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企跨界医美:股价半年涨5倍,二股东撤退,繁荣还是幻象?|| 焦点

 昵称71785450 2021-05-27

奥园美谷决定剥离贡献7成收入的地产业务,将重点转向尚未产生收入的医美业务,母公司奥园中国还要输血多久?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首发

作者:方斯嘉

编辑:陈涧

设计:岚昇

实习生:武嘉欣

继“男人的白酒股”疯狂上涨之后,“女人的医美股”开始在二级市场轮番涨停。

其中,医美股奥园美谷(000615.SZ)从年初的7.72元/股,一度攀升至5月13日最高27.7元/股,涨幅一度高居医美股涨幅首位。

奥园美谷今年以来股价表现,图片来自雪球。

在股价一路上扬之时,二股东却突然宣告“撤退”。

5月20日,奥园美谷的第二大股东京汉控股宣告减持不超过1.56亿股,占总股本2%。两日之后的5月22日,奥园美谷部分高管宣告拟增持7200万元。

虽然奥园美谷对外宣称,此举有益于集中发力医美产业。但仍有业内人士质疑,二股东此举是高位套现。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受二级市场热捧,但截至2020年末,奥园美谷仍未在医美业产生实际收入。

医美股暴涨背后,是真繁荣,还是假幻象?如今,奥园美谷背后的高管团队大多是地产背景出身,这帮“汉子”能带好这家医美企业吗?

 奥园美谷找到新战场

“太疯狂了,全是资金在推动。”面对医美股多番涨停的状况,一位股民惊呼。在今年一季度,医美板块便出现了金发拉比(002762.SZ)、朗姿股份(002612.SZ)、

国际医学(000516.SZ)等多只医美概念股创下历史新高。

2020年以来,医美概念股持续上扬,2021年起攀升势头更猛。

在医美股的强劲势头之下,有地产基因的奥园美谷异军突起。

奥园美谷原大股东是被号称为“雄安大地主”的京汉控股。2020年9月,该公司被粤系房企中国奥园(03883.HK)接手。2020年11月19日,“京汉控股”更名为“奥园美谷”之后,一度从约5.1元/股,持续大涨至最高27.7元,涨幅超5倍。

看到“医美”生意如此大受热捧,奥园美谷选择拓宽战场。

2021年以来,奥园美谷在医美领域动作频频,包括斥资6.97亿元收购浙江连天美55%股权,以拓宽医美下游产业。据悉,浙江连天美主要从事医疗美容机构运营及管理业务,涉及医美行业的下游产业链,下设有两家位于杭州的医疗美容医院。

此外,在3、4月期间,奥园美谷分别与暨南大学医药生物中心、暨源生物及韩国KD Medical公司合作,分别进入进入胶原蛋白市场,布局上游产品耗材市场,及共同推动KD Medical公司拥有的“玻尿酸、溶脂针”等注射类医疗美容产品在中国境内销售牌照。

奥园美谷并非拥抱医美的第一家房企。与奥园一样,急于寻找多元化机会的房企,正频繁踏入包括医美、康养等大健康赛道。

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TOP50中已有13家房企涉足大健康产业,其中,奥园、雅居乐和上实城开等房企已瞄准医美板块。

典型房企在大健康赛道布局情况,图片来自克而瑞。

从房企角度看,房地产已然进入存量时代,在拿地、融资、销售端口正在艰难求生。因此,房企正不断通过多元化探索寻求转型。在以往,房企大多是切入大健康产业中的养老地产赛道,而在医美经济上行时期,房企资本又相继涌入医美领域。

克而瑞指出:“房地产市场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医美行业有助于房企实现存量客户资源的对接与激活。”

此外,医美产业兼具消费和医疗的双重属性,具有进入门槛低、现金流充裕的特点,房企的投资也能更快的获得正向回报。

房企大幅踏入医美领域,受到还是医美行业高营收、高毛利的吸引。

据苏宁金融研究院统计显示,在医美产业链中,上游的原料生产与针剂生产商的平均毛利率和净利率最高。其中,平均毛利水平高达90%,直逼高端白酒行业。在中、下游的医美产业链中,评价毛利也高达50%。

医美产业链各环节毛利率,图片来自苏宁金融研究院。

不过,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施旭健发文指出,上游环节的产品需要获批医疗器械的生产资质,且对生产技术要求很高,有一定进入门槛。

