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中岁月:课余时间听报告、唱红歌【下】

 新用户06868399 2021-05-30

〓 第 1551 期  
作者|殷煌文  编辑|王成海


课余生活除了读书看电影外,对学生教育和印象最深的是报告会、故事会及科普讲座。
记忆最深的有六五年夏天聘请4752部队的郭参谋长,讲述一九四九年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之前跟随老侦察科长,秘密渡过长江,深入敌营完成侦察敌人在长江防线的兵力部署,炮火布防的情况,为大军渡江提供准确的情报,他讲了和老科长化装混入澡塘和敌人一块洗澡,路遇敌人纠查盘问的惊险,以及老科长沉着镇静的应对敌人的情节,故事惊险扣人心弦,郭参谋长当年不到四十岁,英俊倜傥,风流潇洒,令人景仰。


为了弘扬和学习革命英雄主义,乔秉礼老师为同学们讲了《王若飞在狱中》,郝玉玺老师讲了《杨靖宇》,曾贵禄老师为大家讲了《红岩》。曾老师在开讲以前征求大家的意见是用普通话讲,还是用四川话讲,有不少同学出于好奇,大声说用四川话。曾老师可能讲普通话太别扭了,不如讲四川话顺口,所以才提出这一建议,这些同学的请求正中了曾老师的心愿,曾老师就用四川话开讲了,那些建议用四川话的同学一听傻了眼了,老师所讲的内容大部分听不懂,好在当年的学生都很有礼貌,即使听不懂也都装作能听懂的样子,正襟危坐洗耳恭听,不敢在底下叽叽喳喳,乱说乱动。


undefined


一九六五年领袖提出了“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为了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梁顺武老师为大家讲了《箭杆河边》,是一个发生在农村贫下中农与地主分子斗争的故事。一九六五年十日二十六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李世俊老师为同学们举行科普讲座,讲解原子弹的结构,爆炸原理,研制历史,爆炸威力,战略作用及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伟大意义。听了李老师的讲座增强了同学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第一次听到了钱三强、何泽慧、钱学森这些伟大科学家的名字,第一次听到铀235、核裂变、爆炸当量这些新名词。梁顺武老师还在大饭厅为同学们放过两次幻灯片,一次是讲述人类进化史的,一次是讲述植物结构的知识。


在平常的课间十分钟休息的时间里也安排了具体的活动内容。记得初一第二学期,老师要求同学们在教室前围成一个圆圈,跳集体舞找朋友,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来握握手呀,再见!同学们边跳边唱,边做敬礼握手的动作。同学们当时思想还相当封建保守,尤其是男同学认为和女同学握握手就犯了大忌,是不正派,如果那位男同学和女同学握了手,回到宿舍总要让别的同学取笑嘲讽一番,所以跳舞时不少男同学借口上厕所,溜之大吉,有人完事了,仍站在厕所门口伸头张望不肯立即回去,估模的快要上课了才往教室走,免去了跳舞时的尴尬。


当年某位领导人说:唱好一首革命歌曲,等于上好一堂政治课。随即全国人民开始大唱革命歌曲,同学们也在课间十分钟大唱革命歌曲。记得当年书店卖一本《革命歌曲一百首》第一首是《国际歌》其中有《国歌》《东方红》《歌唱祖国》《打靶归来》《我是一个兵》《学习雷锋》《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还有不少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同学们对唱歌十分喜爱,当文体委员赵存荣给起个头,大家随即齐声高歌,气氛热烈,有的歌曲可以重唱和对唱,同学们一分为二唱得更兴致昂扬,忘记了学习的疲劳和肌饿。因为大家掌握了识简谱的技能,学唱新歌也挺快,每当一首好听的新歌问世,就把它抄在后黑板上,一两天就学会了。看了《英雄儿女》的电影,插曲很好听也很有气势,我们很快就学会了。当时唱的歌曲中其中也有不少同学们喜爱的抒情类歌曲,如《上甘岭》《红日》《红珊瑚》《铁道游击队》的插曲。但是没有关于爱情类的歌曲,比如《敖包相会》《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些歌曲在小学时就唱过,但进了中学是绝对不能唱的,如果谁唱了那就是有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思想,是思想不健康的表现,当时同学们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绝对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纯正的思想。


