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50年前中国与世界农业发展的30个猜想

 3O有机农业 2021-05-28

推文第1115天

本文摘自作者在中国耕作制度年会上的发言

2018年8月8日

胡跃高

【作者简介】胡跃高,耕读大学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防治荒漠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大学生村官工程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大学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学习小组组长等

 2017年,十九大为2050年前我国发展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吹响了乡村事业全面发展的出征号。面对乡村事业今后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做一回中长期远景猜想。

1、要深切认识到,我们正处于文明史上的第四过渡期

人类历史迄今走过了四个文明期:

第一文明期为前文明期,大约从700万年开始,到230万年为止,属于蒙昧时期

第二文明期为原始文明,约从230万年开始到1.2万年,以石器时代开始为标志的时代;

第三文明期为农业文明时期,为1.2万到公元1600年前后,以农业文明的出现与发展演化为标志;

第四文明期为工业文明时期,为1600年到2000年前后,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基本标志。

从前文明期到达原始文明的过渡期为第一过渡期,这一时期称为自然过渡期;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第二、三过渡期为经验型过渡期。从21世纪开始,人类正式进入了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期,我们称为第四过渡期,与前面的三个过渡期不同,第四过渡期是理性过渡期。在此基础上将是人类智慧的大飞跃,为走向宇宙文明时代做准备。

2、农业系统将重归文明根本基础地位

工业文明的基本特征是工业化、城市化、殖民化,其结果是农业生产功能畸形发展,乡村社会解体,生态环境破坏,社会经济生态不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反动。其根本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在既反思工业文明,也反思农业文明基础上,乡村将重新回归文明根本基础地位,走上城乡和谐发展的光明未来。

3、乡村振兴战略面对五项建设任务

概括起来,我们未来要完成的乡村振兴任务一共有五项,分别为:

食品安全问题、粮食安全问题、乡村社会安全问题、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国际农业安全问题。

4、中国乡村问题是全球乡村问题的晴雨表

仔细分析世界各国乡村情况,就会发现几乎每个国家与地区均不同程度存在五大农业安全问题。将一国国问题积零为整为全球图景可见,所谓乡村问题就是食品安全问题、粮食安全问题、乡村社会安全问题、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构成的世界农业安全大问题。中国乡村问题因历史背景与现实发展地位当之无愧为世界乡村问题的晴雨表。

5、中国农业安全问题爆发的总根源在国外、在工业化、在工业文明那里

直到1978年,我国农业主要存在有粮食安全问题,国家实行“以粮为纲”战略。今日我国农业安全五大问题同时爆发,其中食品安全问题、乡村社会安全问题、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与国际农业安全问题新兴齐发,与1978年开始进入加速工业化、城市化,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进程行为高度吻合。

由此推断,今日五大农业安全问题在我国爆发,其思想根源在境外,病因是工业化、城市化,是工业文明。工业文明时代的今天,乡村板块问题的根源在城市板块,发展中国家问题的根源在发达国家。国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与世界历史发展中超越工业文明思维与行为,走向生态文明建设并行考虑。

6、解决农业安全问题的战略突破口是食品安全

五大农业安全问题间有两重逻辑关系。第一重是台阶递进的关系。其中食品安全问题是第一台阶,粮食安全问题是第二台阶,然后,乡村社会安全问题、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国际农业安全问题分别是第三、第四、第五台阶。

第二层逻辑关系,类似包心菜的关系。其中,食品安全问题被包被在粮食安全问题之中,食品安全问题与粮食安全问题共同被包被在乡村社会安全问题之中,然后,四者又被共同包被在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之中,国际农业安全则包被在最外部。这意味着国家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必须要从根部动手,使问题一层一层松动开来,妥善安排。必须筹谋全局,才能解决好核心问题。

未来乡村振兴建设实践中,国家应将食品安全问题放到第一位,同时注意在上部四层关系的处理,整体运作,创造条件,相机推进,逐一解开农业安全问题。

7、五大农业安全问题解扣有五个关联关键点

第一,国家将在乡村实行合作生产,城市实行合作消费基础上,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第二,国家将在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在望,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历史发展趋势明朗化,国民达成共识,坚定实行粮食安全国策形势下,永久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第三,在国家食物安全问题基本解决,人类社会抛弃工业文明思维,世界达成生态文明建设共识,国家坚定启动城乡和谐战略形势下,从根本上解决乡村社会安全问题;

