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卷(总第589期) 探讨耐高温超细纤维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展。从超细纤维的生产方式和性能特点出发,总结了 静电纺丝法、熔喷纺丝法、离心纺丝法、闪蒸纺丝法和火焰喷吹法等耐高温超细纤维生产技术的研究现状,概述 了耐高温超细纤维在高温过滤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和传感器材料上的应用情况。认为:耐高温超细纤维的纤维 直径、空隙密度对产品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超细纤维;耐高温性;静电纺丝;闪蒸纺丝;高温过滤材料;传感器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纤维性能的要 求越来越高,纤维的应用从服饰、家纺等轻工业 领域逐渐步入重工业领域。我国对耐高温纤维 的研究逐渐深入,耐高温纤维已经从一直依赖进 口到自主研发,但是生产耐高温纤维的技术相对 国外而言比较落后,耐高温纤维的耐高温程度及 其他综合性能较低。由于超细纤维单纤细度极 低,比表面积大,赋予了其更加优越的性能,人们 逐渐研究用超细纤维生产耐高温材料的技术。目前,耐高温超细纤维的制备方法有熔喷法、静 电纺丝法、离心纺丝法、闪蒸法、火焰喷吹法等。 1 超细纤维的生产方式 超细纤维的主要生产方式有直接纺丝法、复 合纺丝法、共混纺丝法 3 种;除此之外还有熔喷纺 丝法、闪蒸纺丝法、离心纺丝法、静电纺丝法以及 离心静电纺丝法等。直接纺丝法和复合纺丝法 更适合生产超细长丝,后几种方法适合生产超细 短纤维。 直接纺丝法可制得 0. 1 dtex(最小线密度,下同)的超细纤维,该方式较简单,纤维可纺性差, 对纤维原料和工艺条件要求高,可应用于生产制 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酰胺(PA)、聚 丙 烯 腈(PAN)等 纤 维 。复 合 纺 丝 法 可 制 得 0. 15 dtex 的裂片型超细 纤 维 、0. 003 dtex 的 海 岛 型 超 细 纤 维 以 及 0. 1 dtex 的 多 层 型 超 细 纤 维,可应用在桃皮绒、鹿皮绒、仿真丝绸织物、人 造皮革等领域。共混纺丝法可制得 0. 000 3 dtex 的超细纤维,该方式采用交替排列的聚合物挤出 方式,纤维粗细、长短不一,易断头,不适合生产 连续长丝,可应用在过滤材料、高性能清洁抹布、 吸 液 材 料 、皮 革 等 领 域 。熔 喷 纺 丝 法 可 制 得 0. 005 dtex 的超细纤维,该方式操作容易、设备简 单,得到的非织造材料成形性好,可应用在高级过滤材料、保温隔热材料 、吸 油 材 料 等 领 域 ;闪 蒸 纺 丝 法 可 制 得 0. 01 dtex 的超细纤维非织造 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和抗撕裂、耐穿刺性能,可 应用在增强材料、耐高温材料等领域。离心纺丝 法可制得 0. 1 dtex 的超细纤维,该方式类似棉花 糖的生产原理,技术简单,不需使用高电压,对纺 丝液要求也低,可应用在锂电池隔膜、药物载体、 金属氧化物、光催化材料等领域。静电纺丝法可 制 得 0. 000 044 dtex 的 超 细 纤 维(直 径 可 达 4 nm~500 nm),且具有连续结构,可应用在过滤 材料、电池隔膜、医用敷料等领域。 2 耐高温超细纤维的种类与性能 根据超细纤维和耐高温纤维的性能特点,耐 高温超细纤维通常是指单纤线密度在 0. 1 dtex~ 0. 33 dtex,并且能在 200 ℃以上条件下长时间保 持其常温下所具备的物理化学性能的纤维。目 前可生产的耐高温超细纤维种类很多,按照其材 料属性可分为有机纤维和无机纤维。无机耐高 温超细纤维本身具有阻燃性、不燃性以及很好的 耐热性,而有机耐高温超细纤维相对线密度小、 强度高、延伸度好、柔软性好、伸长回弹性较高。由于有机纤维价格昂贵,而且超细纤维极低的线 密度对纺丝技术的要求较高,限制了有机耐高温 超细纤维的发展,目前已经投入生产的有机耐高温超细纤维不多。