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You never finish a PhD, you only start one 你永远读不完博士,你只是开始读一个博士

 GEO与此同时 2021-05-27

这是我在伦敦的第二个月即将结束的星期天下午(2017.11.26),去公寓附近的摄政公园(Regent Park)跑步然后多跑了一段去到Primrose Hill小山(tu)顶(dui)上看到的伦敦(UTC 13:32)。

昨天我这个秋季学期的所有课程全部上完了。

想来我这学期在导师一再督促“少选一些课,多看一些书”的指导下,最终修了学院开设的这五门课程:

13:29 走去小山丘看伦敦的路上

批判实在论 Critical Realism

这是我“闹乌龙”选上的意外惊喜(四个周四的下午两点到四点),我以为这是指导critical thinking的一种哲学,但也因此得以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感受到了思想之树在英国如何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在开始之前会觉得CR约等于Roy Bhaskar,配合着读书就觉得Margaret Archer和Andrew Sayer是非常重要的旗手,而且与我做的研究有更多相近的地方,然后学着课程就被任课老师Priscilla Alderson的叙述方式吸引住了,再看她的书也是很有启发。

不过建议CR初学者不要先读大部头的专著,而是先从网站出发:

https://

如果你只是单纯有点小好奇CR是什么鬼,看这一篇短文:

http://www./current-newsletter-online/what-is-critical-realism

13:38 从小山顶走下来往回看到的场景

调查研究 Survey Design

SD是我因为想要改变自己直接就做问卷不管信度效度与设计的形式从而选择“补课”。但老师也没有讲太多毕竟是入门课程,三节课很匆忙,而且也是第一次开设,感觉大家都没有很适应好。但这次课好就好在授课老师是个非常严谨机智的光头学者,于是课上的不足可以通过Moodle补足,不仅有每节课(三个周一的5点到7点)的教学计划:

他还给出了推荐阅读的三本书:

De Vaus, D. A. (2002). Surveys in Social Research. (5thed.). London: Routledge.

Groves, R. M. et al. (2009). SurveyMethodology (2nd ed.). John Wiley & Sons. Chapters 1, 2, 4 (up top.106) and 6.

Pallant, J. (2001) SPSS survival manual:a step-by-step guide to data analysis using SPSS forWindows (6th ed.).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2001

13:21 一只欢脱奔跑在摄政公园的小狗狗

什么是博士 What is A Doctorate

这门课程是唯一的必修课,有三个周六的10:00-5:00都在上课。

准确来说是一场帮助我们认识更多和自己一样开始做研究的同学和学长学姐的“学术交流会”。

就拿我昨天的体验来说,听了:

  1. 如何看待在时尚饰物设计中手工制作的触感和电子技术模拟的触感差异;

  2. 如何帮助LGBTQ中的青年(19-24岁)提高心理健康情况;

  3. 如何通过理性的和平教育帮助在约旦的叙利亚难民安身立命掌握自己的生活主导权;

  4. 如何在加纳贫困地区的学校开展科学教育帮助当地青少年充分实现自身潜能。

神奇的是,我们都觉得CR可以应用在我们如何思考自己的研究之上,感觉接下来和大家会有几次在CR讨论会上的见面。

13:26 在摄政公园去小山丘的路上经过的一条小河边上竟然看到了船舫

信息与文献检索 Info&Lit searching

这门课程应该是这几门课程中我感觉最长的,持续四周,每次三小时。因为选课人数有点多,而且大家对学术检索的认知差异有点大,所以有时候感觉进度真是慢到好像龟速哟。

但上这门课的图书管理员就给人特别亲切有活力的感觉,个人会觉很喜欢看见她,每次和她交流都感觉她活得精彩又自在。

一个很无聊的小事就是我和她在上课之前就见过,就是我没在图书馆找到导师毕业论文的那次,特别耐心指导我的就是她。

之前写过好几篇关于信息化时代如何运用图书馆资源,其实她还讲了文献管理软件(下个月还有她主导的午间讨论会,关于如何用免费的zotero软件)和在社交媒体上建立自己的专业形象。

13:16 感觉找到了适合安静看一会风景的摄政公园一角⛲️

学术写作 Academic writing

这门课程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了,我上完课之后在课程评价中吐槽过了,第一节课我觉得特别棒,第二节课换了一个老师我感觉超级糟糕。

但讲真,学术写作上最近这阶段对我帮助最大的是一本叫做《how to write a lot》的小书(网上找得到电子版)。

你既然可以有固定的时间看你最喜欢的球队的比赛,既然可以有固定的时间追综艺,固定的时间和家人朋友吃饭,为什么不能有固定的时间用于写作呢?

在这本书的感召之下,我制定了写作计划,虽然熬了一个夜,但竟然真的可以做到。于是下周开始,我就打算多多落实一下这本书的建议。

笔耕不辍难做到,键盘不停还可以。

当然这期间我还选择了UCL Careers、UCL Library、UCL CDE的研讨会,但真的上课,感觉还是我(lu)们(bian)教(nv)育(zi)学(ye)院(da)的课程更加用心,会有些念念不忘。

13:14 感觉一生一世都逃不出松鼠君的萌点啦,这个小手手也是可爱到爆啦

以上就是我这两个月的课程随感,越来越感觉自己这条求学之路真的是一条上下求索的长路,不过好在我已经开始跑了。

相关推送:

看麦克·扬谈论自己在IOE的这五十年学术生涯,然后呢?

你问我为什么想要做一个对话的空间,因为受到了启发呀

它不是最权威的期刊,但绝对在最有趣的排行榜上遥遥领先,而我要用它来讲如何开展学(hua)术(shan)辩(lun)论(jian)

欲读博士,先修此课 | 伦敦求学记

导读 | 社会实在论大咖们一起写了本书,谈知识和教育

英国人是如何思考一个问题的?| 参会随感1

回看批判实在论(CR)第二课| 伦敦求学记11

Margaret Archer是谁?为什么她如此重要?

嘿!下载了并不等于你读了| 伦敦求学记10

10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伦敦求学记9(2017.09.26-10.26)

11 开始上课的第一天: 想远一点总是好的 | 伦敦求学记1

12 信息与文献检索的“学问”到底在哪 | 伦敦求学记2

13 与友人议给博士“上课”的形式与内容 | 伦敦求学记3

14 飓风天顺带涨一波知识 | 伦敦求学记4

15 读书与思考之外还有行动 | 伦敦求学记5

16 换位思考真的有那么难吗?有啊~ | 伦敦求学记6

17 很少有博士能改变世界 | 伦敦求学记7

18 为什么投资人要资助你的研究 | 伦敦求学记8

19 我有三种方法帮你定位适合你发表文章的那本期刊——定量?定性?入门?

20 学术| 检索不到你想要的英文文献 可能是因为根本就没找对数据库


文字部分在伦敦时间13:06分写完,差不多是从12点开始写的。

图片是跑步一小时过程中随(ke)手(yi)拍的伦敦日常,14:00跑回来通过airdrop传到电脑,然后现在14:24编辑完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