白中当年课余文娱活动除了上述方面,最令同学们期待和难忘的就是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新年联欢晚会,晚会是由学生会文体部和教师工会组织,要求各班至少出一个节目,不可重复,时间上也有限制,会后要评出优秀节目和优秀演员。进入十二月份老师们和各班学生开始精心准备了,选材培练,晚饭后各班教室灯光明亮,歌声悠扬。六五年我们八班准备的节目是从一本杂志上找来的剧目叫《火》,讲述的是一个农村阶级斗争的故事,一个落后的贫农社员叫二赖子,好逸恶劳,地主分子利用他的弱点,用小恩小惠拉他下水,教唆他破坏集体财产,一对贫下中农男女青年对他进行教育挽救,挫败了敌人的阴谋。在这个小剧中祁英扮演二赖子,曹殿斌扮演地主分子,赵存荣和赵粉莲扮演进步的男女青年,王富才拉二胡,杨存宝吹梅(笛子)伴奏,我是提词的。由于培练认真准备充分,演员都进入角色,配的曲调也与剧情吻合,有唱有念,这个小戏情节曲折,又迎合时代要求,演出近四十分钟,当年被评为最优秀节目。

undefined


教师们也很认真的准备了节目,最精彩的是六五年的新年晚会上老师们表演的黄河大合唱中的部分章节,采用无伴奏合唱的形式,老师们都穿上统一的白衬衣,穿戴整齐精神饱滿分两排站在台上,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指挥是樊镇国老师,樊老师手中的指挥棒轻轻一点,雄浑低沉的歌声响起,哎哟,划哟,哎哟,划哟…声音由低渐高,最后激情爆发,再现了黄河船夫战风斗浪不畏艰险,不屈不挠拼死相搏的民族抗战精神,第四章《黄水谣》歌声趋于平缓深沉,抒发了黄河儿女的欢乐与痛苦的历史,第七章《保卫黄河》第一轮采用合唱,第二轮采用二重唱的形式,“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歌声高吭激昂,虽然仅有二十多名老师,但唱得很有气势磅礴激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歌声进入最高潮,樊老师指挥棒用力往下一挥,歌声戛然而止。曲终声歇,全场爆发出最热烈的掌声。


教师表演节目中,最令人难忘的保留节目是“逛新城"郝玉玺老师扮演阿爸,六五年哈森老师扮演女儿,六六年朱玉春老师扮演女儿,从民中借来两件蒙古袍,郝老师唇上粘了两撇胡子,手里拿着从大师傅那里借来的大烟袋,哈森老师娇小漂亮俱有蒙古族女性的俊美,穿上蒙古袍,化了妆更好看,嗓音甜美,张万秀老师的二胡和樊老师的笛子伴奏,更增加了舞台表演效果。平时是同事,上台成了父女,引来师生的阵阵笑声和掌声,郝老师当年还穿着老羊皮皮裤,当唱到过门“阿爸哟”“哎”“快快走”“女儿哟”“哎"等着我"时,郝老师插了一句“阿爸腿痛,穿着皮裤,走不快,”更逗得大家前仰后合。


另外教师中有一对夫妻档节目深受欢迎,就是张万秀老师和妻子罗存娣的独唱电影《红珊瑚》插曲,罗存娣年轻时在张家口晋剧团学过唱戏,嗓音很好,歌唱的功底扎实,吐字清晰,对歌曲的音调,节拍把握准确,和名歌手唱出来的一模一样,张老师的二胡当时在白中老师中是拉的最好的,妻唱歌夫拉琴配合默契,唱罢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有人高喊再来个要求加唱一曲掌声不停,所以只好返场又唱了一曲《红梅赞》,才肯罢休。


当年新年联欢晚会上还有一亮点就是军民联欢,六五年六六年的新年联欢晚会上都邀请了砖厂驻军的解放军战士来参加,解放军来了一个排的战士坐在中间,他们也演出了节目,两位战士表演的对口词《枪》语调铿锵,动作刚劲,表现了人民战士的英勇无畏,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另外还有些精彩的片断回顾一下,六四年新年晚会上十一班演出的二人台小戏《卖菜》武志扮演刘青,庞翠英扮二姑娘,赵科扮瞎称心,和二人台的专业演员的水平不相上下,尤其是赵科如果为他提供一个平台不在武利平之下,可惜毕业后因家庭成分郁郁不得志,连个家也没成过,英年早逝。六四年晚会上王进和王殿的相声表演,杨耀凯的快板都评为优秀节目。六五年晚会上当年的校花董玉英,略施淡妆,扮相比王二妮好看多了,秀外慧中,嗓音甜美,一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倾倒全场观众。十三班全班齐上阵,集体朗诵《雷锋赞歌》郭文元和陈桂花领诵,气势宏大,声震屋瓦,鼓舞人心,感染力强。


每年的新年联欢晚会文艺会演一直到十二点结束,当新年的零点钟声响起,团拜开始,解放军战士老师和全体学生互相致敬礼毕,老师们和解放军回去休息,学生们又开始新的娱乐活动,有猜谜语,钓鱼,军棋,跳棋比赛,兴致高的同学可以一直玩到天亮,一年一度的新年难忘的狂欢夜。


白中三年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思想教育性强,文化氛围浓厚,充满了正能量,同学们在这样的话动中既丰富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这种文化陶冶对品格的养成是任何枯燥的说教都代替不了的,寓教于乐,乐而往之,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