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泥与火的精灵——潘超安陶塑作品展无锡开展 190307

 liweiwb 2021-05-29

      3月7日下午,“泥与火的精灵——潘超安陶塑作品展”在无锡市博物院开展。开幕式上,无锡市文联主席卢敏、佛山市文联主席杨凡周、著名艺术家戴敦邦、展览作者潘超安分别致辞,展览由无锡市文联秘书长毛建安主持。

图片

无锡市文联主席卢敏致词

      无锡市文联主席卢敏表示,文化需要浸润,艺术重在交流。近几年来,无锡和佛山艺术交流不断,多次在无锡举办“风起岭南”佛山书画家展览,在无锡掀起“岭南风”,都受到无锡书画界的欢迎,两地文联和艺术界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相信通过“泥与火的精灵——潘超安陶塑作品展”进一步加深无锡和佛山两地艺术家的交流,推动艺术家们进行更深入的学术探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两地文化交流的成果,迸发出更多艺术灵感的火花,博采众长,艺术共进。

图片

佛山文联主席杨凡周致词

      潘超安在现场向无锡市博物院捐赠了专门为这次展览而定制的无锡元素陶塑作品《徐悲鸿——立马啸秋风》。

图片

潘超安为无锡市博物院捐赠陶塑作品《徐悲鸿——立马啸秋风》

      随后进行的研讨会上,市文联主席杨凡周表示,近年石湾陶艺各种作坊和工作室兴起,促进了艺术风格的多元化,但是如何面对传统,如何面对当下是陶艺家们更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潘超安展览是石湾新生代陶塑力量的代表,这个展览无疑为石湾陶艺的发展方向,为理解石湾陶塑文化提供了更宏观的参考方式。

图片

 展览信息 

“泥与火的精灵——潘超安陶塑作品展”

主办单位

佛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无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江苏省雕塑家协会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无锡市博物院

展览时间

2019年3月7—13日

展览地点

无锡市博物院

 展览介绍 

图片

高士清韵

    对于中国文人来说,高士超凡脱俗、归隐林泉的人生境界既是他们实现精神自由、追求人格独立的理想,又是他们逃避精神痛苦、寻求心灵慰藉的方式。潘超安塑造的高士形象风神飘逸、韵致遒劲,他与人物进行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用简约朴拙、坭性十足的陶塑语言,表现出这个群体特有的精神人格,醇厚幽雅,妙趣天成。

图片

尚武情怀

    每个血性男儿,都有英雄情怀。潘超安将人类潜在的尚武情结和讲义气、崇忠勇、重然诺、轻生死的人格取向结合起来,他早期创作的武将、武侠形象率性恣意,狂放不羁,动态十足,戏谑幽默,注重外在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近年的作品则将着力点由外在的表情、动作,转向了内在情感世界、性格特征,更富精神内涵。

图片

仙佛妙趣

    仙佛题材在石湾传统陶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潘超安塑造的罗汉、济公、达摩、八仙等形象想象奇诡,造型奇崛,他们既有济世行善的神性让人顶礼膜拜,也有荒唐乖讹的人性使人忍俊不禁,高度人格化、世俗化,表现出作者入世近俗的人生态度和以俗为雅的文化趣味,具有生动传神、妙趣横生的戏谑风格。

图片

人间百态

    一个杰出的艺术家,首先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和道义的承担者。潘超安不少作品表现了人性的乖讹、人情的冷温、人生的无奈,融入了对弱势群体的悲悯,对生命价值的感悟,对人性异化的痛惜,正是这种悲天悯人、心系苍生的人文情怀和精神气度,使潘超安的作品超越了“工艺”的属性而具备了更多精神的内涵。

艺术家介绍

    潘超安字笑禅、漫禅。出生于佛山石湾,国家一级高级技师,初中即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汝荣先生为师,初窥艺术门径。后入读广州大学,主修工艺美术,毕业后辗转接触陶艺,探究石湾陶塑源流、发展、各种流派和表现形式,秉承“学我者昌,似我者亡”之理,摸索自我取法之道以应身心合一之法,凤眼描、折转描初见成效,并引用黄宾虹先生心法,探索“写塑”技法在陶塑中的应用。

    近年亦随画家朱涛老师学习国画和书法鉴赏及技法,把传统人物造型和文人审美意趣溶入创作中。2014年成功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个人作品展,并出版省博展览系列丛书《潘超安陶塑作品集》。凭借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现代陶艺元素的大胆运用,一件件夸张而不失神韵、生动而富有趣味的石湾雕塑呈现在世人眼前。

来源:佛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