;如果是小说,则要注意情节的曲折、人物的思想波动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是什么?作者如何结合论据来证明?当然还有古诗阅读、文言文阅读、童话阅读、寓言故事阅读等。

了解了作者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次有重点的浏览并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做到心中有数了。浏览的重点大致有:浏览标题,知晓大意,标题有时会暗示主旨,启迪文章思路,提供答题的方向等作用。辨析文体,分析重点文意,要知晓你要答题的文本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这样才能结合不同类型文本的答题思路,关注不同的点。关注开头和结尾,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也要关注一下,开头和结尾往往能够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2)重点把握

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它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其问题设置大致分三个层次: 

①直接源于原文,提取信息 。这样的问题,需要认真感知原文,并稍作思考,即可直接从原文或自己的知识储备中觅得答案。比如:大多数阅读试题会出自选文的某一处地方,其关键词基本涉及到具体的字词句,我们可以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找准问题的出处。答案一般在问题关键词前后的位置,可以在其上文和下文,或是联系上下文进行搜索定位。对于一些题目,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进行回答。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句子设计的,可以从文本句中找到正确的答案;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因此可以从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确的答案;有的有的问题是根据整篇文章设计的,要求学生认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②间接源于原文,提取信息后概括。这类文题需要反复强化、整体感知原文,对文意做到融会贯通,并积极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有时候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那怎么办?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如若它指定必须要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概括。

③超越原文,提升内涵,升华情感 。对这类问题,需要高度领悟文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运行延伸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活动,才可形成答案。有些题目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如《在金色的沙滩上》一文,作者为什么要用《在金色的沙滩上》为课题?理解“金色不仅指的是沙滩的颜色,更指的是小姑娘这种如同金子般的高尚品质。这就要求学生要经过缜密的思考,写出完美的答案了。语文阅读理解中问答题的答案现在多是开放式的,只要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

④拓展延伸,迁移运用。学生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最怕碰到结合生活经验回答问题或想像写话,例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文后的感受。或是: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几句话。这样的题目往往要先从课文中说起,你喜欢主人公的什么品质,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己是怎样做的。假如是类似的发挥想像的问题,要联系生活来领会文中的关键句段的意思,即从文中读出自己,读出“我”,学会转换角色,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这样答案才能更加完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