第四,国家将在全民共建乡村板块,扬弃工业文明,全面展开生态文明建设形势下,彻底解决生态环境安全问题;

第五,世界将在一国或多国,或不同类型国家联盟,分别取得解决四大农业安全问题决定性进展,在理论与实践能力取得革命性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概念深入人心形势下,步入解决全球农业安全问题状态。

8、国家可望最早在2050年解决五大农业安全问题

国家食品安全问题大约可望在2025-2030年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可望在2030-2035年解决,乡村社会安全问题可望在2035-2040年解决,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可望在2040-2045年解决,国际农业安全问题大约需要在2050年解决,全球农业安全问题则可能延伸到2100年彻底解决。

9、有机农业架起了由工业文明到达生态文明的大桥

第一、有机农业产品最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第二,用有机农业技术替代氮肥、农药、除草剂等常规现代农业技术,可取得与常规现代农业生产同样高的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单位面积产量。相关技术仍在发展之中,有机农业增产潜力大,可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第三,近期世界有机农业发展每年以10%以上的增长率表明,消费者愿意支付有机产品更高的价格,有的高5倍,10倍,甚至更高,这可以在总体上增加乡村板块的经济权重,从而有利于稳定乡村社会的物质基础,吸引部分人回流乡村,从而有利于最终解决乡村社会安全问题;

第四,有机农业使用资源节约型技术、环境友好型技术,样不断完善的该技术体系可望解决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问题;

第五,如果一地、一国能够解决上述农业安全问题,就将为其他国家与人民解决当地农业安全问题带来希望,从而为解决全球农业安全问题铺平道路。因为有机农业可以一箭五雕,所以有机农业道路就是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根本大道。

有机农业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又一本质特征。有机农业是生态文明时代乡村振兴的第一本质特征。有机农业在全球农业危机时期架起了由工业文明此岸到达生态文明彼岸的光明大道。

10、合作社是生态文明时代乡村建设的第二本质特征

既然国家将在乡村实行合作生产,城市实行合作消费基础上,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由于食品安全问题是全部五大农业安全问题的第一台阶问题,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便是在为解决所有其他农业安全问题打基础。这意味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消费的组织方式,将作为贯穿解决整个农业安全五大问题全过程的基础方式而存在。合作社建设事业是生态文明时代乡村建设的两大本质特征之一。

11、有机合作社是生态文明时代乡村振兴的开路先锋

有机农业道路是由工业文明阶段转向生态文明阶段农业物质生产与消费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生产与消费合作社是工业文明此岸到达生态文明彼岸的社会组织基本方式。将有机农业与合作社组合而成为有机合作社,高度概括了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社会经济建设的内容与形式。因此,有机合作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是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先锋。

12、欧美现行有机农业具备合理内核,但存在系统缺陷

世界有机农业起源于欧美,是工业文明发起国的先行者们对自身行为反思的思想成果与行为结果。迄今为止,有机农业建设者们基本设想在保持发达国家基本利益格局的同时,期望获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期望“鱼和熊掌”能够兼得。

这是有机农业从萌芽至今100多年来虽然连续发展,存在“孤岛效应”,其占农业总体比重不到10%的根因。这一基本情况意味着,原封不动地套用现行有机农业方式去解决已经岌岌可危的世界农业安全问题很不现实。必须结合最新国际国内实际情况需要,自觉改进现行欧美有机农业体系。

13、全域有机农业概括了生态文明时代乡村建设系统结构与运动机制

农业是指由从事农事活动的人、农事资料、农事过程与其承载自然地理系统共同构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体。

全域有机农业可以在村庄、乡镇、县域、省域、国家,乃至全球地理系统进行分层定位,从而使有机农业建设成为了地理系统意义上的乡村全域系统建设。全域有机农业是中国有机农业区别于欧美有机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中国特色有机农业的基本内涵,是对欧美有机农业的合理发展与系统升级。

14、三驾马车拉动有机合作社建设

根据地理系统结构原理,全域有机农业建设包括有机农业生产建设、有机乡村社区建设与有机乡村社会建设三项任务。

即如下图,我们的3O有机农业出处

单驾马车阶段:有机生产单打一、有机社会单打一、有机社区单打一。初期;

双驾马车阶段:有机生产加有机社区,有机生产加有机社会建设;有机社区加有机生产或有机社区加有机社会;有机社会加有机生产或有机社会加有机社区。过渡期;

