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滇藏分界线上的隐秘村庄,听105岁老人讲述长寿秘决

 昵称75512199 2021-05-28

在山旮旯里被负氧离子砸得浑身生疼,吃的莫秋鸡都是吃虫子长大,住的房子还能闻到纯正的木头香吗?这酸爽,在繁华的都市里是委实无法想象的。在这个狂飙突进的时代,也许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但总有些村落,仍在顽强地坚守着最后的风景底线。幸运的是在秘境怒江,发现这样的村庄并不困难。

沿着滇西北那有着“世界上最美丽险夷、最原始古朴的东方大峡谷”之美称的怒江大峡谷蜿蜒北上,在云南与西藏的交界处,就有一个“从天堂跌落人间的村子”——秋那桶。它的北面就是西藏察隅县的察瓦龙乡,一条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穿崖入壁的茶马古道把二者紧紧相连。香格里拉偌大的地域,仙女为什么偏偏钟情秋那桶?因为青稞可以在阿娜手中酿出醇美的好酒,随便捡一块石头,都能当锅来使,烙出味美的粑粑。仙女的居所,没有绫罗绸缎,可是阳光浣洗的羊毛,能营生出世界上最宜人的暖。让人无端地生些妒意来,秋那桶外面的世界已是天翻地覆,而这里的一切还是创世初的蓝本……

走进秋那桶村青那桶组一户怒族人家的木楞房里。女主人是位中年妇女,正在家门口烧酒。好客的男主人把我们迎进屋内,请我们在火塘边坐下。客厅里炊烟缭绕,阳光穿过狭小的窗户在幽暗的屋里投下一束光柱。在这里,我们再次遇到了105岁的怒族老奶奶迪里沙。老人家坐在屋子前的火塘边,虽然脸上老年斑很深,但腰背依旧挺直。看到我们这些陌生的闯入者,老人左右转头看看大家,态度安详。离开的时候我们轮流与老人合了影。照片里,老人带着笑,让人印象特别深刻。老人家的质朴让我动容,那是一种留存在人性中最可贵的质朴。

“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迪里沙老人的长寿的秘诀是什么?经历过以往的艰难困苦,老人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勤俭节约是她们家的家风,而孝顺老人更是家里一辈一辈的传统。心态好、爱劳动、不挑食、环境好、儿女孝,是老人长寿的全部秘诀。老人喜欢顺应天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不熬夜。就在前几年,老人还一直下地干活,从不给自己停下来的时间。老人最重要的长寿秘籍是心态平和,无论遇到何种处境都保持一颗平常心。老人家一直保持着清淡饮食的习惯,主食都是以玉米、土豆、洋芋、花生等粗杂粮为主。此外,老人家习惯于赤脚走路。老人的孙子说,奶奶的这种做法相当于一种足底按摩。老人还有个嗜好,每天要喝点自家酿的玉米青稞酒。不过,她喝酒很节制,每天一两,遇到节日,也从不多喝。

所有古朴自然的村庄,都是人类最初和最终的故乡。在秋那桶穿行,一边是碧罗雪山,一边是嘎瓦嘎普雪山,山坡下就是怒江的滔滔江水,沿途景色十分壮观。村里到处都可以看到高大而古老的核桃树,一幢幢具有怒族特色的木楞房,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山谷中,屋顶上的一块块石板瓦,在细雨中泛起闪闪的光亮。徜徉村间,眼里掠过的是苍翠的青山和碧绿的田野,耳旁听到的是温暖的问候。遇见秋那桶,注定是一场轮回里命定的缘分。如果有一天,你累了、倦了,不妨来这里走走,给身体和心灵放一次假。给生活许下不同的期待,我们就会无所畏惧的勇往直前。去看你想看的世界,去见你想见的人。

在怒语中,桶是“和平、平安”的意思,凡称为“桶”的,就是怒族、傈僳族的聚居地。秋那桶就像一个纯真的孩童,微笑着温暖你,不慌乱不刻意,不知人间愁苦……村口的杂货店,有斑驳的绿色木质门面,有烟熏火燎的痕迹;怒族老人坐在老凳上凝神,慈祥而温暖;孩子们则趴在桌前写写画画,接过我们递来的糖,忙不迭地道谢……

与我们满是惊奇的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民们淡然的面庞,面对别人艳羡不已的景色依旧保持淡定,这是一种从容的幸福。不用多想,静静坐在屋前晒暖的石块上,一切看起来是那样的安心和唾手可得。突然间发现,原来我们一直寻找的全部都在这里,真实,自由,简单,深爱,浅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想不长寿都难!

【作者】王成,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总策划,媒体撰稿人,乐途旅游网超级灵感旅行家。工农商学兵貌似占全,能朝九晚五,也有诗和远方。惟愿我们在行走中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他需求请与作者联系。(微信:1861263043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