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视文旅&国学频道【国粹艺韵】但求耕耘 不问收获———马亦钊

 yang1020bsdxjt 2021-05-29

图片

这里,是五星红旗诞生的地方,

这里,左翼思潮与海派传统曾交织成国歌飞扬,

苏州河在这里汇入激流的浦江,

外白渡桥记载着英雄的过往。

它们,出自深山的林石宝藏,

它们历经磨砺,虽纤弱柔韧也如铁似钢;

它们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它们刻写在碑甲帛宣之上;

它们承载过华夏历史的辉煌,

它们正抒写着炎黄今辈的盛世华章。

它们也曾是文人雅眷寄情的山水情怀,

它们更见证过中华义士饮血沙场的铿锵。

它们是人心筑起的长城,敢与一切灾疫和虎狼较量!

中国的历史,在一百年前转折,

唯有躬耕实践的真理亘古不荒,

浸透心血的笔墨,满是鲜活的人格气节和坚忍的力量。

石库门之上,霓虹勾勒着北外滩的天际线,

开放的“世界会客厅”,传统笔墨正奏出新的交响——

2021第二届《国粹艺韵——全国书画印名家邀请展》

迎春再放,

东西南北中,五色土给了艺术家哺育滋养,

四季昼与夜,五色墨晕染践行者内心的豪放;

这是一场新与老的艺术交融,传承中创新,

且看今日笔墨创写不老的东方神话。

图片

名家介绍

▂  ▃  ▅  ▇  马亦钊  ▇  ▅  ▃  

图片

马亦钊:名振霄,曾用名真肖。1946年4月出生于“书画传家三百年”的温州马氏家族,为马氏家族第十三世传人。马孟容之孙。早年从叔祖马公愚学习书法,18岁从方介堪先生学习篆刻。行草初宗'二王'后习张旭,下及明末诸家,用笔含蓄,气势畅健。隶书得于力《华山碑》《史晨碑》《石门颂》诸碑,掺以汉简笔意,于浑厚宽博之中见飘逸流动之趣。精于篆刻,出入先秦两汉,多平中见奇,静中寓动,呈静穆淡泊之情致。作品入选《中国新文艺大系》篆刻卷、《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篆刻卷、《共和国书法大系》篆刻卷等作品专集。参加第二、三届中日兰亭笔会;中日廿一名家书法展等国内外重大展览。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温州大学副教授、温州市书法协会顾问、温州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名誉馆长、温州朱自清旧居纪念馆名誉馆长。曾任温州大学艺术设计系主任、素质教学部主任;浙江省第七、八、九、十届人大代表。

出版有《马亦钊书法篆刻作品选》。著有《书画传家三百年——马孟容马公愚诞生一百一十年纪念册》、《百里芳人——温州马氏家族三百年文史学术资料汇编》。几十年来矢志于家族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出版,2013年发动家族成员将2026件珍贵书画作品和文献捐献给国家,建立“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

图片

众家评说

《马亦钊书法篆刻选》序

文/刘一闻

在外地书友中,温州的马亦钊兄,可说是我相知最契的好友之一。

一九七五年秋天某日,我与亦钊兄初识于谢稚柳先生旧宅壮暮堂中。在我的印象里,亦钊兄似不善言谈,很少说话。分手时,我们匆匆交换了地址。那时,亦钊还在温州漂染厂当工人,我则重劳力于沪地某螺丝钉厂锻工车间。孰料,随着以后书翰往还,我们倒很快熟悉起来。再以后,他每趟到上海必来看我,我总共过温州两次,每次不过也一、二天的工夫,但绝大部分的时间,几乎全在他的“从容阁”里度过。