按照其耐高温等级可分为普 通纤维、特种纤维。普通纤维相比特种纤维而 言,其热稳定性、加工性能以及耐切割性等比较 低,主要是用作家具防火材料、车辆装饰用品、消防服等;特种耐高温超细纤维由于其高的耐温 性、强的耐热性、阻燃性,可用作高温过滤材料、 建筑保温、军事、航天航空等领域。按照其纤维 长度可分为超细长纤和超细短纤。 耐高温超细纤维结合了超细纤维和耐高温 纤维的特点,从而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拓宽了 超细纤维的应用领域。耐高温超细纤维具有以 下性能特点:单纤绝对强力小、纤维密度小,因 而纱线总的强度大,有利于后续加工;高温下尺 寸稳定性好,较长时间内维持其物理和化学性 能;纤维密度小、弯曲刚度小,具有良好的柔软 性、弹性和可加工性;着火点、发火点高;具有阻 燃性和不燃性。 3 耐高温超细纤维的生产技术 3. 1 静电纺丝法 静电纺丝法是利用聚合物液体在静电场中 拉伸变形,最终在接收板上形成纤维膜的一种连 续生产纳米级超细纤维的技术,其中纤维直径在 纳米到几微米之间。HANG Z S 等提出了反应 静电纺丝的概念,采用聚氯乙烯(PVC)作为纺丝 剂,首次成功地制备了耐高温三聚氰胺超细纤 维。由于三聚氰胺超细纤维分解温度高、耐热性 好,可用作耐火材料、复合分离器等。周兴海以硝酸铈、氯化铝、金属铝粉等为原料,配制了前 驱体纺丝液,首次采用同轴气电纺丝技术制备了 具有氧化铈/氧化铝(CeO2/Al2O3)中空结构的超细纤维 ,经 700 ℃ 高温煅烧 后纤维直径可达1. 89 μm,为开发无机耐高温超细纤维提供了一 种新的途径。郭乔辉等利用溶剂二甲基甲酰胺 (DMF)溶解的含有 15% 乙酰丙酮钯[Pd(Ac)2] 的聚丙烯腈(PAN)均相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技 术 制 备 得 到 Pd(Ac)2/PAN 纳米纤维 ,在氢气 (H2)中还原和在 900 ℃中碳化得到钯纳米粒子负 载的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Pd/CNF)。这种复合 材料比传统的钯/碳(Pd/C)催化剂有较高的催化 活性、催化稳定性和选择性,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和燃料电池中。静电纺丝技术生产的耐 高温超细纤维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复杂的空 间结构,可用作高温防护材料、过滤材料、复合 增强材料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 2 熔喷纺丝法 熔融聚合物从喷丝孔挤出时,用热气流喷吹 的形式将其挤压细化,然后聚集在铺网帘或运动 中的辊筒上,依靠热黏合或自身黏合固结成非织 造材料的制备技术称为熔喷纺丝法。熊思维利用具有优异稳定性、阻燃性以及良好电绝缘性 的高性能纤维材料——聚苯硫醚(PPS),通过自主设计的熔喷试验机纺制出高吸油性能的 PPS 超细纤维毡(纤维直径大多集中在1 μ m~ 2 μm),并且在 15 ℃~45 ℃中保持较高的吸油量。由于 PPS 聚合物熔点高、流动性差、熔体黏度大, PPS 的熔体经过高速高温热风牵伸后,处于未成 纤状态,会快速掉落并且相互黏结在铺网帘上, 经过冷却后就会以短棒状颗粒形态存在。胡宝继等从 4 种不同性能的聚苯硫醚原料中筛选出适合熔喷的原料,对熔喷纺丝工艺进行探究,得 到连续均匀的聚苯硫醚无纺布,可以广泛应用于 功能性过滤材料、绝缘隔膜等。目前,通常采用 海岛法制备 PPS 纤维,但工艺流程长,使用溶剂 量大,而熔喷纺丝法制备的 PPS 纤维可以有效避 免产生海岛法所带来的缺陷。辛长征将制备 的脲醛树脂(UF)/低熔点石蜡微胶囊与聚丙烯 (PP)共混熔融纺丝,可以得到纤维细度在 1 μm~ 5 μm 的超细纤维,为生产耐高温超细纤维提供了 一个新的思路。耐高温熔喷非织造材料由于其纤维直径细、孔径小、比表面积大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空气过滤材料、仿生超疏水材料等领域 。 