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尘世走笔』一则战地日记丨陈玉洲

 人文华夏 2021-05-28

winter

一则战地日记


1984年7月10日 星期三  阴

南疆前沿炮兵阵地上,大雾弥漫,几步之外看不到人影,一尊尊大炮刺破浓雾,指向苍穹。草绿色的帐篷内外,水珠滚动,滴答有声。

今天上午正在站岗放哨的我,突然接到家里发来的加急电报“父病故速归”!手拿电报,我的眼泪像一串串珍珠不停地往下掉,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苏排长知道情况后边安慰我,边向连队请示,连队立即向请示,很快上级同意给我半个月的假期。

古人云“忠孝不能两全”我作为一名边防战士-------热血男儿,怎能 临阵脱逃?军人的职业象征着荣誉,意味奉献和牺牲,缀在军衣领上的鲜红领章,决不是单纯为给自己增添几分威严, 而应该像两道坚实的闸门,用理智战胜感情。于是,主动找到连长恳求地道:“组织上给予这样的特殊照顾,说啥我也不能接受,父亲的丧事固然需要处理,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目前大敌当前,这个时候正是考验我的时候并郑重地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接受战火考验。连队根据我强烈要求留了下来。

傍晚时分,我强忍悲痛悄悄地爬到哨所后的半山腰处,久久地伫立在山坡上,遥望着满天星斗,向着家乡所在的方向跪下,双手合一,默默地磕了几个头:“老爹,原谅不孝孩儿吧,等打完仗凯旋来,争取获得一枚三等功勋章,再回家给您上坟祭奠,寄托哀思。

凌晨1点20分,连长一声令下,我和战友们如离弦之箭进入炮位,立即投入战斗,只见阵地上一排排炮管像烧红的火柱,打得滚烫发红,爆炸的火光印红了半个天空。顿时整个阵地成了一片硝烟火海,战友们个个英勇善战,视死如归,多位战友轻伤不下火线,我也被炮弹烫伤了手,耳朵震出来了血,但仍坚持战斗,连队根据我战场表现,批准了我火线入党,给我报请了三等功,当我听到这个消息后,热泪盈眶!我明白,党员,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陈玉洲,男,汉族,1965年8月出生,大专文化,河北博野县人。1983年10月入伍,在广西边防法卡山部队担任战地记者,因战地报道突出,先后四次荣立三等功,一次二等功,河北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两部,多次获奖。

技术编辑:庞里地

博野乡音管理团队成员



顾问:郭泽民     总策划:霜白

总编:孔淑茵     责任主编:乐文

技术部:庞里地  马铭斋

编辑部:安博   任静月   于铁江  郑文林  杨娜

外联部:李玉珍  孙进学  孟琳萍  刘永涛  沙红  刘代臣  庞静  布颖哲 

摄影部:赵树恒   姚永辉  程改正  张东旭  心静如水  在路上

播音部:程建辉  罗福星  张立军    李静  邸丽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