未久,我便知道这位新识的马亦钊,原来是永嘉(温州旧称)马姓大族的后裔。

图片

行书 古研旧瓶七言联

95cm×17cm×2

打开马氏族辈史册,知其远祖自清乾嘉以来,历代以书画相传,至清代道光时马昱中(字蔚霞,戊子年解元)、马炅中(字香霞)昆仲,和马元熙(字兰笙,马孟容祖父),就以琴书丹青的成就而载入《清画拾遗》等有关史料。晚近以来,至亦钊的祖父马孟容和叔祖马公愚,更直以书画声名遐迩于世。《中国美术家词典》曾介绍马孟容先生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1929年曾与同道创办中国文艺学院。幼侍祖父,莳花蓄鸟,早有浸染,遂工花卉、翎毛、草虫。笔致秀润,墨气醇厚。宗法陈道复、恽寿平”。马公愚先生以书法和篆刻擅胜,曾为上海美专和上海大夏大学教授。解放后,任上海国画院画师。因长期居住上海,为沪地艺界极有影响的人物。如是,马家昆仲的造诣,也足可反窥一斑了。

图片

行书 顾翰补诗品

69.5cm×34cm

马亦钊自小就长成于这样一个充溢着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氛的大家庭里。五、六十年代,马公愚先生自上海返回故里养病。这时,亦钊方是一个十来岁的稚童。在公愚先生还乡养病的近四年时间里,亦钊几乎日日都厮守在马老身旁,为他研墨伸纸,甚至抢着为叔祖在作就的书画上钤盖印章。这无疑是寻常少年人所没有的一种乐趣。在这般耳濡目染之下,亦钊幼小的心灵里,自然也激发了跃跃欲试的念头。于是,马公愚先生便首先教导他,习字第一重要的是基本功,启发他写字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不能全凭好玩而朝三暮四,一曝十寒。公愚先生还亲自为亦钊的书斋取名“劳谦室”,并为跋曰:“劳以戒惰,谦以戒傲。惟斯二者,终身可蹈”。在叔祖严格督教下,亦钊开始了漫漫岁月的训练,努力实践着马公愚先生“凡学书,必先锐意临摹一家以为基础,然后博取各家之长,自成面目……”的谆谆嘱咐。

图片

和风清穆

如此一晃,便是二十多年。随着岁月的增长,亦钊愈加体会到叔祖那些话语的亲切和可贵。时至今日,每当想起那段难忘的时光,亦钊总是十分动情地说,多亏他老人家的耳提面命和日后方介堪老师的不惮其烦地点拨。要不然,难说直到现在,我的字和印章还非驴非马呢。

早在我和亦钊相识不久,就收到过他寄来的一个鲁迅《自嘲》诗的行书卷子,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那字里行间所透现的严谨法度和圆润流畅的涓涓气息,我当然自叹弗如的。在相当一段时日里,我甚至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几回想当面向他讨教用笔之法,但终究因为路途遥远,加上那时同为工人的我,根本请不出这个“事假”而作罢。我一向都服膺他的行书和草书,而亦钊却总是说,他在篆书和隶书上所化的时间是最多的,言下之意流露出对自己的篆隶书的得意。我坚持说,这个现象从理论上解释虽有其合乎情理的一面,但艺术之道的“显山露水”,最终怕是作者性情和性格之使然,尤其是传统艺术的创作,更是如此。如今,不管亦钊认不认账,我依然相信,对于他的各类创作的评价,除了我之外,一定还会有众多高明的同道。

图片

而今是点灯挑水撇柴扫地

然而据我所知,亦钊在行草书上的用功,其实是很勤的,一篇《兰亭叙》,仅从字形的酷似,若无十遍二十遍的苦功,是决然难以臻此佳境的。他曾自道,实打实地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以领悟和临摹张旭草书《古诗四帖》的精妙之处。从他不久据张旭笔意所创作的元好问诗句的小中堂看,简直可以让人想象得出他出帖时的那种激情勃发和如痴如醉的情形。不错,他的行草书里确实映现出马公愚书法的影子,正如亦钊自己所说的,这是因为他与叔祖感情太深的缘故。当一个人遇到自己的崇拜者时,乃至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很难逃出这个“桎梏”的,更何况是艺术上的感染。亦钊自我剖析道,他无论书写什么字体或是刻制印章,在形体上都很“正规”,并估计在以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出现惊天动地的所谓裂变。但有一点他颇为自信,那就是在作品的内涵上、分量上,肯定会不断地增加和积聚。他还说,他从来不急于求成,他的观点是水到渠成。

