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写经 | 一笔一心迹,一字一菩提

 杨念池 2021-05-29

图片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大兴寺院、建佛塔、造佛像、抄写经等活动十分频繁,至唐鼎盛。

佛教的兴盛也带来抄写佛经的高速发展,官方抄经与民间抄经两者并存,抄写成为复制佛经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唐代这一时期,官方抄经机构逐步完善,专设抄写佛经机构,并出现了专业书手。

负责“抄经”的人称之为“经生”,他们都是经过严格训练和选拔的书法高手,他的小楷功力是后人所无法企及的。

今天我们看到的许多唐人写经就出自这些职业经生之手,也为后世留下了“写经体”这一书法艺术形式。

图片

《中国书法大系 唐人写经》这本书是一部大乘佛教经,根据唐人写经的真迹拍照影印。

如今我们能接触到的六朝以前的书法真迹极少。

唐代也大多在于碑版之中,墨迹很难见到,而这部《唐人写经》基本上都是毛笔写成

是学习书法,特别是小楷书法再好不过的范本。

图片

其笔的方向轻重,行笔的快慢,收笔的顿挫转折和上下笔的起承关系都清晰可见,比起碑刻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唐人写经》结体缜密,运笔精到,字体遒健饱满,融雄劲与清逸为一体。

唐代写经手笔法精熟,严正楷书中自带一些牵丝,使严肃的经卷中增添了几分生机。

图片

由于抄经有速度上的要求,因此,大多用单刀直笔,特别突出横划划的主笔美化功能。

如在字形的中间部位的拖曳出横划,破锋而出,给人以疾畅快之感。

尤其是收笔之势,延续了魏时代捺笔与横笔中的味,但末笔不再放纵,而有精微的回鋒,从而矫正了魏写经体书法失重感。

图片

佛经有云:“书写经之一行半句,能够成就大愿。”

在佛法的熏陶下,一片虔心自能滋养智慧和福报。

一笔落下,可在闻经中收摄身心,同时在习字里颐养性情。

经常集中注意力,凝神静气,聚力笔端,能够协调身心。

久而久之,抄经会让你拥有一份独特的儒雅气质、晴朗风骨。

图片

历史上书法大家书写心经墨迹传世颇多,王羲之、张旭、欧阳询、赵孟頫、苏轼、董其昌、文征明、邓石如、刘墉、傅山、乾隆、弘一法师等。

楷行隶篆草,洋洋洒洒,一人一风,一家一貌,一体一格,美轮美奂,叹为观止。

《中国书法大系 名家写经》这本书收录了各位名家的心经作品。

王羲之《心经》——姿媚

图片

王羲之的《心经》行书墨拓本,字字经典,潇洒俊逸,结体森严,是学习行书的绝佳范本。

图片

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欧阳询《心经》——安静

图片

欧阳询的《心经》小楷墨拓本,骨力劲峭,法度严整。方正浑穆,在劲险中不失雍容之美。

图片

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文征明《心经》——端雅

图片

文徵明的《心经》行书纸本,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提、按、顿、挫,从不敷衍,字风严谨又典雅。

图片

文徵明的行书取法晋唐两代书家,深得王羲之、智永、欧阳询的笔法精髓,可以说是集众大家之所长,这也是文徵明行书具有不朽魅力原因。

弘一法师《心经》——空灵

图片

弘一法师的《心经》行楷书纸本,字体消瘦清枯,且因藏锋而显得稚拙恬静。

书法取精而用宏,厚积而薄发。雅逸超迈,清芬四溢。化百炼钢成绕指柔。

图片

欣赏弘一法师的书法,不能单单的从技法的层面去考虑。

他的书法到后期已经不再去追求用笔的技巧和结体的完备,更多的是娓娓道来,心中无杂念,落笔成形。

图片

注:原拓本貌,并非印刷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