    三驾马车阶段:有机生产加有机社区,再加有机社会。理想阶段。

15、三位一体驾驭有机合作社建设三套马建设

如果把有机农业比作一个完整的有机体,那有机社会就相对于心脏与灵魂,有机生产则意味着是食物、血液,有机社区则为五官、内脏与肢体。实践中要以有机社会建设为核心,驾大辕,把握方向,保持行进平稳;有机生产建设为抓手,拉左套,负责速度,把握快慢进程;有机社区建设拉右套,相机推进,保障中长期发展后劲,保持内力。三者间高度有机统一,保障生命系统正常运行。

在实际建设工作中,如首先入手有机社会建设者,宜创造条件,启动有机生产建设,然后利用时机,启动有机社区建设;如已启动有机生产建设者,要寻找机会,创造条件,优先推进有机社会建设,找到主心骨,再推进有机社区建设;如先期启动有机社区建设者,注意扩大经营发展中还政于有机社会,在此基础上,适时启动有机生产。

16、把握好有机合作事业三分之一进程节点

地理系统格局下全域有机农业建设不是川剧变脸般,一蹴而就的变化,而是一种春天到来,万物复苏般的发展过程。由于地域、社会和发展基础不同,其早期、中期与后期阶段特征各不相同。

全域有机农业建设的第一阶段是觉悟的、具有能动性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先行动起来,发展具有波动起伏的特点,直到约有三分之一的生产者实现有机生产,三分之一的消费者稳定地消费有机产品,理论上成熟起来,才能够形成全域有机农业发展的不可阻挡之势。

在全球范围内,这是一个艰难、曲折,有时甚至反复的发展过程。从20世纪初以来的100多年间,世界一直处于这一阶段之前,我们大约需要另外15-20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一过程。

17、中国的有机合作社事业应利用好两个30年积极性

1949-1978年,我国积累了30年以上人类历史上最丰富的乡村集体化历史经验与教训,称为前30年集体合作经济时期;1978年后改革开放,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户经营至今,注意发挥个体积极性,为解决温饱问题,配合国家高速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做出了巨大奉献与牺牲,积累了深刻的经验教训。这称为后30年个体经济时期。

要充分利用在连续两代人时间里我国乡村建设者穿越两个历史阶段,两类组织建设模式,建立的两种类型经验教训所积累的社会财富,将前30年的集体组织优势,社会建设优势,基础建设优势,与后30年发挥个人积极性具有的经济建设优势,创造性地结合起来,纳入有机合作社结构建设与机制建设体系,实现高度的两种优势的有机结合,推进合作社事业健康、高效、有序发展。

18、有机合作社要自觉地主导对接城市资本

工业文明时代,城市资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受其影响,乡村被迫削足适履,走向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越来越走向保留优势生产功能,逐步丧失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最终使乡村板块走向衰亡。有机合作社作为生态文明时代建设的主导社会经济形态,本质上具有以社会功能为本,全面发展经济功能,保障生态功能的特质,具有实现全面恢复与发展乡村板块社会、经济与生态功能,城乡和谐发展的使命。

有机合作社要自觉主导对接城市资本。城市资本与有机合作社本质上为分别属于两个时代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力量。今日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条件下,这两种力量正面遭遇,将戏剧性地由城市资本主导起步,走向有机合作社主导建设的必然方向。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这将是一个城市资本在运动中逐步消退,有机合作社稳步生长,最终实现两者和谐共生,长期共存,扬弃与创造并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机合作社自觉地摆正历史地位,积极掌握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建设,具有历史决定意义。

19、乡村板块有机化建设与城市板块有机化建设的关系怎样?

全域有机农业在新时期,进行如下建设:

有机农业生产建设(有机作物生产、有机家畜生产、有机微生物生产);

有机乡村社区建设(生产区域有机化建设、生活区域有机化建设);

有机乡村社会建设(关爱乡村范围内所有人,社会和谐),意味着是整个乡村建设实现有机化。

20、从乡村板块有机化到城市板块有机化,实现地理系统有机化是生态文明时代的根本建设任务

全域有机农业在新时期进行有机农业生产建设(有机作物生产、有机家畜生产、有机微生物生产)、有机乡村社区建设(生产区域有机化建设、生活区域有机化建设)、有机乡村社会建设(关爱乡村范围内所有人,社会和谐),意味着是整个乡村建设实现有机化。

