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耕读大学:学员培养与服务乡村相结合

 3O有机农业 2021-05-28

编者按

在胡跃高教授陪伴学员学习的半月中,言传身教给学员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今天这篇文章,整理自胡老师返程的前一晚,组织的一次感受交流会,以帮团队自我反思,改善教学质量。

 正文 

“与之前的学校相比,你来耕读大学有什么收获?”“你的内心希望得到耕读大学的什么支持?”
7月5日晚,在山西长治上党区耕读大学东掌村研习社,大家头脑风暴,轮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首先,8位学员表达感受:

福建三明·张文康·19岁:“来耕读大学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体会到了家庭式集体生活的美好,同学之间是兄弟姐妹的关系。而在我之前的学校里,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比较看重利益,比如帮忙买个东西,都要5毛钱的路费。”

河南兰考·张益铭·17岁:“来耕读大学之前,我不懂传统文化,也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礼’。来耕读大学后,感觉自己一下子从一个小芽子,成长为了一个粗壮的树苗。”

安徽铜陵·何慕潇雪·17岁:“来耕读大学一年半了,比之前在学校敢说话了。以前在课堂上不敢说话,不敢谈自己的想法,来这里后,敢把自己想到的话说出来了;不过,还是不太敢和陌生人说话。”

贵州毕节·陈如思懿·15岁:“在耕读大学要放松很多,不用担心'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过,自己还是在课堂上不太敢说话,多数时候想在课堂上当个'透明人’。”

云南玉溪·张紫萱·16岁:“在之前的学校,自己可以说'浑身带刺’,交朋友不会交心;来耕读大学之后,脾气比之前好了很多。不过自己也有不足的地方,有时不敢说一些真话;许多时候,如果可以选择,不喜欢干农活儿,宁可在厨房做一天饭。”

河南安阳·付永康·17岁:“来耕读大学后,干活儿更踏实了。在之前的学校,都是'利益交友’。在这里已有一年,语言表达方面比之前流利了很多,脏话也少了很多。”

河南许昌·马万里·23岁:“我来耕读大学的原因是,不喜欢之前大专的环境,也难以遇上具有完善人格的好老师。以前的许多同学都是为了证书而学习,而不是为了承担社会责任,解决社会问题而学习。之前在学校老是失眠和熬夜。

在耕读大学,有很多场合可以给学员充分的发言机会;放假回家,也敢上手帮家里干活儿。

耕读大学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不会有过多约束,平时由于研习社身处乡村,也是旅游区,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到访,与到访者交谈很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和见识。

耕读大学种子班的日常管理模式是大学员带小学员,带的过程也是引领的过程。毕竟耕读大学本身所弘扬的传统经典文化、生态农业和中医养生文化的理念,都比较超前,但确是未来生态文明时代的发展趋势,所以从种子班毕业的学员,步入社会后,离不开以身作则的'带领’。

比如,有一次我请假回家,就'带’自己的发小尝试有机种植”。

我的三位发小以及他们父母,还有隔壁镇里热心于种植有机农业的阿姨们,晚上八点在大马村开小型有机农业种植交流会

江西宜春·袁贵平·23岁:“我是初中毕业,15岁就出来打工,在社会上跌跌撞撞,难以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来到耕读大学后,我坚定了自己学习中医养生的理念,并积极提升自己的学历,因为耕读大学可以提供山西畜牧兽医学校的中专学历和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专学历。尤其是大专学历,是我考取中医资格证书的硬性条件。

耕读大学经常会有优秀的老师来访,还有日常的陪伴老师,从每位老师身上,都可以学到许多人生经验和启示,也可以为自己今后的求职奠定基础。

特别是在东掌村,为了把土地耕种好,会经常与村民请教互动,我亲身体会到了几位主要老师常常提到的'与乡村的链接’。

学员袁贵平向李大爷请教菜园管理问题

“对大爷好一点儿,他们对我们的好就会翻倍”。比如送给大爷我们刚刚种出来的西葫芦,他们总会随后给我们带许多自己种的李子、黄瓜等,是一种亲情式的淳朴体验,有一种家的感觉。

印象最深的是,半月前的端午节,好几位村民都不约而同地,给我们送来了自己家做的粽子,我们十几个人吃了好几天。

还有,我们是从生活的细节方面磨砺自己的性格,获得成长。比如我们两人一组轮流做饭,这很考验大家的时间管理和预估能力,做饭和洗碗的时间太长会压缩自己的学习时间,饭菜量和味道的把控,直接影响自己成就感的多少,也很锻炼自己的抗压能力。”