图片

行书 就暖辞寒七言联

138.5cm×34.5cm×2

我们从这本《马亦钊书法篆刻选》上,或许已经实实在在地体味到他的不少书刻近作的内涵和分量,而这种内涵和分量,岂止是熟练了的惯性行为所能得来?!依我看,在他的作品里,已断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功力、技巧这些用惯了的词儿所能包容得了。

“书画传家三百年”。这本集子所印证的,正是马亦钊这位马氏世代传人,在苦苦奋斗了几十年之后,终于从一个工厂学徒,到执事于高等学府,实现了成为书画艺术家的美好愿望的不凡历程。

图片

行书 花史一则扇面

19.2cm×54cm

在就要结束这些文字的时候,我须要郑重提上一笔的是,那是在丙寅年重阳后第九天的瓯江,由于亦钊兄的引领,使我得以晋见早在上海拜识和时在渴念之中的方介堪先生。也就在那一天的下午,我领受了被介师当众纳为弟子的万分荣幸。这样的话,我在感激马亦钊兄的同时,该改口称他一声师兄才对。

“正统”与“异端”

——读《马亦钊书法篆刻选》

文/陈忠康

马亦钊先生在温州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书法家。其“书画传家三百年”的家族艺术渊源更是温州文化史上的奇迹,被传为艺林佳话。在我很小的时候,便熟悉马先生为当时温州最高建筑东瓯大厦所书招牌,为此招牌的温文尔雅、萧散蕴藉所折服,它曾给我刚刚朦动的艺术审美观以很深的影响。此后,在一些报刊及展览上,拜读了他的作品,深深觉得他展示的是一种浓厚而纯正的古典趣味。又与马先生本人多次接触后,更觉他的为人亦乃谦谦君子,风流倜傥中人也。马亦钊先生其人其书便以这样的印象建立在我的脑海中。

图片

草书 临想小大皆佳帖

36cm×35cm

在我看来,马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很正统的书法家。他成长于一个充溢浓郁古典文化氛围的艺术世家,受过马公愚、方介堪、谢稚柳等前辈的亲炙。这种文化背景决定了其一生的艺术指向。几位先生都是近现代书法史上正统书系的典型代表人物,他们对传统中的正源与流派有着深刻的褒贬倾向,大抵视二王系统及秦汉印为圭臬,而视此之外的其他风格为“野狐禅”。他们对书法的观念基本建立在“写字”这一实用立场之上,因此对“法”的程序有一套自我独到的设计。从价值取向上看,他们近似于项穆所尊奉的“正宗”:“会古通今,不激不厉,规矩谙练,骨态清和,众体兼能,天然逸出,巍然端雅,……”。我一向认为这种观念是正统儒家思想对书法渗透的结果.它们的源头不外是孔夫子所谓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中庸之道。这种思想经过历代文人的阐释与误读,最后借书法这一媒体得以独特的物化。我称此为“儒者书风”。马亦钊先生正是在这种儒者书风的笼罩下面成长。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曾接受过马公愚先生教他的这样一个信条:“凡学书,必先锐意临摹一家以为基础,然后博取各家之长,自成面目。”这是正统儒者书法家的一句千古不易的真言。所以,当他开始学书时,便是从《九成宫》、《史晨碑》、《泰山刻石》、《兰亭序》这样一些正宗法帖一步步走过来。至今,马先生亦认为他自己无论是字体或是印章,在形体上都很正规。我想,这种“正规”正是正统思想教育的结果。而此后,马先生便在书法风格的丛林里,寻找着淳和、清灵、萧散、浑穆、古雅……这样一些词汇。而且,在这个古典正宗的大厦里具备相当的高度,拥有自己的充足地盘作为根据地。

