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春兰:一场灾难给了父亲唯一的读书机会

 小毛头书屋 2021-05-28

父亲13岁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根本没有机会,没有条件进入学校的大门。一场突然降临的灾难给了父亲一个唯一的读书机会。


图片

1936年,洒洛村的何德方与古城村的张景明有隙。其实,何、张都是李家的外甥。何是二姑奶的儿子,为父亲的亲表兄;张是远门的老姑奶的儿子,父亲称他表叔。时,张景明在台上,张贴了告示捉拿何德方:见人报信者,赏150块大洋;捉拿归案者,赏500块大洋。不巧的是:何的家人接到何德方住娘家的妻子回家时路过我村,住到了我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赏之下也必有见利忘义之人!同宗的长辈向官府报了案。他们认为妻子在这儿,丈夫必定也在这儿!1936年农历八月二十二日(父亲的29周岁生日),天刚蒙蒙亮,南安村就被围得水泄不通。因为是近人亲人报了案,张景明一定觉得很有希望,亲自到了现场。父亲心胸坦荡,认为没有窝藏他要抓的人,何罪之有?见了张景明,依然笑脸相迎:“表叔,您也来了……”。想把事情原委说清楚,是表嫂子及家人在舅家夜宿,和村里任何人都没有关系。可是张景明这时候不认他这个表侄,不容他说话!一向刚强的父亲大骂张景明不辩是非,随便抓人。那天,父亲受了苦刑!

连同父亲在内,一共抓了13个村民(不解的是报案者的儿子也被抓了,因为在他家里搜到了枪),全部关在嵩县城。平白无辜地被关进监狱,生活有多苦,精神有多苦,可想而知!一个伯伯李殿铎就因受不了精神、肉体的双重折磨,1937年6月就离开了人世!

就在这无可奈何、不知所措、无事可做之时,父亲果断地选择了读书。看管他们的那个看守长是个好人,鼓励父亲说:“梁灏82岁中状元,你30岁开始读书不晚”。先跟着他学百家姓的曲儿,后来,搞到一本百家姓的书本,如获至宝。每天默念、默背、手指默画,记在脑子里。哪能明目张胆地读书啊!要躱过其它看守们的目光,看见他们来了,就把书塞进袖筒里。

一年零四个月的监牢生活里,父亲学了《论语》、《百家姓》、《五言杂字》、《论说中华》。现在找不到巜论说中华》这本书,父亲说是有关中国各方面知识的。大侄儿前几年买了一本《幼学琼林》送给我,说是爷爷当年读过的书。看来就是《幼学琼林》!卷一、卷二里面的内容,父亲不仅都知道,还经常用的!

我们知道,《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是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而成的书。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主要有三大范畴:伦理道德:仁;社会政治:礼;认识方法论:中庸。

《五言杂字》是以农历十二个月和二十四节气为主线,陈述一年中的农事活动和婚丧嫁娶的地方风俗。

从认字开始,能在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读了这么多书,能读懂吗?《五言杂字》介绍农事方面的知识好懂些(其中涉及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的内容,即使现在的书生们也不了解);《百家姓》是完全没有任何关联的姓氏组成的四言文,只有死记硬背而已;博大精深的巜论语》,让大学毕业、且走过了70多个春秋的我,到现在都难以准确理解,父亲当时能懂吗?更别说那《幼学琼林》,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共有四卷,洋洋洒洒近3万字。读懂了吗?

回顾父亲一生中世事洞明、乐善好施、怜贫扶弱、疾恶如仇、尊老爱幼及谆谆善诱的教育方法。就知道他不仅读懂了《论语》,并且成功地应用于生活中。回顾父亲对农事、农时的精通,就知道他不仅读懂了《杂字》、《幼学琼林》里的大部分,还融入了自己的亲身体验,根据一年四季的时令化,有意识地进行实践。

父亲是村里的无冕之王,无论谁遇到了难题,不管是村干部还是左邻右舍还是邻村的村民,都来向他寻求答案。已经80多岁了,又正是收割的大忙季节,人们也会找到地头、找到打麦场上、找到家里,父亲总是连忙放下自已家里的事、放下手中的碗!史称周公“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发”,父亲,一介平民却也如此。即使在八十六岁高龄身染重病之时还在为别人操劳。

父亲,一个地地道道、普普通通的农民,却赢得了无数人的尊敬和钦佩。我想,一方面是父亲勤劳、善良、勇于担当的天性使然,另一方面也与他16个月的书本知识学习紧密相连!提高了对世界的认知水平,提高了自身的人格魅力!

父亲是在那样特殊的环境中偷偷地读了书、识了理、成功地运用了他学的知识。今天,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真乃万幸!重新认真学习父亲读过的书,理解中华经典、感受中华经典、传承中华经典!

嵩县在线
嵩县在线
嵩县人文历史,文学艺术展示平台。投稿444164509@qq.com
169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