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母用“六粒种子”培养儿子

 猎户ywysh4sdge 2021-05-29
522日,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先生80岁生日时,曾写过一篇纪念文章《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感动了无数人。

是什么样的一位母亲,教育出了这位“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母亲叫华静,出生于江苏扬州的大户人家,从小就在英国教会学校读书。毕业之后,她在芜湖的一所小学当英语老师。在此期间她认识了袁父——袁兴烈,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袁隆平一生中,受到母亲的影响最多,他写道:“有人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图:袁隆平(左)和母亲,右为袁隆平哥哥】





博爱与诚实的种子



虽然华静出生在富商家庭,但是没有一点大小姐的架子,她平易近人,待人宽厚仁慈。
 
作为五个孩子的母亲,华静非常注意孩子们的品德教育。袁隆平回忆说:“没有母亲的教育,我这辈子无法想象……母亲的教育影响了我一辈子,尤其在做人方面,她教导我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她总说,你要博爱、要诚实。我们家自曾祖起,就有一个重视教育的好传统。我生长在这个家庭中很幸运,是这一传统的受益者。”
                        
父亲袁兴烈毕业于东南大学中文系,与华静结婚后育有五子,袁隆平是他们的第二个儿子,乳名二毛。
 
当时正处于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年代,全家人虽然颠沛流离,却始终没有间断孩子们的教育。

“父母对我们的教育从未有过丝毫的放松,不管辗转到哪里,都把我们送进学校读书”。
 
袁隆平曾回忆起这段儿时岁月:“我是从战乱和饥荒中走过来的,我的童年是在日寇轰炸重庆的岁月中度过的,日本人的飞机飞得很低,机上的飞行员我都看得很清楚。看见日机丢炸弹,我就一猛子扎进嘉陵江里躲起来……而今一想起来就心里发紧。不过,这场战争也教我从小懂得了一个道理:弱肉强食。要想不受别人欺侮,我们中国必须强大起来!”
 
 
除了爱国与修身,母亲还给儿时的袁隆平讲胖狐狸觅食的故事:胖狐狸为了偷鸡,拼命减肥钻进鸡舍,却因为吃得太饱,导致太胖而逃不出来。以此劝诫儿子要节制欲望。



爱农学农的种子



袁隆平从小一直生活在城里,对农业没有任何印象。直到六岁那年,母亲带他来到郊区的农村果园郊游,他才第一次身临其境接触农业。
 
当时的小隆平只对果园中的桃子、葡萄、还有不常见的西红柿感兴趣,因为它们让他垂涎欲滴。
 
这次经历给袁隆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母亲告诉他:“我们餐桌上的粮食是土地里长的,身上的衣服也是土地里生长的棉花做成的,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
 
母亲当时讲这些话,是为了让儿子增长知识,却不知“土地”这两个字,从此在儿子的心中扎下了根。

 【图:儿时的袁隆平(左)】

还有一年秋收,袁母带着袁隆平兄弟去神农洞祭拜。袁隆平见百姓向神农虔诚祈祷,不解地问:“为什么神农这么厉害?”
 
袁母说:“因为我们吃的粮食,都是神农教人们种出来的。5000多年前,人们终日食肉,饱受疾病之苦,是神农氏种五谷,尝百草,为人们解忧,所以大家才爱戴他。”
 
袁隆平听了妈妈的话,恭恭敬敬地向神农像行了礼。
 
这个故事他铭记了一辈子,也在他心中种下了爱农学农的种子。

【图:袁隆平的父母】

高中毕业考大学,袁隆平填报志愿的时候,父母和他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谈话,问他究竟想学习什么?袁隆平认真地回答说:“我要学农业,我要为农业奋斗。”
 
但是袁父并不希望孩子学农种地,而是希望他从政。
 
当时袁父问袁隆平:“你的志向是什么?”
 
袁隆平:“我唯一的选择就是,成为一个农业科学家。”
 
袁父:“你想成为一个身上充满庄稼味的学者吗?”
 
袁隆平:“若是这人世间没有庄稼味,而是充斥着铁血味、硝烟味,该多么可怕!”
 
袁父没有再说什么,他理解了儿子。袁母支持儿子的决定,虽然她很心疼儿子,叹了口气说:“孩子,你是要吃苦的呀!”
 
后来,袁隆平如愿考上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现在的西南大学),学习农业领域的科学知识,这对于一直生活在城市的袁隆平是个挑战,但他没有退缩,因为这是他的梦想。
 
经过刻苦努力的学习,他顺利从大学毕业,之后到湖南省黔阳县安江镇农业学校当了一名老师。
 



爱与陪伴的种子



湖南黔阳县安江镇农业学校,地处偏僻的山村,袁母曾将脸贴在地图上,找了好久才知道大概位置。对于儿子的选择,她感到心疼,忍不住对他说:“孩子,到那里去,你是要吃苦的!”
 
