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华传统村落】东阳市六石街道吴良村

 流星雨工作室 2021-05-30

东阳市六石街道吴良村:靠工艺发家致富

吴良村,东阳市文明单位,金华市奔小康示范村。

20196,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吴良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吴良村北依笠峰(又称特笠山),南临白溪江(旧称淞水),地势自东北向西南缓缓倾斜。地处六石街道、巍山镇、歌山镇的接壤地段,钱塘江水系上游的白溪江畔,位于市中心东偏北13公里(东经120°22′54″,北纬 29°18′30″,海拔75)。交通便利,南北向有楼怀公路穿村而过,南通东阳及诸永高速歌山互交,北通金甬、诸永高速怀鲁互交出口(2公里),西连六石,东通巍山、嵊州。现有在册农业人口7791866人,12个村民小组,非农人口5561人,拥有耕地822.87亩,旱田189.98亩,是六石街道的第二大自然村。

吴良村,自唐垂拱二年(公元686)起隶属于永宁乡,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与宁寿乡合并为宁寿镇,1929年建巍山区吴良镇,19355月改称十二都乡,194411月改称吴良乡,1952年复称吴良镇;195612月复称吴良乡,1958年划归上卢区,1962年划归樟村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樟村乡,1992年撤区并乡扩镇时并入六石镇管辖,2003年划入东阳市区,隶辖于六石街道。

吴良是东阳吴姓延陵郡支脉的起源,村人以吴姓为主。古名大枢,溯源垕周,村址在托塘下后田畈,曾为周姓居住。宋绍定四年(公元1232),吴姓开始在此扎根繁衍生息。九十三世祖吴大杉有10子,其中第二、四、五、八子仕琼、仕瑭、仕璇、仕舟留居大区。明代中叶,大枢地处中心,依山穿溪,山灵水清,山川育人,集市昌盛,营厅堂、建街坊,开三、六、九日为商市,为农贸集散之地。在吴族95世祖(东十二世)富字行中,有吴本良者,在集市做经纪中介(牙郎),司称公平、公道,做到童叟无欺,誉称乡里,蜚声遐迩,外村人到大枢赶集,都找他帮忙,惯于以"吴良村头"称之(吴本良),简称吴良;而大枢之名逐渐淡忘湮没,故由"大枢"改称吴良村,目前仍是东阳北乡的商贸闹市。

商贸市场发展中,吴良村成为繁盛的水运埠头。市场商品多半赖竹筏输入。清末,各业店铺林立,其中中药店5家,"老聚昌"南杂货店主营批发,时有缙云、嵊县、诸暨客商光顾。陆路交通也迅速发展。吴良古道,南经大里、里岭、郭宅、湖溪、林甘,可抵缙云;北经怀鲁、乌竹岭、鹭鸶岭,可达诸暨;东通巍山、象岗、大岭头,可至嵊县;西过岩口、六石口、麻车头,可入县城。1932年设邮政代办所。抗日战争期间,手车队和竹筏运输更为频繁。19505月在村区设立东阳县第一个基层供销合作社。1976年,村民集资5.56万元(吴世鹤捐资7000)建造的石拱型吴良桥竣工。1980年公路入村。1985年建成 950个座位的影剧院。1987年村主道、街巷铺水泥路面。街上有百货、五金、饮食、修理、屠宰、水果、理发、中西药等店铺28家。

吴良村是一块充满诗情画意的风水宝地,东南面傍水,潺湲涓水,源深流长;西北面倚山,叠叠小丘,犹如卧龙。下面这首诗就是对其最形象化的注释:

笠山青,白溪环,五里挺松翠竹墙。

前田畈,后田畈,男耕女织闻鸡忙。

桃树畈,菜园塘,紫薇红杏妙韵扬。

文昌阁,学诗堂,延陵儿女多清官。

吴良村依山傍水,风物宜人,历史久远,古迹和景观颇多。村人综合为一阁、二祠、三牌坊、四平台、五厅、六堂、七墩、八井、九桥、十景。(大部分古迹和景观已不复存在。)

一阁:即文昌阁。建于清中叶,高三层,挑檐四展,顶上宝葫芦冲天,工艺精美。底层塑关羽、关平、周仓。二层塑文昌帝君。顶层塑魁星立像。旧时知识分子组有文昌星会,聚会论文互勉。阁左建有佛殿,为释氏承受香火。阁北有高大古柏、桧树。周围缭以固垣。

