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手文心——南京博物院藏竹木牙角珍品特展

 liangdatushu 2021-05-28

竹木牙角器是以竹、木、象牙、犀角为质,施以雕刻而制成的器物。这类器物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明中期至清代中期(16—19世纪)江南地区,是竹木牙角名家辈出、大放异彩、精品迭出的全盛阶段。

竹木牙角所承载的江南器具文化,构思于江南士人寄兴山林、以淡泊冷逸作为审美最高追求的文化精神,成就于江南匠人细腻的心智与灵巧的双手。其将文人的情思与手中的刀具汇为一体。通过构思之奇特、立意之高逸,或雕刻手法之巧妙,让最高境界的竹木牙角作品自然而富有神韵。

中国传统的竹木牙角根植于积淀丰厚的文化渊源,工艺的背后亦是文人情结和人文精神,在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日常生活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不仅引领了社会风尚,进而开创出中国式的智慧雅致生活。

值阳春三月,惠风和畅,藉此推出院藏竹木牙角珍品特展。本展分为:竹雅韵、木清趣和牙角艺三个部分,公众可通过此展领略明清时期传统竹木牙角工艺的巧思、审美的智慧,以及感知其中所蕴含精彩的人文积淀。

和合二仙竹根雕件

和合二仙竹根雕件。本件竹雕布局章法富山林野趣,应属文人书斋中的陈设长物。

象牙雕“画龙点睛”摆件

取材于南朝萧梁画家张僧繇“画龙点睛”故事。该器以圆雕、镂雕等法雕刻,一龙自天而降,张开大口,怒目圆睁,身体卷曲于云中,时隐时现;其下书生一人,当为张僧繇,执画笔作点睛状,左右童子各一。此作线条或卷或舒,灵动而极具张力,在人物和龙的神态表现上极其生动传神。此外,本次展品还涉猎多种器型:诸如文具、茶具、香具、酒具等。既有实用,亦可雅赏,它们雕工精美、富有神韵,反映出中国传统竹木牙角工艺的巧思与智慧。

清中期 紫檀嵌百宝花鸟图

高14.5厘米 口径12.2厘米

器壁以象牙、螺钿、玛瑙、玉石等为材料加以雕琢组成喜鹊、梅花、竹石图案,寓喜鹊登梅之意。紫檀本身包浆润泽,百宝嵌工艺精致细腻,相得益彰。

清中期 黄杨木刻梅花诗文笔筒

高12.35厘米 口径7.9厘米

笔筒器表阴刻老梅一枝,梅花数朵,画面简约写意。近口处阴刻隶书题款:“七峰草堂清供,巢林汪士慎画并刻。”汪士慎(约1686~1762),字近人,号巢林,又号溪东外史、七峰居士,工诗词、书画,画水仙、梅花清妙独绝,为“扬州八怪”之一。

张希黄款留青刻山水图竹臂搁

长28厘米 宽6厘米 明末清初

印鉴:连珠文篆书朱文圆印“张”、方印“希黄”

本件取优质长节毛竹,斫两端竹节成长条形。留青薄意雕,其上施浅阴刻,刀法细腻。构图取法立轴式“南宗”山水,取高远法,远立怪石独兀山峰,中近景作一河两岸式岛岸与沙汀;其间古树丛叠,岸头、溪渚边有零星农舍、草庐。

张希黄,其是明代中晚期著名竹刻工,《竹人续录》里有载。据说“留青阳文”雕即“留青”刻法,始自希黄起;其刀工细腻、曲尽画理,善刻院派小景山水、楼阁最佳,常有诗题。

象牙雕双螭钮印章(中)

长8.3厘米 宽4.3厘米 高4.4厘米 明

印章为长方形,印钮高浮雕,刻二螭龙蛰伏于印章之上,双目圆睁,尾巴相互缠绕,有动态,刀法粗犷古拙。印文阳刻双行篆书“濮阳李廷相双桧堂书画私印”,遒美生动。民国配楠木盒。

李廷相,字梦弼,明濮阳开州人。弘治进士。官南京户部尚书。好藏书,多方收集古籍、名画,建有藏书楼“双桧堂”,卒谥文敏。著有《南铨稿》。

清中期 紫檀刻折枝花卉纹盒

高5.2厘米 长22厘米 宽13.5厘米

盒呈倭角长方形,紫檀制,盖面边缘饰回纹,中部主体纹饰为双层浅浮雕,以方格万字纹为地纹,上面浮雕折枝花卉,雕工精细,为文房佳器。

(此件应为牛角杯:笔者注)

濮仲谦款竹雕会昌九老图竹香筒

长17.5厘米 直径3.9厘米 明末清初

行书款识:“仲谦”

印鉴:篆书朱文“濮”

周身镂空浅浮雕人物、山水、树木花草及水桥楼阁等,上下两端以梅枝纹一周为饰。以黄花梨镶嵌扣边蒙口,两端堵头已失。其上图案纹样题材取自脍炙人口的“会昌九老雅集”,又称“香山九老”、“洛中九老”,即在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以白居易、李元爽等九位古稀之年老者于洛阳南郊龙门香山寺举办游山雅集之盛事,此后历代被文人雅士所效摹。

以筒体为香山,山中林壑优美,古梅、老松婆娑蔽日,楼阁掩映,枝干中又有藤蔓萦绕,松鼠亦在期间奔走玩耍。“九老”于林间或抚琴、观画,或赏花、对弈,其余雕戴幞头年轻文士、总髻小童侍者若干名。画面下端怪石隐秘处,浅刻“仲谦”款识。