图片

草书 情狂酒醉五言联

66cm×13cm×2

今年开春,由西泠印社出版的《马亦钊书法篆刻选》正式发行。当我拿到这本书后,每一次的翻阅搜索,仿佛都在为我对他所建立的印象提供着有力的证据。在集子中,充分展示了马先生的综合实力。其真、草、行、隶、篆及篆刻无一不备,且体现了“广采众长、镕铸一炉”的气势与胆识。其楷书之清雅,篆隶书之浑穆,行草之稳健古雅,印章之雄朴厚重,无不体现了一个正统书法家的良好素质与修养。

图片

望山楼

然而,亦不尽然的是,作品集中部分作品亦向我们提供了别样的信息,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那就是,马亦钊先生能与其师辈的正统书风拉开一定的距离,走出他们所笼罩的阴影。单就马亦钊先生在横跨几种书体而能各得面目以及在同一书体中对不同风格趣味的把握上看,就明显表现出他那多变的笔性和营造不同意蕴的灵性,这一点已非前辈儒者书家那种千人一面,千字一律且时时流露出一种“八股”气息的书风所能比拟(且恕我对前辈之不恭)。而且,在他的一部分行草书作品里,那种腾挪跳跃的笔姿,姿肆狂逸、直抒胸臆的生气以及富于视觉表现力度的追求,亦是在前辈那儿所难得一见的。马先生的这种“异端”与他的正统儒者书风的结合才构成了他自己的更加饱满立体的形象。

图片

世居永嘉山水间

但是,马亦钊是位不满足于现状的书法家,也许他对自己的现状已有一种“危机感”。在最近与笔者的几次谈话中,就时时透露出对新的追求的决心与欲望。从去年温州探索展的作品中,我们已领略了他那顽强的突破精神与极其先锋的意识。我想,在未来的日子,马先生一定能以更新的面貌树立他的艺术形象。

草书《饮中八仙歌》创作心得

文/马亦钊

家妙先生来电,要我谈谈草书《饮中八仙歌》创作心得,这其实有点缘木求鱼。因为我历来不赞成“创作论”,不主张理论先行,认为书法没有创作,只有激情和即兴,草书尤其如此,不过是在书法技艺和学问素养基础上的厚积薄发而已。结合我多年学书经历,谈几点学书心得,或许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图片

草书 如空不了七言联

68.5cm×17.5cm×2

一是作书不可不通篆隶。先叔祖公愚公主张:“作书不可不通篆隶。今人作书别字满纸,只缘未理其本,随俗乱写耳。通篆法则字体无差,通隶法则用笔有则。此入门第一正步”。多年来我一直奉为圭臬。当今书坛写篆隶的人很多,但其中相当部分人只把篆隶作为一种形式符号对待,不注意篆隶的文字学内涵和特殊书写规范,依样画葫芦,任意挥洒,“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其实篆隶是汉字演变过程中承上启下的早期字体,学好篆隶对于书者提高文字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学好篆隶,书法就不会出现文字学上的差错。此其一也。其次,学好篆隶对于提高书法线条内涵非常有用,可以做到行笔沉厚,不会漂浮,并能确保中锋运笔,做到“细如髭发亦圆”。其实我对于篆隶所下功夫最多,楷行次之,草书又次之。我的书写速度比较快,但线条不会因此轻飘,主要得益于篆隶基础。

