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大看古画:古代高士隐居时都做些啥?

 我的书海601 2021-05-30

图片

本 文 约 2800 字

阅 读 需 要 8 min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提起隐者或高士,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一个身穿粗布白衣的清瘦文人。他们隐于青山白云之间,饿了采些草根野果,累了枕着石头入眠,本该吃喝拉撒的日常淡泊得像白云一样缥缈,时间仿佛消失不见。

但其实,真实的隐者生活和普通人并无二致,不过是少了些世俗纷扰,多了些明志淡泊。


隐者的日常


他们在一弯曲水处搭上几间茅屋,再摆上一桌一椅就能开始每日的读书时刻。窗外风声簌簌,流水潺潺,偶尔还会传来一两声清脆鸟鸣。

图片
关松房(1901-1982)《溪阁高贤》局部  
艺是网拍“五月大拍”拍品

在这样幽寂的环境中,人的神思更加清明,眼前文字也愈发可喜。这般“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读书,是在尘世中享受不到的快乐。

图片
徐英(近代)《烟波隔岸》局部  
艺是网拍“五月大拍”拍品

隐者们还十分注重养生,坐久了就站起来看看远处隔岸的烟波,眼睛得到了放松,身心也更加轻盈。兴致来时,还要再奏上一曲自娱自乐一番。

图片

朱竹云(1898-1952)《临泉听松》  
艺是网拍“五月大拍”拍品

若天气晴朗,就散步至泉边坐坐,风从松林中穿过,带来一阵清香,这可是个静心凝神的好去处。偶尔他们还会与友“对坐”:

图片蓝瑛(1585-1664后) 《松溪高隐图》局部

艺是网拍“五月大拍”拍品

所以你看,隐居的生活也并不总是只有一人,高士们还会和志同道合者相约撑船去对岸山中探访古寺。

图片

图片

唐云(1910-1993) 《江南冷烟霞》局部

艺是网拍“五月大拍”拍品

到了寺中与老僧闲话半日,可抵十年尘梦。每次寻访都能收获一路松风飒飒,间或夹杂鸟语啾啾,领悟到山水的真谛,这便是隐者最大的欢乐。

图片

吴滔(1840-1895) 《苍山古寺》局部
艺是网拍“五月大拍”拍品
山中岁月长,女萝薜荔香,一座山就是一座药材宝库。隐者登山观水,是为了陶冶性情;顺道采些草药,可以换钱维持生计,就如同汉桓帝时的韩康那样,这大概是他们与尘世仅剩的牵绊了。
图片徐菊庵(1890-1964 )《韩康卖药》局部 
艺是网拍“五月大拍”拍品
其实,没有人能真正与世隔绝,归隐还是出仕,最根本的区别,是对待名利的心态有所不同。在节奏越来越快、内卷越来越严重的现代生活中,要想实现精神上的隐逸或许可以试试在画中神游。
艺是网拍的“五月大拍”中国书画作品专场中就包含了以上几种“隐逸姿势”。该专场除了隐逸题材的画作还有不少有意思的、值得带回家的精品,如一代海派大家程十发所作的《锦上添花》——

图片

程十发(1921-2007) 《锦上添花》
艺是网拍“五月大拍”拍品
在程十发表现“鸡趣”作品中,极粗极细的线条加上大块的水墨和明艳的色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却又有极强的装饰性。鸡的羽毛绒绒可爱,栩栩如生。这幅《锦上添花》寓意极好,十分适合收藏。
又如谢稚柳的《荷塘双燕图》——
图片谢稚柳(1910-1997) 《荷塘双燕图》
艺是网拍“五月大拍”拍品
浓墨描绘的荷叶与浅彩勾勒的白荷,一明一暗,使人仿佛置身荷塘,清丽自然的风光就在眼前。两只燕子在荷叶间穿梭,为画面增添了些许灵动。
炎热的天气里,这幅画能如一缕清风,沁人心脾,非常适合把它带回家迎接即将到来的夏天。
                                                      
图片END

作者 | 觅渡君、山音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古月
排版 | 于嘉夫

经公众号 “博物馆丨看展览” (微信ID:atmuseum)授权转载。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