袁隆平回忆说:“我之所以选择学农,与我从小经历的饥荒岁月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愿望更加强烈,学农变成了我的人生志向。报考大学时,我的第一志愿就是学农,后来,我选择农校执教,母亲不太赞成,我还跟她争辩农业的重要性,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
 
母亲既为儿子选择吃苦的生活而心疼,也为儿子不怕吃苦的韧劲而欣慰。袁隆平看到母亲的顾虑与担心,坚定地说道:“我已经下定决心了。” 母亲还是尊重并支持了儿子的选择。
 
后来,令袁隆平没有想到的是,母亲为了帮助他照顾孩子,竟然选择和他一起去小山村。此时轮到袁隆平为母亲担忧了,因为他知道,母亲一直生活在城市,突然到乡下,肯定不适应。
 
袁隆平试图劝阻母亲不要去,但母亲对他说:“我劝不动你,你也劝不动我。”母亲主意已定,坚持从城市到乡下生活,帮助儿子照顾孩子。
 
袁隆平知道,母亲还是放心不下他,这个在城里生活了一辈子的大家闺秀,亲自去农村照顾他。
 
在《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一文中,袁隆平写道:“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英语启蒙的种子




 
袁隆平先生也因一口流利的英语“惊艳”年轻人,这也是袁母80多年前为他打的底。华静是英语老师,她还非常喜欢哲学,喜欢读英文版的尼采著作。
 
袁隆平说:“我的英语是我母亲启蒙的,很小时我就跟着她念:This is a book. How are you……后来上学,我的英语从来不复习就都是高分,我觉得很容易,因为我有基础。”
 
起初,母亲读英语给他听,慢慢地,让袁隆平跟着一起读。长此以往,袁隆平的英语越来越好,他是班里英语成绩最好的学生。
 
此时的袁隆平还不会想到,自己的英语水平会为今后的农业研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育种工作中,需要及时掌握国外最新的科研方向,及时浏览国外相关信息,查找大量的外文资料。这些都需要科研人员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而袁隆平的英语水平,让他在科研工作中事半功倍。
 
袁隆平也需要用英语介绍水稻育种,将自己的新想法与科研成果在国际上交流。在国际学术交流中,无论参加学术讨论会,还是合作研究,他都能驾轻就熟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并用英文进行技术指导和宣读论文。
 

袁隆平非常感激母亲对自己的英语启蒙,他曾情真意切地说:“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当年闭塞的环境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与摩尔根?”
 



音乐与运动的种子




袁隆平一生都与小提琴为伴,音乐也是母亲早年在他心中播下的“种子”。
 
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下,袁母还培养他学习小提琴,就是为了让音乐成为儿子一生的陪伴与慰藉。
 
长大后的袁隆平要去偏远地方工作,母亲舍不得,他安慰妈妈:“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袁隆平第一个月的工资是42元,他拿出27元买了一把小提琴。
 
此后经年,袁隆平一直在地头田间辛勤劳作,能让他得以放松的伙伴,就是这把小提琴。
 

袁隆平生活十分节俭,可是家里却收藏了很多柴可夫斯基、舒伯特的碟片。不拉琴的时候,哪怕只是听听,也能让他开心。
 
除了音乐,袁隆平从小还喜欢运动,高中时期是全校百米自由泳第一名。他还差一点被选入国家游泳队,要不是当天他吃坏东西拉肚子,勉强游了第四名,中国可能就会多一位游泳冠军,而失去一位“神农”了。
 
在袁隆平废寝忘食工作的时候,也是妈妈提醒他:只有劳逸结合,才能更好、更长久地工作。袁隆平听进去了,他注重养生,坚持锻炼,91岁还能下田地。
 





战胜失败的种子




袁隆平也曾经历过失败。为了让当地的红薯增产增量,他着手研究红薯的杂交方法。然而,由于当时杂交红薯的经验很少,袁隆平的试验失败了,他非常沮丧,一度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在他的低谷期,陪伴在身边的母亲对他轻轻地说了一句:“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这句话是别人对他说的,袁隆平可能会无动无衷,但母亲不一样,母亲是他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母亲的这句话让他豁然开朗,重拾信心。这种信心与坚持,一直延续到他后来的杂交水稻试验中。
 
袁隆平在文章中写道:“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有了母亲在他心中播种的“种子”,袁隆平一生坚持初心,投身农业,百折不挠,为国家、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袁隆平是伟大的国士,他的妈妈华静是伟大的母亲,我们会永远怀念,这位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科学家,和用“六粒种子”培养儿子的母亲。

点个【在看】,向伟大的母亲和伟大的国士致敬。 

撰文:秋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