图片

草书 为万世开太平

181.54cm×48.5cm

二是草书全凭才情。草书是最能表现书者心志和才情的书体,将书法的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唯有性情中人和不羁之士,才能写好草书。内容豪放的诗文尤其能激发书者的激情。我平生素不饮酒,但对于以酒为题材的诗文很感兴趣,杜甫《饮中八仙歌》超逸豪迈,八仙跃然纸上,读之令人激情澎湃,灵感突现,一股书写冲动在胸中堆积酝酿,跃然欲书,吐之而后快。我决定以手卷形式写来书写,书写过程中,灵感和激情势来不可遏。心中全无杂念,手下唯有笔墨,犹如佝偻承蜩,庖丁解牛,心手相应,物我两忘,无意排布结撰,一气呵成。我历来反对为求视角效果反复书写,刻意雕琢。我曾在另一幅草书《饮中八仙歌》手卷后题跋:“不饮滴酒者马亦钊,喜作草书者马亦钊,更喜以饮酒醉酒为内容诗作写草书者马亦钊也,而所作之草书中时闻酒香者马亦钊”。这正能表达我的书写感受。

图片

草书斗方 临得里人帖

35cm×33cm

三、书法要自娱娱人。从审美角度看,书法是创造美的过程,书者通过书写抒发胸臆,陶冶性情,观众通过鉴赏品评,通过作品和书者进行心灵对话,使作品获得现实的艺术生命和存在意义,书者和观众都从中感到愉悦,这才是完整的审美过程。当今书坛展览盛行,造就了一批展厅书家,其作品讲求视觉冲击力,只注重吸引眼球的效果,动辄洪篇巨制,只适合挂在展厅,但往往经不住把玩,观而久之令人生厌。这些作品挂得上展厅,却挂不上书斋。我认为当今书坛要提倡书斋书家。对待书法,我历来主张要以“玩”的态度来对待,不可有功利之心,但是玩要玩得认真。

图片

作品赏析

书法作品

图片

行书 读书弹琴六言联

70cm×22cm×2

图片

行书 看云忘人五言联

97.5cm×20cm×2

图片

行书 且有而无五言联

69cm×15cm×2

图片

行书 听鸟问花四言联

68.5cm×17.5cm×2

图片

行书 袁枚续诗品

69.5cm×34cm

图片

行书 作画室中八言联

100cm×22cm×2

图片

行书 不解颇思七言联

95cm×17cm×2

图片

行书 竹露清茶六言联

76.5cm×22.7cm×2

图片

行书小品 板桥题画竹

图片

行书小品 菜根谭

图片

行书小品 黄山谷虞美人

图片

草书小品 临王羲之豹奴帖

图片

行书小品 坡翁人生有定分

图片

行书小品 辛弃疾丑奴儿

图片

行书小品 张先天仙子

图片

楷书 尘世天下七言联

69cm×15cm×2

图片

行楷小品 菜根谭一则

图片

行楷小品 弘一法师送别

图片

行楷小品 辛弃疾清平乐

图片

楷书 文天祥正气歌并序

97cm×47cm

图片

楷书 心经

85cm×44cm

图片

隶书 丹青心事七言联

70cm×13cm×2

图片

隶书 东壁春风八言联

70cm×13cm×2

图片

隶书 节临汉礼器碑扇面

19cm×57cm

图片

隶书 临西狭颂

45.5cm×53cm

图片

隶书 临杨淮表记

76cm×35cm

图片

隶书 临元嘉元年画像石题记

96.5cm×36cm

图片

隶书 瑞降丰稔

100cm×34cm

图片

隶书 十里千竿七言联

70cm×13cm×2

图片

隶书 嘉乐

69.5cm×32.5cm

图片

隶书 临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

59.2cm×42cm

图片

隶书 马公愚题虬干拂云图

139cm×70cm

图片

隶书 王翼奇颂中共一大会址

139cm×70cm

图片

隶书小品 省身修辞五言联

篆刻作品

图片

荣辱与共

图片

特健药

图片

书画传家三百年

图片

永嘉马榛章

图片

春常在

图片

美意延年

图片

马氏亦钊之章

图片

不死精魂

图片

芳草天涯

图片

沧海龙吟

图片

无一夫不得所

图片

为万世开太平

图片

大事记

1946年4月出生于“书画传家三百年”的温州百里坊马氏家族,为第十三世传人。马孟容之孙。

早年从叔祖马公愚学习书法;

