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马屁的尺度
2021-05-28 | 阅:  转:  |  分享 
  
马屁的尺度作者:admin?来源:贵州文史天地杂志社?时间:2017年06月22日00:00:00阅读128?张鸣明朝的宦官专权,是空前
绝后的。历代都有宦官专权,宦官混到封王的有,甚至操纵换皇帝的也有。但像魏忠贤这样,做代理皇帝,圣旨就是他的旨意,他走到哪儿,奏章和
内阁的票拟就跟到哪儿,人称九千岁,遍地给他建生祠的宦官,还真就没有过。不过,魏忠贤并没有三头六臂,也没有韬略深机,甚至智商不过平平
。能做到这个份儿上,除了那个顽童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的无限信任,关键是有人捧臭脚。魏忠贤的党羽,人称“五虎”,“五彪”,“十狗”,
“十孩儿”,“四十孙”,加上后来挨整的,差不多将近200人。这些甘愿给一个阉人做干儿干孙子的,绝大多数都是进士出身,几乎都是标准的
读书人。跟多数自幼被阉入宫的太监不同,魏忠贤虽然出身贫苦,但入宫之前,已经接受了乡间的小传统教育,所以,一旦大权在握,他其实很想做
戏里演的姜子牙、诸葛亮一类人物的,只是不知道怎么做。做不到,就一门心思希望人们说他做到了。明朝的体制,没有宰相,皇帝自己做宰相,但
需要内阁来帮忙。所以,公文的批阅,得内阁先出意见,夹在奏章里,呈给皇帝,叫做票拟。然后由皇帝看过,修改定夺,用朱笔抄出来,这叫做批
朱。而后来的批朱,都是秉笔太监代劳,在魏忠贤时代,就是魏忠贤说了算。既然魏忠贤有喜欢人家夸他的爱好,内阁的阁老们,尽管在明代有宰相
之誉,地位很高,但也不能不顺着这个爱好来表现。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止是宫里的美女,男人也一样。话又说回来,凡是不顺着魏忠贤的阁老
,在内阁都待不住的。所以,内阁的票拟,凡是涉及魏忠贤,都是一片马屁之声,什么词儿好说什么,什么词儿大说什么。把过去拍皇帝马屁的那些
话,都一股脑儿用在了这个目不识丁的太监头上。在魏忠贤得势之时,各地为他建的生祠,一共92座,如果明熹宗晚死几年,估计生祠得遍及全国
。各地生祠建成,文武大员率众官员跪迎魏忠贤偶像,五拜三叩首,仅仅次于拜皇帝。跪拜时,口中喃喃,称能够执掌某事,全凭九千岁扶植。有的
时候,拍马屁光用形容词已经不够了,还得动点高规格的。这个对于文人,一点都不难,有人说魏忠贤“伟略高伊吕,雄才压管商”。这样夸人,在
古代,已经是顶天了,没有什么人能承受得起,诸葛亮也无非自比管乐而已。可这样肉麻的马屁,魏忠贤居然欣然接受。还有国子监的监生,上疏请
以魏忠贤配祀孔子,说魏忠贤重光圣学,其功不在孟子之下。他听了之后,也非常高兴。自打有了阉人,尤其是有了宦官专权这回事以来,士大夫对
于这类人充满了鄙夷。所以,历朝历代,虽然宦官经常得势,但作为士大夫公然拍宦官的马屁,多少还是有心理障碍。说起来,明代是个特别讲究气
节的朝代,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但偏是这个朝代,士大夫之无耻,也创了纪录。其实,人之为人,什么都有尺度,马屁没有;什么
都有底,无耻没有。只要权力能福人祸人,围绕着权力者,就肯定会有马屁。如果掌权者偏好这口,那马屁就会升级。有些人读的书,学到的文才,
也就有了用武之地,尽管让人肉麻,浑身起鸡皮疙瘩,但拍的人,脸不变色心不跳,功夫了得。显然,在无限的权力面前,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能讲礼义廉耻的。(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献花(0)
+1
(本文系涛儿—taoer...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