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尘世走笔』 第49期:陈玉洲丨我家的 “青春期” 撞上了 “更年期”

 人文华夏 2021-05-28

我家的

“青春期”

撞上了

“更年期”

     有人说,对三种人必须百分之百的尽责和担当,即生我的人,我生的人,以及终生伴侣。所以,除父母之外,妻子与女儿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女人或早或晚要经历青春期、更年期这两个人生最重阶段。三口之家,我作为一家之主,不仅是家中的丈夫和父亲的角色,更是两个女人的“和事老”和“润滑剂”,每当两人发生矛盾时,我都及时沟通协调,让她们俩和好如初。但有时她们俩人如闺蜜,合伙向我发难,让我处于尴尬境地。

     有个电视剧名叫《青春期撞上更年期》,讲述的是几个青年人之间的爱恋和长辈之间的种种较量的励志故事,而笔者陈述的则是本人与上述两位“不速之客”斗智斗勇、化干戈为玉帛,惊险而动人的真实故事。
       时间的镜头拉回到女儿的童年时代,由于我与妻工作的原因,哺乳期就给女儿断奶交由她姥姥家寄养,周末把女儿接来一家三口才能短暂相聚,每次送回姥姥家,女儿都是撕心裂肺的哭喊不止,真可谓,相见容易别时难呀!
     女儿13、14岁上初中时,处于青春期的她格外的“叛逆”。也许是童年时期缺少父母陪伴的缘故,她养成一种冷酷的性格,动不动就给我们实行“冷战”。与女儿的意见分歧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了,不再是那个我说什么,就"嗯”什么的小姑娘了。

     从此,硝烟时常笼罩在家庭里,我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需要架设沟通的彩桥。奇思常伴梦中来,有一天晚上,一个大胆的想法从脑海中诞生了:不妨学学《傅雷家书》中的傅雷,用家书教子。于是,每个周末根据女儿的思想动态及校访情况,写出了第一封家书,可是一连投递了5封家书,如泥牛入海毫无消息。正当我感觉希望渺茫之时,峰回路转,女儿突然回信了,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捧读女儿的回信,感慨不已,原来女儿的内心世界是那么不被人所知、所理解呀!我当时感到犹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惊喜,同时也为因不理解对女儿造成的伤害而内疚。从此,我与女儿便踏上了同在一个房檐下的不需要邮递员和不付邮资的漫漫鸿雁传书旅程。很快女儿像脱缰的小马驹被降服了,父女俩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心灵密友,家又出现了久违的笑声!这种被信任的巨大力量,像一股股暖流流进我的心田,这种爱,归功于鸿雁传书,更归于乖巧、善解人意的女儿呀!由于方法得当,女儿的学习很快进入了状态,女儿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更加努力学习,成绩稳步上升,那年期末考试中,从全班中游一下子窜到了前几名之列。在中学攻坚阶段,女儿披荆斩棘,顺利通过了中考、高考……自初中至高中六年间,我给女儿写的信足足十大本,分门别类装订成册,美其名曰《玉洲家书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近年来,女儿成家立业,夫妻恩爱,小宝贝可爱,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正当享受人生,沉浸在幸福生活之时,在这个谈“更年”色变的日子里,“更年期”这位不速之客,猝不及防降临到妻子身上,令妻及家人惊恐万状,最典型的症状是心烦气躁,失眠盗汗,多愁善感、疑神疑鬼、腰酸背疼等。面对此状,我没有以牙还牙,更没有怨天尤人,逃避现实,而是积极应对。吸取女儿青春判逆时期的经验与教训,发现妻子情绪烦躁或无理取闹时,我脑热心冷,采取迂回、冷处理办法。我留下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然后悄悄离开。用极大的耐心包容妻子,用真情感化对方,讲故事,逗妻开心,陪妻散步,加强锻炼。用理解、关怀、安慰六字方针,在懂得“女人”的前提下,从网上寻觅有关战胜更年期的科学办法,并付诸实践,让妻子合理、适量摄入营养食物,适度锻炼身体,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照料, 以及我对妻子的特别关怀一一滑稽幽默、真诚风趣地鸿雁传书,让妻子的情绪逐渐平稳下来,家庭又回归到昔日的欢乐之中。为了让久居北方的妻子更好地远离更年期,换换环境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今年正月初六我带妻子踏上南下的火车,去南方老部队走一走,到桂林、防城港、北海、友谊关、法卡山等名胜古迹看一看,十三天的经历,我们的两人世界十分地快乐,好像又回到了初相识的甜蜜日子。
    也许是乐极生悲的缘故。记得我们乘火车经过23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到达广西边陲明珠――防城港时,夜宿宾馆,妻子或许是中风的原因,肩周炎及颈椎病复发,右胳膊抬不起了,疼痛难忍,我束手无策,因为举目无亲,十分担忧。当时如果真有灵丹妙药,我定会像白娘子那样为救许仙舍命盗取灵芝仙草。可那毕竟是神话,而当务之急,则是缓解疼痛,于是,我采取按摩、热敷等保守方法,为妻子治疗了整整一个晚上。也许是真诚感动了上苍,第二天,妻子的病竟奇迹般的好了。

别了,我家的青春期、更年期。如果说青春期之遇,是父女情感的桥梁和纽带,教会了我为父之道。那么,更年期的邂逅,让我更加呵护妻子,教会了我如何经营婚姻,巩固夫妻感情,并亲身体验到了“少年夫妻、老来伴"以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刻含义。

陈玉洲,男,汉族,1965年8月出生,大专文化,河北博野县人。1983年10月入伍,在广西边防法卡山战斗中担任战地记者,因战地报道突出,先后四次荣立三等功,一次二等功,河北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两部,多次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