1964年师从方介堪先生习篆刻;

1981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1983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

1985年调入温州大学任教,副教授,曾任艺术设计系主任、素质教学部主任,2006年5月退休;

1986年加入西泠印社;

图片

1986第二届中日兰亭笔会

图片

中日兰亭笔会

1986年至2006年当选为浙江省第七、八、九、十届人大代表;

1987年参加第三届中日兰亭笔会;

1987年作品入选《中国新文艺大系》篆刻卷;

1995年出版《马亦钊书法篆刻作品选》;

1997年作品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篆刻卷;

1997年参展中日廿一名家书法展(上海博物馆);

2003年主编《书画传家三百年——马孟容马公愚诞生一百一十年纪念册》

2006年受聘为温州朱自清旧居纪念馆名誉馆长;

2009年作品入选《共和国书法大系》篆刻卷;

2013年受聘为温州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名誉馆长;

2013年主编《百里芳人——温州马氏家族三百年文史学术资料汇编》(中华书局出版)

2013年发动家族成员将2026件珍贵书画作品和文献捐献给国家,建立“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

图片

李强颁发文史馆馆员聘书

图片

文史馆馆员聘书

2016年受聘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

2017年4月10日接受央视水均益采访的《我有传家宝》在中央一套播出,时长25分钟。

图片

中视文旅

图片

中视文旅品牌以中央数字电视频道为依托,以继承和传播中国经典文化为己任,将融合中央级媒体平台结合新媒体优势,打造媒体、文化、艺术、旅游集一体的文化传播平台。涉及媒体运营、文化交流、艺术展览、书画拍卖、文化旅游、文艺晚会、栏目打造等板块。

目前已成功落地运营中央数字电视国学频道上海中心以及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上海中心。与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联合打造《国粹艺韵》、《海上生明月》等品牌,集栏目、展览、文创于一体,致力于传统继承与创新并蓄的文化融合新样式。2018年底举办首届《国粹艺韵》海派书画印名家学术邀请展、2019年底举办首届《海上生明月》全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2020年初举办《鸿儒之约》全国南北花鸟画名家邀请展,以展览结合栏目的形式为特色,探索线下实体展览和线上电视、网络同步展览的新形式,力求展览作品从视觉冲击、情感带动以及深度解析等全方位的立体呈现。

图片

成立中视文旅艺术研究院,目前已落定中国画研究院、书法研究院、篆刻研究院、文艺评论研究院、版画研究院、当代艺术研究院、陶瓷研究院、美学研究院、诗词研究院、美食文化研究院,以艺术科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为发展格局,集专家资源与学术研究于一体。

图片

编辑:元冰

责任编辑:史赟淇

图文:艺术家提供

图片

图片

中视文旅&国学频道【国粹艺韵】古典意识的现代诠释———李勇

图片

中视文旅&国学频道【周子曦个展】远方唤起的渴望并非是引向陌生之地,而是一种回家的召唤

图片

中视文旅&国学频道【国粹艺韵】破茧花明,不断寻求蜕变进阶之路的艺术家——岳海波

图片

【中视文旅&国学频道】OOPS哎呦喂艺术节 2021 | 春末之约 Waiting for you!

图片

中视文旅&国学频道【国粹艺韵】自我与“他者”的相逢———孙磊

图片

中视文旅&国学频道【写生】第三期《爱上北外滩》名家写生创作活动圆满成功

图片

中视文旅&国学频道【国粹艺韵】影像水墨与当代呈现一一一蔡广斌

图片

中视文旅&国学频道【国粹艺韵】“东方天人合一的理想,让我走遍世界都觉得是回家。于是,我快乐地描述着家的安宁与美好!”———曹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