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琴剑书箱 | 古代富家子弟的三大件

 红木馆长说 2021-05-27

熟悉话本小说的朋友一定都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但凡是描写读书人的章节,“琴剑书箱”是躲不过的词汇。

图片 | 《滚滚帝读书像》 

原作:《康熙帝读书像》

《清平山堂话本·夔关姚卞吊诸葛》:“(姚)秀才收拾衣装,无非是琴剑书箱,数日之内都完备了。”

《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崔护)收拾琴剑书箱,前往长安应举。”

《水浒传》第114回,柴进对燕青说:“我扮做个白衣秀才,你扮做个仆者。一主一仆,背着琴剑书箱上路去,无人疑忌。”

《续镜花缘》第十七回,兰音就说:“你们速速整理铺程、行李、琴剑书箱。”

从上述节选中不难发现,“琴”、“剑”、“书箱”这三大件是古代读书人行走江湖、上京赶考的顶配装备。在这三大件中,书箱又是最能体现读书人的身份乃至梦想的东西。

文人三大件

图片 | 《滚滚听琴图》 

原作:《听琴图》

如果说古琴是“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传达了士子修身养德之立场;佩剑是“遍干诸侯、历抵卿相”,象征着风雅士族的礼制与尊严;那么书箱就是“一箧书卷、半生荣辱”,它承载的不仅是一摞摞线装古书,还有“黄金屋”、“颜如玉”,体现的是读书人的学识和梦想

曾经冠盖云集、宝马香车的闹市,坎坷蹭蹬、遍地遗珠的古道;前车后辙中留下了无数书卷文章的回忆印记,崤函之险里掩藏着多少修身齐家的崇高理想。

这一切,书箱都与学子们一同经历。

图片 | 《滚滚文苑图》 

原作:《文苑图》

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一批专为科考书生订做的书箱也就应运而生了。为了便于携带搬运,书箱的制作往往精美、灵巧。

一件书箱破百万

清代的红木艺术以重雕繁饰为追求,当时一些显贵也开始将华丽作为书箱的额外标准,用以够彰显书香门第的身份。

清中期 剔红皮球花包袱式书箱

▪ 长34.5cm

成交价:RMB 155.25万

2012年春拍,一件“清中期·剔红皮球花包袱式书箱”以155万人民币的高价成交,成为首件破百万的书箱。

此书箱为乾隆年间出品。众所周知,乾隆皇帝喜欢精品物件,热爱传统文化,此件书箱正为乾隆皇帝的重要藏品,弥足珍贵。

书箱整器造型规矩,以雕漆剔红而为,费时费工,尤见珍贵,又为雍乾钟爱的设计样式,蕴含着先贤的哲学思想,或曾收藏过皇帝的器物,其艺术及收藏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繁复的清式书箱终究属于特例,在历史上留下最多身影的终究还是明式书箱。它们多作长方体,棱角温婉,纹理清晰细腻,色泽古雅隽永。尤以黄花梨书箱最受雅士喜爱,其特有的山水纹蕴藏了中国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清早期 黄花梨大书箱

▪ 长52cm 宽20cm 高29cm

成交价:HKD 19.55万

此件黄花梨书箱纹质细密优美,四角皆饰以卧槽平镶云纹包角,正面圆形面叶,拍子作云头形开口容纳钮头,实用而具有装饰美感。盒盖相交处起线,起到加固防护作用。两侧安弧形提环。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图版卷戊15,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第170页。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文物出版社,2003年,第234页。

木之于书 学诸于情

科举制度下的书生,人人都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志向。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书箱也成为了他们最亲密的伙伴。书箱承载了学子们长久恒远的梦,匠师们则以那个时代最为精绝的木艺为其开路。

图片 | 艺尊轩珍藏 黄花梨书箱

◾清闲雅适的纹路为黄花梨之特质,

◾隐耀潜形的葆光乃岁月沉淀之韵味

图片 | 艺尊轩珍藏 黄花梨书箱

◾顶面四角平嵌云纹铜包角

◾正面设圆形面叶,拍子作云头形

◾两侧各安提环,朴实耐用,形简意深

图片 | 艺尊轩珍藏 黄花梨书箱

◾凡雅件器物,越细节越可见匠心工巧

◾文人精神、岁月情怀于此书箱中蕴藏

自有了书籍起,书箱便伴随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岁月更迭、世事变迁,唯有书箱以其身躯将前人的智慧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后人。简单的外表下,蕴藏的是精致优雅的生活方式,是内敛宁静的理想追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