濮仲谦,其名澄,明晚期负盛名的文士匠人,清初尚健在,金陵竹刻创始人。除擅竹刻外,亦善工犀、玉及漆器。有关其竹刻风格,清初张岱在其《陶庵梦忆》中称赞其竹雕:“古貌古心”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濮仲谦擅长浅雕等,线条细如毫发。本件香筒造型玲珑小巧、雕镂细致,尤其是透漏雕及浅阳刻结合得异常娴熟,松干、松针、树叶、梅瓣、楼阁斗拱、瓦面,甚至人物衣纹均以施刀极细的线刻来表现,为同时期细作香筒中的精品。

朱鹤款竹雕松鹤竹梅图笔筒

高17.8厘米 口径14.9×8.9厘米 明中晚期

留白处浅刻小楷:“余至武陵,宿于丁氏三清轩,识竹溪兄,笃于气谊之君子也。岁之十月,为尊甫熙伯先生八佚寿,作此奉祝。”

款识:“辛未七月朔日 松隣朱鹤”

器取用粗壮异形竹根,整治内腔后于外壁雕刻主题画面。整个设计以山间老松鳞皴巨干为主体,仙鹤、梅桩及竹叶灵芝附绕四周,奏刀深峻,洼隆浅深富有层次。雕镂松鳞、朽眼,将松树老干表现得十分自然;而松枝、仙鹤的雕刻手法细腻、鲜活与生机盎然,技法中运用了圆雕、透雕和高浮雕诸法,刀法与技艺极为娴熟。整器体量颇大,造型典雅别致,富有山林韵味。作为书斋中长物经年把玩,故而表面能呈现出琥珀色的光泽。

朱鹤号松隣(鄰),明竹刻名家,《竹人录》、《嘉定县志》中有录。其工书法、篆刻,精雕镂图绘之技,亦擅竹刻,为正德、嘉靖年间嘉定派竹刻的开山始祖。按“辛未”年当是穆宗隆庆五年(1571),此件竹雕为其晚年的一件代表性作品。

犀角雕山水人物纹杯

高14厘米 口径17.2厘米 明末清初

外壁近口沿处阳刻应景七言草书:“水色连天向何流”。

此杯以松树主干作杯把,外壁浮雕满刻,上部山石壁立,如危石垂崖;中间数位高士游走于山林间,并有楼阁掩映;其下有小溪,一船夫立于舟头,与高士遥相呼应;内壁以浅浮雕刻云石纹。

清中期 紫檀博古纹方盒

长14.6厘米 宽12厘米 高9.4厘米

紫檀木制,呈长方形,器盖以减地浮雕法雕刻多组寓意吉祥的纹样。其中大葫芦瓶插一戟,戟顶悬一流苏坠儿,磬、双鱼系其上,寓意“吉庆有余”;瓶口另插傲雪梅枝,象征文士的高洁气度。另雕有如意、佛手等图案。图左上方有小篆题诗:“吉金乐石,古香古色,韫而藏之,永保勿失。”旁有隶书题识:“雪汀属,憩庭铭,锡葊勒。”左刻印章“锡庵”。图右下角刻印章“雪汀珍赏”。据《吴县志》载,“雪汀”应为王伟棨,清代人,字雪汀,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寓吴县(今江苏苏州),笃古嗜学,工画梅及篆刻。此器用材高贵,工艺精善,寓意吉瑞,又因文人在创作上的参与,颇为文雅,十分难得。

清中晚期 紫檀刻任熊图洛神赋文臂搁 蔡照初款

长29.5厘米 宽5厘米 厚0.7厘米

画面主体浅刻一仕女,人物衣带飘逸,踏于水浪之上。上部刻诗文,内容取曹植《洛神赋》局部,落款“壬子春日……任熊画蔡照初刻”。任熊(1820-1864),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晚清著名画家,尤擅人物,堪与陈洪绶并驾;蔡照初,即蔡照,字容庄,照初为其原名,浙江萧山人,擅刻画金石。此件臂搁为任熊与蔡照初合璧之作,两人既为萧山同乡,又兼书画金石名家,因而尤显珍贵。“壬子 ”当为1852年。

清中期 红木雕嵌银丝如意

长40厘米

器以红木制成,首部灵芝状,长柄三曲,中部微拱,正面通体用银丝镶嵌出装饰图案。所配镂雕底座,亦为红木制。如意的起源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俗称“不求人”的搔背工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期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名。

清中期 黄杨木雕荷叶形洗

长 14.3厘米 通宽8.9厘米 通高9.1厘米

洗是容器的一类,书斋中可用于研磨与洗笔。该洗整体呈荷叶形,口沿作荷叶翻卷状,其外壁以阳线表现茎脉,内壁则以阴线表示。定睛端详,洗口蹲伏河蟹一只,壁外侧雕一绽放的莲花,饶有荷塘清趣。原配的硬木座与本器相得益彰。

清中期 木根随形雕伏虎罗汉

通高6.4厘米

利用自然天成一块瘿木瘤的生趣形态,略施雕琢而成冥神安详伏虎罗汉一尊。其戴头陀箍、侧首仰面,下身全然巧用原料天然褶皱以呈现衣裳纹理。左手扶虎身,虎身颇为抽象写意。伏虎罗汉是十八罗汉中的第十八位,梵名弥勒尊者。“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在小乘佛教中,是伟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宋代以降,则盛行十八罗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