3. 3 离心纺丝法 离心纺丝法是一种新型的纳米级纤维制备 技术,在高速旋转的装置产生离心力作用,置于 装置内部的样品受到离心力被甩出成丝。章凯 翔[16]利用二氯甲烷(DCM)/N,N ⁃二甲基甲酰胺 (DMF)配比为 2. 5∶1 的溶剂溶解聚乳酸(PLA), 并且分别加入环氧氯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 和聚乙二醇(PEG)改善 PLA 的亲水性能。该溶 剂配比制备出的纺丝原液通过离心纺丝法能制 得直径范围 1. 32 μm~7. 99 μm 的纤维,纺制得出 的 PLA 纤维热性能稳定。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随 着溶剂 DMF 含量的增加,纤维的多孔结构转变 为褶皱结构,DCM/DMF 的溶剂配比减小,纤维 的 直 径 会 出 现 先 增 大 后 减 小 的 现 象 。此外 , CALISIR M D 等运用离心纺丝法纺制出纳米 二氧化硅纤维,蓬松的纳米二氧化硅毡热稳定性 好,将有效利用在保温应用的领域。 3. 4 闪蒸纺丝法 闪蒸纺丝法是将成纤高聚物在高温高压条 件下溶于特殊溶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均相纺丝 液,在喷丝孔压力的降低下,溶剂吸收大量的热 量快速蒸发,使得聚合物快速冷却结晶、高度取 向,从而制得超细纤维无纺布。闪蒸纺丝技术最早是用于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超细纤维,一般利用 1,2⁃二氯乙烷作为溶剂溶解超高分 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聚合物,在纺丝温 度 186 ℃左右、纺丝压力 6. 10 MPa 以及纺丝液 浓度 3. 06% 条件下加工而成,可适用于过滤器、 微传感器等领域[20⁃21],也可以应用于包装材料、 防护服以及盖布等产业领域。文献[23]和文 献[24]已经成功利用闪蒸技术生产耐高温超细 纤维非织造布,但是纺丝设备压力及纺丝工艺 的温度、时间不易控制,直接影响超细纤维非织 造布的耐高温效果,难以实现闪蒸技术耐高温 超细纤维的工业化生产。文献[25]提供了一种 闪蒸纺丝超细纤维的设备和方法,并且提出了 亟需解决服装材料需有高回弹性等技术问题和 更低的结晶度,该方法生产工艺容易控制且耐 高温超细纤维质量优良,是我国闪蒸法生产耐 高温超细纤维的一次创新,但是由于纤维原料 来源狭隘,工业化生产困难。 3. 5 火焰喷吹法 火焰喷吹法是生产超细无机纤维的方法之 一。利用火焰喷吹法生产的耐高温超细玻璃纤 维平均单纤维直径不大于 4. 5 μm,不仅具有普通 玻璃纤维的一切优良性能,还改善了普通玻璃纤 维的脆性、耐折性、耐磨性等,是目前生产超细玻 璃纤维的一种重要方法。超细玻璃纤维比表面 积大、抗弯刚度小、过滤效果高,是过滤领域的理 想材料,可以复合其他材料广泛应用于冶金、锅 炉、烟气等高温过滤材料。陈照峰等利用火焰 喷吹工艺制备航空级超细玻璃纤维,纤维直径主 要集中在 1. 2 μm~3. 2 μm,平均直径 2. 2 μm,然 后在纤维表面喷涂三聚氰胺和尿素改性的酚醛 树脂胶黏剂,使得纤维具有优异的憎水隔音隔热 性能,能够长时间保持稳定性和隔音隔热性能。同时,航空级超细玻璃纤维棉毡呈层状分布结 构,提高了棉毡的保温、隔音效果。 4 耐高温超细纤维的应用 4. 1 高温过滤材料 材料的过滤效果与纤维之间的空隙、比表面 积有着较大关联。如果过滤材料纤维间隙越小, 比表面积越大,微粒与纤维充分接触,从而停留 在纤维中的可能性越大。与常规的过滤材料相 比,耐高温超细纤维具有耐高温、比表面积高、孔 径小、间隙多等特点,在高温行业具有更加理想 的过滤效果。成沙[27]以超细玻璃纤维(4 μm)和 P84 纤维(聚酰亚胺纤维)作为原料,并与玻璃纤 维基布针刺复合得到 P84/超细玻璃纤维复合过 滤材料;与普通玻璃纤维过滤材料相比,由于超 细玻璃纤维直径更细,纤维之间的孔径小,可有效增大过滤效率,同时还可以利用聚四氟乙烯 (PTFE)乳液对复合过滤材料浸渍,以增加复合 针刺过滤材料的耐化学性能。