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返校园

 江北大汉 2021-05-28
英国布莱克罗德小学组织了一项特殊活动——邀请部分学生家长重返校园,亲自体验现在的小学生活与教育制度,并由他们组成了一个新的特殊班级,6M班。从事不同行业——他们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装修工,有的是法务助理,有的是业务拓展经理……这些拥有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家长们,重新来到小学校园,与他们的孩子一样上课、活动、考试等等。而在对于今天的小学生活和教育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他们终于逐渐理解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难题和压力,其自身对于现行的学校制度,包括学习内容、方法等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上述内容是英国纪录片《隔壁的班级》中所反映的一部分。让我十分吃惊的是,从前我总认为英国文化应该属于西方国家中相对较为保守的,然而,英国的这所学校竟然别出心裁,策划了这样一个至少在我闻所未闻的活动——即便是放眼全球,恐怕类似这种“重返校园”的活动也极为罕见。因此,我从前的一些想法有所改变:英国人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保守;与此同时,英国的父母、社会对于下一代的重视也并不在我们之下!或者说,在看到这部纪录片之前,由于对英国的学校教育缺乏了解,对英国的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的教育重视的程度与方式方法缺少了解,所以,我想当然地把“保守”的标签也贴在了英国的教育上!
那些重返校园的学生家长“重返校园”之后,回忆起了昔日自己做学生时候,对于某些课程的恐惧。比如说,一个叫马克的家长当年就十分害怕体育课,千方百计地逃课;还有一位母亲当年则对数学课相当畏惧,这种畏惧甚至直到今天还在。可另一方面,今天小学课程的难度却不在他们当年之下: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标准成绩考试”,在三门课程里,家长们只有“阅读理解”一门的平均成绩在孩子们之上,而“数学”与“拼写、标点与符号”则远低于孩子们。考试结束之后,更有家长竟然因为“考砸”了而躲进卫生间嚎啕大哭。我们能够想象的是,这样的体验无疑让家长们充分认识到了今天的小学生所承受的学习压力,并且将有助于他们在日后的家庭教育中,努力避免对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的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简单粗暴,而能够予以一定程度的理解。此外,与校长、老师们的交流,也让这些家长们对于现行教育制度更加了解,对于学校、老师的工作也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在重回校园之前,一些家长对于学校和老师们的某些做法,甚至于对于现行的教育制度,可是颇有微词的。
由这部英国的纪录片,我不禁联想起了中国的学校教育、中国的家长:我们的学校教育从课程设置到教材内容到教学方法等等,这些年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然而,作为学生家长,他们了解多少呢?因为家校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由此衍生出的两者之间的矛盾有些时候甚至会以某种极端方式呈现出来。因为对于孩子学习之辛苦缺乏体验,做家长的仅仅乎一味向孩子要成绩,以至于到有些孩子们在重压之下精神负担极重甚至崩溃。因此,我们能不能借鉴英国学校的做法,也组建一个“6M班”?不过,与此同时我又有些担心:如果我们让中国的家长放下手头的工作,近一个月时间全呆在学校,穿上校服,按照学校作息时间与纪律规定上课、作业、考试、餐饮,他们愿意吗?他们的工作单位能够支持吗?虽然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家长似乎很爱孩子,我们的社会似乎也很重视教育。
“重返校园”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我们学校能够想到英国学校这样的极具创意的金点子,我们的家长也能够如英国的这些家长一样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努力对于今天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多了解,那么,我以为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教育,就有可能被更多人所理解。我们的孩子自然就有可能更少压力更多轻松,家校关系则更和谐,家庭关系更加温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