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谈丨不值得欢呼的“胜利”

 王dongyuan 2021-05-29

这周,“征信报告现侮辱字眼”是舆论场讨论特别多的一件事。

事情起因并不复杂,江苏的房女士在查询自己的征信报告时,发现职业信息一栏赫然写着一句“专业做鸡十年”。

图片

此事曝光后迅速成为舆论焦点,多家媒体都发表了评论文章,批评涉事机构对待征信报告缺乏基本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强烈呼吁追责问责。

最新处理结果是,涉事的晋商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被暂停了征信系统查询权限,并内部整改。在此之前,相关的不当描述也已经被删除。

至此,这个事似乎“告一段落”,可如果我们仔细梳理事件的脉络,其实还有不少被忽视的细节值得咂摸。

先说结论,这一事件有今日“大快人心”的结果充满了偶然性。

1

其一,当事人极具维权意识。

生活中,不少人查询征信报告没那么仔细,那一页页密密麻麻的数据常常令人眼晕,大部分人只会关注与开具征信报告有关的核心信息,譬如贷款记录、违约记录等,真正关注到每一个细节的并不多。

因此,此事曝光后,网友们纷纷表示,赶紧回去再好好看一下自己的征信报告。

但这位房女士不一样,她很认真,也很“较真”,不但敏锐地发现了报告中的错误,而且,坚持通过各种渠道讨一个公道,坚决维护自己的权利。

我们应该向房女士这样的公民表达敬意,并给予情感上的关怀、舆论上的支持和道义上的鼓励,因为她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正是因为她坚持,才促成了社会层面对于征信报告管理制度的反思。

2

其二,这个错误出现得极为荒唐,直接引爆了舆论,对相关单位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压力。

用当下互联网流行语评点,这种错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加之征信报告牵涉面广,影响面大,产生了普遍性的共鸣,引发了舆论的集中批评,加速促成了这一事件的解决。

试想,如果不是这样一个过于夸张的错误,只是数据上的纰漏,尽管性质是一样的,还会引发这么大的关注吗?那相关部门还能如此“高度重视”吗?

这恐怕是一个无需回答的问题。事实上,在此之前,这家公司就不止一次被投诉类似问题,包括未借款但征信记录有欠款这样的明显错误。  

具体到房女士这一案例,处理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在4月6日客户投诉后,当地金融机构4月8日和5月25日先后两次约谈涉事公司,中间间隔长达一个半月之久,给房女士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困扰,直到近期舆论曝光后,事情才终于进入了解决的“快车道”。

因此,这是一场不值得欢呼的“胜利”,它来得艰难,也不具有代表性。

由个案到现象,现实中像房女士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有房女士这份毅力的也不多见。

也正因为如此,坊间这些年有句话颇能折射社会心态:遇事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

它暴露了我们在社会治理中自我纠错意识的匮乏、投诉渠道的不畅、监督能力的不足,造成群众日常维权成本很高、代价很大。

这就容易形成两个极端,有的人忍气吞声自认倒霉,有的人则想方设法“把事情搞大”,前者是对失职者的纵容,后者则容易形成不良示范,显然,二者都不是正常的互动方式。

那如何治本?关键还是两个字:法治。只有凡事行走在法治的轨道上,通过法律的程序,才能真正维护社会正义。这就要求我们知法、懂法、用法,更重要的是信法。

当然,这个过程是很艰难的,没有什么捷径,就是要通过依法处理一件又一件个案去营造法治社会的大氛围,去推动建设法治中国的大进程,最终实现法治昌明国泰民安的愿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