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你来啦! 我是萌茶茶,卖茶为主,码字为乐, 每天喝茶读书陪娃,记录萌茶萌事, 欢迎关注。 也许有一天,这里也会出现你的故事... 以下这一篇,也是自己以汇爱家感育讲师的身份,针对知乎上“安微拟立法要求父母多陪孩子,你怎么看?”的答疑。 问题如下: 
答疑如下:  截止我回答这个问题时已有253个回答,网友有提倡用工单位取消996的;呼吁地方政策和地方产业相应调整的;有提出陪伴时间和质量如何衡量的…感受到好多父母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假如,假如所有客观问题都不存在,父母真的有很多时间可以陪伴孩子了,请问,你可以做到真正地陪伴孩子吗?我先来讲两个关于陪伴的故事。 某卫视有个《少年说》的节目,广募国内中小学生的心声,孩子在楼下对着父母喊出他们的心声,这也是帮助孩子与父母之间,更深地互相了解。 记得有一期,一个五年级的男孩子,对着台下的父母喊出他的肺腑之言:“我真的不知道,手机里到底有什么好看的东西,竟然比我还重要。”“因为爸爸妈妈想让我安静下来,不给他捣乱,就会把手机扔给我,让我一个人玩。”“你们大人总是这样,为了图现在的安静,用手机稳住我们,等我们长大了,沉迷于手机,你们又会说手机耽误了我。”“是谁,把手机放在我手里,放弃了对我的关爱和陪伴。“无论多么好的手机,都无法取代你在我和妈妈心中的地位。”孩子说, “可我和你们说过这个问题之后,你们并没有进步。我想让你陪我出去走一走的时候,你在干什么,玩手机!”七岁浩浩 参加一档歌唱节目,选唱的一首歌《父亲》。孩子选唱这首歌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歌词里有一句”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边….”孩子说,记忆中,爸爸只牵过他两次手。现实中,爸爸每天回家就是玩游戏,从不陪他玩,当他每次被爸爸拒绝的时候,他都不开心,他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拒绝他。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可以牵着爸爸的手唱完这首歌,当在场的那位父亲满脸愧疚走上台,与孩子紧紧抱在一起时,这一幕把现场观众和评委全部看哭。孩子要的陪伴真的很少,也许只是你牵一下他的手而已。陪伴孩子玩的时候,坐在孩子旁边,孩子玩他的游戏,你看你的手机?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你在一旁盯着,或者是翻他的书包查看?陪孩子出去旅游的时候,一路上各种催促,各种要求,一会儿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一会让他回来写成日记或读后感。而这些我们看上去是陪伴的动作,真的是孩子喜欢的吗?真可以支持支持孩子健康成长吗?陪伴和陪着是不一样的。陪伴,是需要当下专注的陪着他,全身心地陪着他,而不是说你一边拿手机看,一边坐在他身上,一心两用,这不叫陪伴这叫陪着。在陪伴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是有链接的。陪伴的过程,是能够让双方都感到轻松快乐的,这才叫做真正意义上的陪伴。真正的高效陪伴,包括:第一是陪伴的质量比陪伴的数量更重要。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就聚集在孩子身上,专注地陪伴孩子,这个时候没有工作,没有其他人,就是全身心都在孩子身上,这样的陪伴,哪怕一天只有五分钟,都会让孩子的体验特别美好。第二是体验比说教更重要。父母陪伴孩子时,不是跟孩子讲道理,说教,指责或训斥,而是跟孩子做一些孩子想做的事情,让孩子去经历,去试错,这比你告诉他的要有效的多。比如孩子子建一个积木,父母试着让他自己去想,去建,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指着告诉孩子,要这样要这样,你越说,孩子越听不进去。想想我们自己,做事的时候,是不是也一样不喜欢有人在旁边指着唠叨。如果出去外面,就是给孩子定好边界,让孩子清楚自己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然后就放手让孩子去体验。第三是交流比表达更重要。陪伴孩子时,重父母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去了解孩子内心世界,倾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自己自说自话讲一堆大道理,或者不断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让孩子说话,这样子也会让孩子反感,而失去陪伴的意义。当父母能够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当亲子关系良好的时候,父母的话,孩子才听得进去,父母的教育理念,才能够得以实施。只是在这样一个不进则退的社会里,父母们每天既要打拼,又要陪伴孩子,感觉太难平衡了。网上有一段话特别戳心,“我手里拿着砖,就无法抱着你;放下手中的砖头,就无法养活你。职场上,有的妈妈选择了事业,却也一边愧疚没能陪伴孩子;有的全职妈妈,选择了陪伴孩子成长,但同时又觉得是孩子牵绊了自已。时间对我们所有人来讲,也是特别公平的,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你把时间精力投入在哪里,哪里可能就会有成长。育儿的路上没有时光机器。不用立法,父母都会明白,陪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都希望自己的家庭和和美美,都希望自己与孩子的关系良好。让父母意识到陪伴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让父母了解什么才算高效的陪伴;让父母体到陪伴带给孩子巨大成长;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就是真正自己想要的陪伴;让陪伴成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种温暖,一种力量,这样的陪伴,真的只能通过立法来实现吗? 汇爱家感育,用“感”读懂孩子,用“育”启迪一生!助力千万家庭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