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生借住尼姑庵,出来后骨瘦如柴,皇帝下令将尼姑按猪肉价卖掉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1-05-29

书生借住尼姑庵,出来后骨瘦如柴,皇帝下令:将尼姑按猪肉价卖掉

我国古代是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都是非常的保守,在古人的心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古代人们想要落发为僧,削发为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进了寺庙以后,就代表着你要六根清净,斩断红尘,这一点和古代的孝道是相悖的,所以想要进入寺庙不仅会受到家人的阻拦,甚至还会违背法律。在明朝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就有过明确的规定,男子在20岁以后就不可以出家当和尚,女子在40岁之前是不允许成为尼姑的。

后来随着时间不断的发展,明太祖当年的规定在有些人心中形同虚设,在明朝后期,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现象,很多年纪轻轻的女子开始不遵守这个法律,她们并不符合这个要求,但是还是削发为尼,要是她们真的想要六根清净,斩断红尘还情有可原,但是事实上却并不是这样,这些女子都是因为走投无路,将尼姑庵当做是自己的避难所。

大家都知道,古代对于女子的要求非常的多,其中有一个就是要她们恪守妇道,如果一个女子没有恪守妇道的话,那么下场还是比较惨的,轻则会被休妻,被家族所不容,重的还会丢失性命。在明朝就有这样的一群女子,她们因为行为举止被婆家所不容忍,或者是因为不守妇道,最后被丈夫休妻赶出家门。在古代,一个女子被丈夫休出门回到娘家也是不现实的,娘家人会觉得你给家族蒙羞,也不会接纳你,她们只能流落街头,很是悲惨。但是在明朝,有些女子就非常的聪明,她们在这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就来到了尼姑庵中,削发为尼。但是她们的样貌看起来确实像一个尼姑,但是心里面却并不是,她们还没有斩断红尘,来到这里只是想要一个容身之所。这些女子既然还想着红尘中的事情,心思肯定还像是一个寻常女子,她们常年在女人堆里面,心里面难免会有些孤独,于是她们就想着从外界带些男子进来,就这样,原本一个佛门境地,被这些假尼姑慢慢的演变成了一个寻欢作乐的地方,将当时的社会风气严重的败坏了。

这样的行为一直到一个俊俏的外地书生身上才停止。这名书生原本是要进京赶考的,途径这个尼姑庵,因为周边什么都没有,天色也越来越晚了,前面都是荒山野岭,肯定有些不安全,于是这个书生就想着在眼前的这个尼姑庵中借宿一晚,天一亮再继续出发,但是谁知道,这个尼姑庵比荒山野岭还要不安全。

里面的那群假尼姑听到书生的请求之后,欣然接受,原本书生只准备借宿一晚,但是却被这些尼姑们强留了好几天,在这几天里面,书生经历了人生最黑暗的几天,原本俊俏的书生在这几天里面变得骨瘦如柴。后来终于趁着这些假尼姑吃午饭的时候,书生偷偷的跑了出去,然后去了官府那边进行报官。

县令看到眼前的这个小书生弱不禁风的样子,非常的生气,在自己管辖的地方竟然出现了这样的事情,而且这名书生原本是要进京赶考的,是国之栋梁,竟然遭受到了这样的对待。于是县令就让人彻查这件事情,随着官府的查处,在这片地界上竟然爆出了好几个有丑闻的尼姑庵,其中有的还有命案。

但是真正的这种假尼姑事件远远不止这个地方,在万历33年的时候,钦差大臣周儒教奉万历皇帝的命令巡视江南,在这个途中,遇到了好多起无辜少年在尼姑庵中借宿,最终受到伤害的时间。周儒教从小是在儒家礼教的熏陶下面长大的,对于这件事情他觉得不可置信,随着慢慢的调查,周儒教非常的生气,于是就让人禀告了万历皇帝。万历皇帝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也非常的生气,因为明朝还有对尼姑的规定,她们罔顾法律还对很多无辜男子做出这种事情。于是万历皇帝就下令将彻查假尼姑的事情,并且将所有涉事的假尼姑用猪肉的价格卖给当地的鳏夫(光棍),全国上下都执行这个命令。

后来在皇帝和当地百姓监督下,假尼姑的时间终于得到了平息,不仅如此,还顺带着解决了当地很多男性的单身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