山东日照·志愿者徐继洲:“耕读大学种子班的学员是混龄制,平时既有年长的人,也有年轻人,十几岁、二十几岁,四十多岁,直到六十多岁,大家一起在劳作中学习,其实是相互学习,都有收获。我也慢慢明白了什么是'师生共修’。从小学员的角度看,师生比很高。”

山西太原·志愿者张静:“来这里两个月了,在种子班的几年时光,小学员们可能当时感触不深,甚至不知所措。但我想,每位学员毕业离开这里后,回味无穷。”

耕读大学校长助理·程建波:“耕读大学的各位志愿者老师,看似许多时间不在这里,但他们经常会为了给学员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而奔走。耕读大学的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学员们需要学会建设,去到哪里就把哪里建设好。”

耕读大学理事长·胡跃高:“我们面临的世界,是一个球形的世界。学员们选择任何一个年长的老师入门和深入学习,学到的都是同一个有机统一的世界。我们在东掌村,就是在探索'学员培养与服务村庄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每一位曾经在这里学习和生活过的学员或是志愿者,我们都要抱有一种开放的态度,保持长期的联系。”

半月前,胡跃高教授带着种子班学员开荒

对的,正如耕读大学的几位主要发起老师所说,生态文明时代的农业类院校、中医药院校等,需要在乡村开办类似实验班,学生在服务乡村的同时历练自己,而且学业考核要跟服务乡村的效果结合。而耕读大学种子班驻村培养学员,正是在探索这样一种模式。

耕读大学经过两年的发展,从每两个月一次的集中学习,到探索开办全日制种子班,加之今年疫情更突显的乡村价值,使得“学员培养与服务村庄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价值更大。

在这里感谢东掌村给我们提供的教学场地和水电暖等保障。东掌村目前分给耕读大学三块地,8亩左右。分别种了玉米等粮食作物、蔬菜和黄芩,土质排序:玉米地>黄芩地>菜地(原鸵鸟场)。玉米地跟随村里人指导;菜地土质不好,配合酵素、粪肥、管理技巧等改良土壤。

教学安排思路:让学员体验植物生长的生命全过程、向老农夫请教沟通的过程,以及其他服务乡村的过程,锻炼学员的抗挫折能力、记录观察和总结的能力,在与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的人打交道过程中,认知自己的生命状态,力争在三年的体验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航向。

附:耕读大学所在地——东掌村介绍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南宋乡耕读大学东掌村研习社(全国避暑小镇)

东掌村无人机航拍视频

外景

开门见山

四合院内景(教室与老师接待处)
今年,耕读大学新增礼乐艺养和中医养生调理方面的志愿者老师:

易经与禅修:张保根

山西长治人,国学讲师,研习传统文化四十余年,致力于儒家释家道家、易经、中医与养生、辟谷与禅修、青少年开慧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西文化融会贯通和运用等领域的研究。 主要课程有:《易经与禅修》,《易经与养生》,《自然与养生》,《五行与人体健康》,《易经文化与家风家教》,《易经文化与企业管理》等。    

书法老师:张国民

1955年生,山西省闻喜县人,中共党员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先后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获农学学士、法学第二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曾任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山西省伦理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大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师资培训中心特聘心理学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栗联斌及其雕刻和绘画作品

栗联斌,民盟盟员,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青年人材专委会付主委,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主攻写意花鸟画,长期从事玉雕,砚雕,环境美学空间设计。

          

剪纸艺术:冯文珍及其代表作《一百单八将》

中共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1955年生,74年当兵,87年转业,2016年退休。个人代表作品有:140米剪纸长卷,世界伟人毛泽东。40米长卷中华武圣。16米长册页三国群英图。10米长卷书法太极拳。数十幅毛主席系列大型剪纸画作品。建国以来百位英模人物作品。60多幅上党神化传说作品。260余幅上党农耕民俗画作品。这些年来创作了一百单八将,长平之战,上党战役,水淹七军,十八罗汉,百猴图,仁义礼智信等作品。参加国内数次大型展出并获奖。中央电视台新闻台皮各新闻媒体及报刊报道。《抗战》在国家博物馆展出,获奖第一名,被收藏;《咏梅》获中国2012年工艺精品博览会金奖,《喜看稻菽千重浪》获银奖。

非遗传承“堆锦”:闫向军

民盟盟员。长治市类通堆锦工艺有限公司总工艺师,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山西省劳动模范,“三晋英才”之拔尖骨干人才。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民盟中央文化艺术研究院山西分院副院长,长治市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政协第十三届长治市委员会委员,政协第一届长治市潞州区委员会常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