为此,我们一要进行一场面向生态文明时代的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包括系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破除常规现代化迷信,反思工业化,反思城市化,反思资本主义制度,反思社会主义实践,反思工业文明,国家与全社会要在事实面前,达成巩固与建设乡村,实现城乡和谐建设的高度共识。

二要以此为基础,做好建设乡村板块的耐心细致的学习动员工作,提高整个乡村社会对自身战略地位的认识与自主发展建设能力认识,激发与动员城市板块社会成员,主要为进城务工的优秀农民工代表返乡创业,城市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有乡村工作经验的离退休人员,涉农企业家,乡村建设管理工作者,各级各类科研院校实习学生与中小学生,有计划地到乡村参加实践活动,也包括国际乡村建设友人,分类分期制定具体措施,进入乡村,参加建设。

21、在乡村振兴建设实践中恢复乡村党组织战斗力

1921年以来的中国革命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建设发展与中国乡村振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乡村社会做基础,就不可能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果没有土地改革,合作化,稳定乡村社会经济,就不能支持城市安稳,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积累财富,实现初步工业化。改革开放的第一步是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激发出乡村的积极性,随后推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建设。

另一方面,如果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组织起乡亲们,就不可能推翻压在中国乡村头上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不会有1949年之后乡村民众翻身得解放,劳动群众喜气洋洋,斗志昂扬地进行社会主义生产建设,义无反顾地响应国家号召,保障国家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1978年后,乡村响应党的号召,参加现代化建设,建立了可歌可泣的功勋。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环节,涉及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长远大计。我们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谨记中国共产党建设发展与中国乡村振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历史经验教训,全心全意依靠基层组织,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建设骨干,领导有机合作社建设,从根本上保障实现乡村振兴,为城乡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22、重建乡村集体经济

我国乡村经济史以1949年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1949年之前基本为个体经济,实行乡绅治理管理,没有集体经济,村民依靠家族、血缘关系连接,贫困家庭遇到大的困难,只能听天由命,乡村经济往往难以抵御大灾大难。这是乡村经济长期落后的根源。1949年之后,实行土地制度改革,在此基础上先后建立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与人民公社,建立了乡镇、村庄、生产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营管理制度,开始有了集体经济。

在此过程中,尽管乡村新制度建设中存在经验不足问题,有必要进行调整,但这项制度基本保障了我国一穷二白,在欧美世界封锁形势下,抵御自然灾害,人人有饭吃,不发生饥荒,同时为国家工业化源源不断地积累了物质基础,乡镇与村集体经济不同程度有所发展。

1978年后,全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保留集体所有制前提下的分田到户,在取得初期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乡镇与村集体经济解体,乡村贫富分化显露,村民抵御灾害与灾难的能力受到削弱,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教育致贫,因意外灾难致贫现象凸显。从建国至今69年,我国乡村经济由分到合再到分的历史经验教训说明,如果把乡镇与村集体经济比作大河,把家庭经济比作小河,其总的趋势可总结为,大河有水小河安,大河没水小河危。

我国乡村正迎来生态文明新时代,未来将步入合作事业新的发展进程,我们必须认真吸收历史经验教训,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条件,重建村集体经济,加强乡村经济实力,为办好公共事业,繁荣乡村,实现城乡和谐,提供根本保障。乡村集体经济完成重建之时,就是城乡和谐建设成功之日!

23、用乡村建设去拯救城市

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在水平方向上是平行的两条腿之间的关系。现在的问题表现为左腿太前,右腿太后,处于“劈叉”状态,处于再也不能前进的“僵止”状态;在垂直方向上是下层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目前处于上层建筑部分过度庞大,下层基础部分绝对虚弱,岌岌可危,随时可能崩塌的状态。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改变全球意义上这一状况的唯一方法,就是走向乡村,反思根本原因,建设乡村,走全球意义上乡村拯救城市,改造城市,城乡和谐协调发展的道路。

24、发展中国家是世界全域有机农业建设的主战场

21世纪的今天,工业文明劣迹暴露,走向败落。发展中国家作为殖民、压榨对象,工业经济不发达,受生存本能使然,之下而上保留有一定农业生产能力。一旦工业化压力减缓,辨明发展形势,即可依靠相对优越的全域有机农业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进入全新发展状态。全域有机农业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不对称发展领域,发展中国家是生态文明时代全域有机农业建设的主战场。