二祠:即村北大宗祠,村南小祠堂。大宗祠创建于明初,清同治初年由吴绍瞻倡捐重建。先后三进,后堂有七层神主牌位。宗祠门前分列4个青石狮子。

三牌坊:在吴大宗祠前、小宗祠前及佛堂塘边各有一座青石牌坊。石雕精湛。

四平台:吴大宗祠门口有4个旗杆平台,每台中间一孔,竖立5米高旗杆。

五厅:即大份厅、二份厅、三份厅、六份厅、八房厅,为清代东阳木雕工艺建筑。

六堂:即真美堂、崇德堂、桂芳堂、桂馥堂、缉熙堂、学诗堂,皆清代木雕艺术建筑,取材考究,装饰精美,以缉熙堂为最。

七墩:即高墩、毛沿墩、大墩、朱墩、老鼠墩、端安墩、涧北墩(若地壳般,自然形成的土墩),散于村庄前后左右,可供儿童游乐玩耍。

八井:古有大份沿井、小份井、三份井、藻水井、六份井、花井、文凤屋内井、范澜屋内井。村地下水丰富,80年代后,石垒井改为涵管,井身小,多数户内置井,既方便又卫生。

九桥:村东至村北自古有护村涧渠,为出入方便,建有9座小桥。

十景:空山石阁,吴良至长坞间山岭之颠有两处,各有巨石10余方堆积,有孤积挺直,或横竖若方洞,非人力所置,颇为神奇;笠峰远眺,登村东北笠峰,北瞻会稽山余脉,南望凇水如带,村庄棋布,令人心旷神怡;梅里旧家,延陵世系源自梅里,当年里门花厅大门上镌刻着"梅里旧家"4字,面对田畴,人观之,忆祖之情油生;大桥流水,村南溪水,旧时木桥架渡,197610月建成长84米、高9米、宽5.5米的4孔石桥,伫立桥上观流水,感慨旧貌换新颜之历史;灵岩庙会,旧时农历八月十三至十五祀胡公庙会,庙前台亭演戏,并有罗汉班、秋千台阁、高跷、走马、十字莲花、大头舞、杂耍等,热闹异常,1949年后改为物资交流会,现在是每年农历的十月二十八;长渠导灌,原先北渠引自北莘塘,南渠汲引自白溪江,后东方红水库之水沟通两渠,近千亩田地得自流灌溉,旱涝保收;沙堤修篁,长堤阻水,绵延数里,水竹翠密,形若苍龙,自成景观;溪岸松涛,临溪沙滩,广植长松,迎风摇曳,自成韵涛,有虬身独立者,宛如迎客松;高阁凌云,即文昌阁;台亭挹秀,灵岩殿前台亭,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挑檐画栋,古色古香,顶内饰有8块樟木板,精雕八仙,属艺术精品。

乡村办学堂:村民吴其政(1573~1619),年轻时执教于李宅镇奥里寺,明末忠臣张国维曾受读其门下。崇祯十五年(1642),张国维升任兵部尚书,亲书"德寿扬敷"匾额谢师,时其政已辞叙州(在今四川宜宾)照磨(即管文书之职)回里,师生之谊殷切。木匾至今犹存。村一青石牌坊及八房厅上石刻"延陵世家"4字也系张国维手迹。明末开远侯吴凯,南明唐王隆武二年(1646)抗清兵败奔玉山,率部路寓吴良村,村人排席里门饯行,吴良"排三门"因此垂名。村人尧宰等感其忠义,随军至玉山,于南明桂王永历二年(1648)七月十九日,同吴凯一家同时遇难。清《(道光)东阳县志》载,村人吴绍麟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中武举,其子吴芝于嘉庆六年(1801)中武举,孙吴鹰扬于道光十一年(1831)中武举。祖孙三代戎装从军。民国时吴映白参加同盟会,吴亦枕参加国民革命军,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

明清以来,村人仕宦辈出,登儒道者代不乏人。清庠生吴绍瞻,享年95,与五子二孙二曾孙为同堂10秀才。民国时期,村有10人毕业于高等学府。1949年后,有大中专就读或毕业者90人,其中已获高级职称者12人。人才之育乃得益于历代尊师、重教、养贤之村风。旧时,各公常以厅堂为学塾,按学历发养贤租谷,凡中秀才者(民国初改为高小毕业,1941年改初中毕业)"绅缙"礼遇。1928年以吴大宗祠为校舍办乡村国民小学。后改为县立吴良中心小学。1934年吴映白捐地出资发动村人创办小学新校舍,至1937年建成结构为乡村花园式的校舍29间。吴亦枕撰写《建校碑记》。学生四方云集,在校生多时达 450余人。校誉隆著,吴文岐作校歌道:"笠山高,淞水长,乡村办学堂,教育好儿郎。莘湖水漾千秋泽,梅里风和一瓣香。"情景交融,乡风浓厚,学童爱唱。1948年冬,筹办中学。1949年中学解散,学生并入东阳中学。1967年小学附设初中。1970~1978年开办"五七"高中。198411月,村党支部发起集资兴学,春节座谈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村民及在外工作者)自动认捐3万余元,创立省、地区、县第一个乡村教育基金会。1988926日,村党支部成立建校委员会,筹集资金60余万元,历时4年建起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和师生宿舍楼。中小学的设施、设备、条件、环境彻底改观。1990年始,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100%。校风、教风、学风井然,教学质量列东阳市上游。

吴良村人靠工艺发家1977年,吴良人均收入仅41元。19784月,第四生产队发起兴办工艺厂,以生产劳保用品、机绣品为主。由12人自带缝纫机和资金60元入厂起家,时称"农忙务农、农闲务工,带资入厂当工人",半年产值3.6万元。全村为之振奋,办厂及从业者若雨后春笋。1985年,中共东阳县委把这种办厂的办法总结为"自筹资金、自愿结合、自产自销、自负盈亏"的经验在报刊上发表推广。村办工业发展到30余个生产点,后又变为户自为战。1986年产值逾600万元,其中手套、口罩等产品已成为省内最大的专业生产村。1980年,经济师吴益群引进海外技术,在村内创办县、社、队三级联办的花砖厂,生产的水泥花阶砖定牌名"东牌东阳花砖"1983年产值60万元。1985年获省级优质产品证书。1986年为东阳赢得第一块部优银牌。1987年,吴妙潭创办的装饰营造厂产值50万元,产品远销海外,1992年产值120万元。

80年代末,村有私营工厂44家,产品有针织、服装、劳保用品、木雕、水泥预制品、塑料制品、农副产品加工等14个项目从事工业劳动者500余人,从事商业、外出搞建筑业者217人,户年均产值超过1.5万元,建起新住宅1170余间,新楼房环布村之周围。已装程控电话30多门。1984~1987年,村党支部连续4年被评为金华市先进支部,吴良村获浙江省家庭工业先进村称号。吴六三当选为浙江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吴妙潭为第七届浙江省政协委员。1992年,村党支部对村办工业作出新的部署,开始筹办新的规模企业6家,投产后,年产值将超过5000万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