钱幺等[28]利用具 有优良耐高温性能的 PPS 针刺布作为外表层,中 间 复 合 一 层 超 细 无 碱 玻 璃 纤 维(直 径 1 μm~ 5 μm)作为里层制备了耐高温超细无碱玻璃纤维 复 合 过 滤 材 料 。此 复 合 过 滤 材 料 对 直 径 在 0. 2 μm 左右的气溶胶过滤精度高达 99. 99 %;携 带粉尘后的该滤材对超过 1 μm 的颗粒物能高效 率截留,随着颗粒物直径的增加,使得该滤材表 面会积累一层粉尘初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过滤 的精度。目前,耐高温超细纤维已成功应用于高 温锅炉中过滤焦油、烟尘等颗粒。 4. 2 保温隔热材料 保温隔热材料的性能取决于材料的导热系 数,导热系数愈小其保温隔热效果愈好。耐高温 超细纤维单纤密度极低、空隙率大、导热系数低, 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在长时间的航天飞 行中,超高速航天飞行器会受到外表层高温笼 罩。为保证航天飞行器的主体结构以及飞行安 全,需要使用这种特殊的保温隔热材料防止外部 热量向内部扩散。无机纤维由于其优异的机械 性能、耐高温性和耐腐蚀性可广泛应用于恶劣环 境中。而高性能碳化硅纤维可以作为隔热复合 材料、催化剂载体和吸波材料逐渐引起广泛关 注,人们已经通过简单的单喷嘴静电纺成功制备 了超细高性能碳化硅纤维,可耐 1 200 ℃高温 。由超细纤维构成的纤维素纳米晶,因其自身具备 高弹性模量、高强度、低密度的优点,作为构筑基 元,可以使得高分子纳米纤维气凝胶在弯曲至 180 °时仍以大于 200 kPa 的应力回复。在此种基 础上,王雪琴等经过研究,发现超弹性气凝胶 陶瓷纳米纤维结构稳定性好,是一种利用陶瓷纤 维增强的 SiO2纳米气凝胶材料,能在高温环境中 不分解,并且起到隔热的效果,是航天航空行业 中隔热保护的主要复合材料之一。将增强 SiO2 颗粒均匀分散在铝硼硅溶胶中,可以形成稳定不 变形且不易脱落的隔热分散液层,干燥后经过高 温煅烧可以形成网孔纤维互相缠结的纤维网络, 其稳定结构能确保航天飞行器内部结构免受大 气摩擦的高温影响。保温隔热材料经常应用于 航天航空、建筑行业、室内取暖设备、空调等。 4. 3 传感器材料 耐高温超细纤维耐热性好,具有阻燃性或不 燃性的性能特点,纤维吸附性能强,可用于制作 温度传感器以及气敏传感器等原材料。王兵在碳化硅纳米纤维(SiC NFs)上可控生长二氧化 锡纳米片(SnO2 NSs),得到分级结构纳米金属氧 化物/碳化硅超细纤维(SnO2 NSs@SiC NFs),在 500 ℃下,该超细纤维对浓度 0. 01% 的乙醇灵敏 度是 SnO2 NSs的 2. 3倍。这种基于超细光纤的温 度传感器也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国防等工业领 域,具有响应时间快的特点 。由于二氧化硅的 软化温度高,纯的二氧化硅温度计对温度有较高 的灵敏性,使得改进后的微光纤温度传感器测试 温度升高。基于 SiO2光纤和聚酰亚胺微光纤的混 合结构盐度传感器可以精确检测到海水中盐度的 实时变化,将乙基纤维素涂覆在混合结构的盐度 传感器上,可用于提高盐度检测的精确性 。该盐度传感器制作简单、成本较低,但灵敏度高,在 精细研究海洋资源方面提供了一个思路。 5 结语 目前,我国虽然有一些关于耐高温超细纤维
的生产技术和产品研究,但是生产耐高温超细纤
维的原料、技术、产品质量、成本等方面尚存在诸
多问题,限制了我国耐高温超细纤维的工业化生
产。近年来在纺丝设备及技术方面,除了纺黏和
熔喷技术的发展以外,静电纺丝技术也在不断提
升,但仍然需要对现有的纺丝设备进行改造,建
立更加完善的生产设施,研发更加先进的纺丝技
术,增加耐高温超细纤维产品的品种,实现耐高
温超细纤维的大规模生产。此外,闪蒸技术生产
耐高温超细纤维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
潜力,但长期受国外技术的垄断和封锁,应向自
主创新方向发展,逐渐突破技术难关。 资料来源:《棉纺织技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