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正亚 | 古堰画乡(风光摄影)

 金鸽子文艺 2021-05-29

 古堰画乡
 摄影 / 文 刘正亚
(安徽合肥)
2021.05.19

八百里瓯江是丽水的母亲河,瓯江将古堰画乡分为两部分:“古堰”指的是北岸的堰头村,这里有千年的水利工程——通济堰;“画乡”指的是南岸大港头镇。二者隔河相望,需坐游船往返两岸。诗情画意的大港头,画乡与古堰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气氛,千年古堰给人以历史厚重感,画乡却让你进入心灵的梦乡。

画乡的看点最集中的是江滨古街,这里沿街都是各种店铺,就像许多景点一样,成了一条商业街,不过这里的街道两边多出了特有的艺术画廊的气息。这里有丽水巴比松陈列馆、丽水油画院、古堰画乡展览馆、古堰画乡分校等,中国美院等美术院校、美术培训机构的写生创作基地。

通济堰进水口到三洞桥,堰堤两岸现存古樟树九棵,枝繁叶茂,苍劲挺拔。连绵成林的樟树群,遮天盖地。几个世纪以来,捍卫着堰堤,成为一道独特的古樟树风景林。


堰头村两岸现存十几棵树龄一千年以上的古樟树群,棵棵苍劲有力、绿树成荫。这是华东现存规模最大、树龄最长的古香樟树群了。

这是一颗树干中空的古樟树 ,内里能容纳数人,姿态特别,曾多次遭受雷击火烧,死亡之后又奇迹生存,目前依旧根深叶茂,因此,人们称之为“舍利树”。

通济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边,建于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古代五大水利工程之一,2014年通济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通济堰水利工程由拱形大坝、通济闸、石函、叶穴、渠道、概闸及湖塘等组成的水利灌溉体系。

       通济堰渠道呈竹枝状分布,由干渠、支渠及毛渠三部分组成,蜿蜒穿越整个碧湖平原。干渠长22.5公里,分支渠四十八条,毛渠三百二十一条,大小概闸七十二座,并多处开挖湖塘以储水,形成以引灌为主,兼顾储泄的竹枝状水利灌溉系统。

八百里瓯江是丽水的母亲河,这里江面辽阔,湖湾众多,曲折多变,水体明净,水色澄碧,山影明秀,烟波浩淼,有着美丽的瓯江自然特色风光。

傍晚的瓯江,绯红色的晚霞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好似披上了一件金色外衣,金灿灿的,十分诱人。随着天色渐暗,景色变幻无穷,江面碧波千顷,白帆点点,轰轰机帆船掠过,举目望去,山水一色;回首顾盼,仿佛置身于绿水青山之中。

渔夫在船头撒网捕鱼。

       来稿强调原创首发,体裁不限,文责自负。同时附上作者简介和本人近照,并发送至364393068@qq.com电子邮箱。稿件投出后半月之内请勿他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