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被意外发现的孕检报告

 邻点冲动 2021-05-28

今日话题:农村早婚早育的爱与痛

早婚早育现象,在目前一些农村地区仍然非常普遍,早就不是新闻,甚至大有加剧的现象。尽管婚宴具有公开的仪式性,早婚并不具备法律效力;除了缺乏保障的婚姻,无疑隐伏着风险与危机;更值得注意的是,早婚的青少年虽然具备了生育的家庭功能,并不意味着他们具备了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

妈妈,这是姐姐的医院报告单,你快看,妈妈接过报告单,这一看可不得了,超声提示,怀孕一个多月。天啊,你姐姐怀孕了!再细看检验日期,是最近的。

春节回到老家,我见到了这个今年才16岁的女孩,已经辍学在家,她是我的堂侄女。怀孕这事,是去年暑假期间,被与她同睡一床的妹妹在凉席底下意外发现并报告妈妈的。幸好发现及时,马上到医院做了引产术。

小侄女本来成绩不错,并非“问题女孩”,只因去年中考失利未能考上重点高中,加上父母有重男轻女思想,总以为女孩不用读很多书,刚好外地一技校到学校招生,便让她报名了。岂知,才入读一学期便误入“歧途”,与同班一男生发生了早恋。

学生过早恋爱就不应该,更奇葩的是,知道侄女怀孕放假在家后,男生的父母就专程来到了侄女家,并不违言,同意他俩谈恋爱,既然怀孕了,干脆就结婚吧。就这样,在父母的责备下,加上在情感方面的困扰一时无法解脱,侄女辍学了。

了解整个情况的来龙去脉,严肃告诉堂兄嫂,必须“棒打鸳鸯”,立即中止两人不合时宜的恋爱关系。可惜的是,两个小年轻人已经陷入“热恋”的甜蜜,无法自拔,家长也无可奈何。

其实,堂侄女的家庭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困难,堂兄在外打工,堂嫂在老家也打点零工,早就自建了一层两厅三室的楼房,基本满足全家居住要求,几个小孩正在读初中或高中,所需费用暂时能够解决。主要问题是农村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沟通相对较少,加上老师着重抓学生考试成绩,忽视青春期学生的思想变化,家长忙于赚钱,学校和家庭都缺乏对孩子进行及时正确引导和教育。

通过这件事,春节期间的几天,在与亲戚朋友的闲聊中,有意谈及早恋早婚这个敏感话题,惊人发现,目前一些农村地区早婚早育情况竟然非常普遍。不少年轻人17-20岁就结婚生育,这些早婚早育年轻人都有这样的共同点,尽管婚宴具有公开的仪式性,但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不具法律效力;最多读到初中毕业,由于没有一技之长,难以找到工作,没有经济来源,父母只能第二次当爹妈,继续供养儿媳孙子(女)。

同样可悲的是,在不少农村父母眼里,并不觉得孩子早婚早育有何不妥,甚至认为这是一种荣幸,年纪轻轻就做爷爷奶奶,别人羡慕还来不及呢!没有意识到孩子过早离开学校,没有文化,没有一技之长,注定难以在社会立足;过早结婚生育,难以承担起做父母的责任和能力等问题视而不见,必然导致恶性循环、一代比一代走向贫困。

农村早恋早婚现象,早就不是新闻,与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有关,也与目前农村还是依靠单一的养儿防老模式密不可分。不能一味指责农村、农民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需要从顶层建筑思考、检讨和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养老机制,努力向城乡一体化看齐。

话题预告:明天将推出《是谁让农村孩子放弃读书机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