因此,不难理解,初入医美门槛的奥园美谷,在上述合作中,对上、下游产业链“广撒网”,企图押中一个“金矿”。

一位投行人士指出,随着医美产业的需求上升,颜值经济这个方向长期来看必然是有机会的。西南证券研报显示,我国医美行业进入爆发增长期,2019年中国医美项目渗透率仅为3.5%,尚不足日本的1/3、美国的1/4、韩国的1/5,未来空间广阔。

但该人士亦指出,短期向二级市场这样“情绪化”波动的情况比较特殊,“医美最近炒得这么高,跟资金、庄家的炒作有很大关系”。

 母公司还要继续输血?

二级市场的宠儿,能落地做好医美生意吗?

“即使房企切入医美赛道具有一定优势,地产和医美毕竟是两种逻辑的商业模式。”有行业人士对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研究员表示:“医美行业的赛道竞争十分激烈,这与一家企业的经营战略、团队结构等多方面相关。”

实际上,这家做“颜值生意”的医美企业,身后始终站着一群“地产大汉”。

从团队结构看,奥园美谷在医美领域的高管资源还较为欠缺。奥园美谷目前的高管大多是地产出身,包括马俊、胡冉等人都是地产圈的明星职业经理人。在高管团队中,只有执行总裁总裁徐巍,在大健康产业有多年的从业经验。

奥园美谷高管团队,图片来自西南证券。

从产品上看,虽然早在2020年10月,奥园美谷便宣告以“绿色纤维新材料为基础,上下游联动,打造美丽健康”为战略方向,构建以绿色纤维为主业的发展格局,积极拓展上下游领域,推进绿色纤维产业做大做强。其中,奥园美谷提到的“绿色纤维”实际上便是“天然植物纤维”,是医美面膜的主要原料之一。

不过,无法回避的是,医美产业直接仍未产生收益。

奥园美谷2020年财报显示,全年实现营收19.87亿元,其中,公司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化纤新材料。房地产及相关业务收入占比约70%,化纤新材料占比约20%,奥园美谷医美收入则为零。奥园美谷若要将医美业务转变为主要营收渠道,还要费一番功夫。

在医美业务还未产生收入之时,奥园美谷却决定将占7成营收的地产“剥离”。5月17日,奥园美谷发布公告称,拟出售持有的地产业务板块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并实现聚焦美丽健康产业的战略转型。

奥园美谷为何会大举剥离地产,一举转型为医美企业?

一方面,除了依托奥园美谷进入医美赛道外,奥园正对奥园美谷背后的土储虎视眈眈。

在奥园入主初期,对外宣称看中了奥园美谷超百亿货值的土储。据奥园美谷2020年财报显示,奥园美谷有累计土储占地约11.2万㎡,并有约7个分布在重庆、成都、阳江等地的在建项目。

土地是房企的血液,在如今集中供地,加之“三条红线”的政策背景下,房企拿地难度越来越大。通过并购的方式,奥园美谷可以成为母公司奥园的土储补充渠道。而在奥园美谷剥离部分地产业务后,母公司奥园或将是这批土储的有力竞争者。

另一方面,近年来,奥园在跨境电商、文旅等多元化板块获利不佳,而此时,异军突起的医美,正成为奥园的一道曙光。

值得注意的是,奥园中国旗下的中国文旅IPO之旅依然不畅,在2021年4月23日,其第二次递交招股书为失效状态,但在同日即刻第三次递交了申请书。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文旅、奥园美谷等平台上市后,有利于“反哺”母公司中国奥园的巨额负债。截至2020年末,从具体的借款数据来看,奥园总借贷约1149亿元,总现金约700亿元,短期借贷为523亿元。

医美产业看似回报丰厚,但初转型的奥园美谷还离不开母公司的支持。据2020年年报显示,奥园美谷实现营收19.87亿元,同比减少36.92%。虽然2021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约387%,但季报指出,是因新增交楼所致。截至今年一季度,奥园美谷仍有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1.65亿元,负债合计达65.94亿元。在偿债压力之下,转型初期的奥园美谷必然还要依赖母公司奥园进行输血。

时至今日,奥园旗下的中国文旅第三次IPO仍无回音。奥园这一波押注医美,能成功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