25、发达国家将在全域有机农业建设中得救

    发达国家是工业文明的发起国,工业化力量聚集最强、最雄厚。在长期竞争发展中,其乡村社会已经解体,生态环境结构性失衡,全部农业只剩下了畸形发展的生产项目,风雨缥缈。加之工业文明的衰落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必然地反复挣扎,其全域有机农业的建设难度更大,积重难返。发达国家只能在世界全域有机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之时得救。

26、让农业科学技术焕发出真正青春

    工业文明时期的生产力是为获得效率----更高、更快、更多、更大,效益----更高、更大、更多,利益----更大、更多,竞争----更强、更猛、更利、更齐,出奇制胜,赢者通吃,零和游戏。工业文明前的科学技术启蒙者是英雄,受到人们的崇敬。工业文明的到来,将一切人类力量纳入到自己的思维与行为之中,从而使得在华丽光环下的科学技术,最终成为了工业文明的高级俘虏,这一情况下的第一生产力相当程度上堕落成了为虎作伥的帮凶,成为了一股几乎是没有灵魂第一生产力。

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将倒转的时针拨了过来,走向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同时兼顾经济效益,追求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崭新方向。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科学技术体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种由浑浑噩噩的躯壳向注入了健康灵魂机体的变化,从而使科学技术体系焕发出崭新的青春。科技工作者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者的先锋队----有机合作社的建设者,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天面对的第一生产力基本现状,及未来将要建设的第一生产力的本质特征,稳扎稳打地建设,率先进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27、用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成果武装乡村建设者

    晚年钱学森在谋划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战略时,撰写了一千多篇与农业关联的文献,创造性地提出了产业革命理论。在这一理论中,总结归纳当代信息技术驱动的产业革命属于人类历史上的第五次产业革命,他推断在第五次产业革命之后,即将登场的将是知识密集型农业为特征的第六次产业革命。钱学森预计,我国第六次产业革命将在2021年时启动,2049年在建国100周年时完成。届时,我国将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消灭三大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走在世界前列。

这一理论在1984年提出,经过30多年国际国内正反两方实践检验,证明了钱学森产业革命理论预见的正确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在实践场所、建设主体、历史时段、建设目标方面具有完整的统一性。钱学森为此曾经从系统科学、地理科学等方面进行过系统研究,提出了系列建设认识。我们应积极学习掌握相关成果,应用于乡村振兴实践中去。

28、乡村振兴要高举毛泽东的大旗

20世纪30年代,埃德加·斯诺曾经预言般地说过:毛泽东“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做了综合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假使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意义上,毛泽东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随后的发展证明了这一预断。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党和国家的最高领袖、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的毛泽东给予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最深切的关怀,最大的爱护。毛泽东是农民群众的贴心人,他也深得农民群众的爱戴。

在人类发展史上,毛泽东及其创造的革命队伍成功地了解、激发、锻造了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特别是农民群众中无限的创造力与建设伟力,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将毛泽东高擎为人民英雄、前进的大旗、克服困难走向胜利的大旗。

我国未来的有机合作社事业建设是在毛泽东时代全局性合作化基础上进行的第二次合作建设。高举毛泽东的大旗,必将鼓舞全社会新老建设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开创有机合作社事业的新时代。

29、建设有机合作社,振兴乡村,消除三大差别,巩固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三大差别指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资本主义世界存在三大差别,共产主义社会没有三大差别。作为过渡期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消灭三大差别。建设有机合作社,实现第五次产业革命与第六次产业革命结合,城乡和谐发展,必将走向在一国之内消除三大差别,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代表着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代表着世界共产主义事业的进步。

30、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

从传统农业时期开始,人类便进入了经验型的全球统一进程之中。工业文明时期,借助于地理大发现,借助于科学进步,借助于资本力量,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人类进入了以现代化为主导的,强烈、兼有破坏性的统一进程,人类正在思想意识、社会、经济、技术上越来越走向统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人类进入信息技术革命主导的第五次产业革命时代,以致在技术上实现了全人类所有人每时每刻都生活联系在一起,互联互通,人类在政治上统一的时代已经来临。

宏观的历史发展趋势必然要通过微观的具体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意志。工业文明时期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共生期,而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换期则是资本主义的衰亡期与社会主义的兴盛期。当前世界已经处于这一转换过程之中。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可靠的道路。人类在此基础上将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事业大同,由此将推动地球文明进入宇宙文明时代。

作者相关书籍推荐

他花22年时间,写成《农业原理》一书,只为告诉世人:什么是农业?

责编:3O有机行者·滔小小

3O助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