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钢作品:神奇茅洞桥

 hanyu118 2021-05-30
在古老的雁城南端约50公里,有一个相对偏僻而又美丽的地方叫茅洞桥。这里属丘陵地带地貌,群山起伏连绵,互为拱抱相揖,大都是红砂,当地人称见风消,吸水储水性能差,很难种庄稼,阻碍植物生长。爷爷的爷爷和更上辈的先祖,偏偏对此十分眷恋,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以农耕为生,繁衍生息,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传奇故事。笔者记得小时候,每逢秋夜,月明星,悠悠凉风慢慢吹来,同屋场孩子,坐在晒谷坪的石头凳上乘凉,追打嘻玩,缠着父亲讲故事。往往父亲打开话匣子就喋喋不休地讲得津津乐道,我们听得有滋有味如痴如醉。有时孩子们听着听着就倚在稻草堆边睡了。父亲还要一个一个把他们背送到他们家让大人把他抱回去。有时大人们忙完了家务也来凑趣听故事,末了,他们自已把孩子带回家去。那时生活条件虽然不是太好,每家每户都有一大堆孩子,但生活也很快乐开心。
 
父亲虽未正式上学读过书,但他自学发努力,基本上能写信读信记帐目,后来可以阅读报纸文章和我们读书的一些课文。有的课文读后还能向我们解释。父亲那时年轻帅气,为人忠厚谦和,诚实守信,很勤快爱劳动,也很聪明。尤其记力特别惊人,只要听过一遍别人讲的话,基本能复述出来,屋场上的人都喜欢他。
 
当年,父亲经本屋场一个要好的同辈人介绍,在茅洞桥农业合作社谋求了一份理发的手艺活养家糊口。南来北往的客人们经常聚在一起说说话聊聊天。不时聊到茅洞桥的来历,版本不一,众说有词,争执不休。反正是,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是也不是。谁也不往心里去,只当茶前饭后取乐待之。究竟谁说的正确已无法考究溯源了。父亲对我们讲了许多故事,别的基本忘记,但茅洞桥来历的故事怎么也忘记不了。
 
茅洞桥充满着神奇色彩,象一本神话故事书籍,魅力无穷,引人遐想和向往。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就种下了热爱的种。发自内心感悟到我是茅洞桥人而骄傲和自豪。几十年过去了,一切发生了巨大变化,唯独热爱家乡的心没有变。无论走到哪里,在外工作几十年心里总是想到家乡,想到茅洞桥。至今仍然发出世上只有家乡好,唯有家乡忘不掉的感叹。
 
父亲习惯地把手中的大蒲扇,轻轻地从孩子们头上来回缓缓地动着,赶走蚊子。一边拿起盛满泉水的竹筒子,满满地喝上一口,清了清子,然后开始有板有眼地讲起了他的故事来——神奇的茅洞桥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父亲用手轻轻地拍了下脑袋若有所思了一会,于是大声念出了白石先生眉发光,已分甜雪饮红浆。衣巾半染烟霞气,语笑和药草香。茅洞玉声流暗水,衡山碧色映朝阳。千年城郭如相问,华表峨峨有夜霜这样诗句。刚朗诵完,孩子们急了,异口同声娇声娇气地说爷爷的诗我们听不懂,快讲故事吧!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司空曙所作,题为《送曲山人之衡州》。也是今天的故事,讲完了听完了就懂了。父亲经不起孩子的烂缠硬磨,于是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听爷爷的爷爷们说,茅洞桥的形成与一位神仙有个渊缘情结。很久很久以前,传说这里有一条不太宽的小河,窄的地方约三米,宽的地方五六米秋天枯水季节,河水又清又浅冰凉爽人,大人小孩随便可以在河里走过。春夏发雨季节,水流湍急,水位猛涨,大雨过后不久河水退速很快,水又回到平常的位置。河的东面有一高高土石山坡,连着远处山脉。土坡边长了很多很高的芭茅草,象一大芦苇。土坡边有一块约50平米的空平地,侧边有一个天然土石自然结构的洞子,洞口约两米宽,三米高,往里走约有七八米深,杂草丛生,冬温夏凉,即便外面下雨里面高处地面也是干的。在洞中墙壁最低处,有一茶壶嘴大小的孔,终年滴水成线往外流,与小河汇合直向下游。冬天下雪时,洞口外边的枯黄芭茅草恰恰倒伏遮挡洞口,象用管草编织成的草帘,别有一番风韵。
 
那时这块方圆不到10平方公里的地方,散居着很多人家,他们很贫穷,大都用几根木头支起,四周用一些柴草整齐垛放,便成了居住的房子,上面盖的是茅草。偶尔有几间瓦屋属富裕家庭。那时没有管理机构,谁都不管谁,谁也不认识谁,只是靠自已开荒种地获得生活物资维持生存。这是一种近似原始人生活方式。大片土地谁种谁得,相安无事,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不知何时,在那个洞边来了一户爷孙三代三口人家,他们利用洞子的天然条件进行修整,便成了一个悠闲的农家庄园。爷爷年老体衰,行动多有不便,而这个父亲却身体健康,十分勤快,孙子才十来岁。据说那位奶奶和孩子的母亲因瘟病无钱医治而逝,他们是躲债避灾来到这里。有一年冬天大雪封山白茫茫一片,寒风刺骨,当地许多茅屋被大风掀掉吹走,只有这个三代三人住在洞里还算安全。一天夜里,天黑如锅底,伸手不见五指,北风怒号。洞边传来凄惨呻吟声,一声大过一声。住在洞里的爸爸听见后,起来遁声寻去,在白雪映照下,发现一个人倦缩在洞口不远的雪地上。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蓬发如乱草,骨瘦如枯柴,有气无力,衣衫破烂,又红又肿的大腿上不断流着鲜血,神智有些不清。看得出饥寒交加四肢无力被摔伤的。这位爸爸不加思索立即扶到自已的背上,一肩气背到了洞里。爷爷赶紧起来,烧些热水为这个陌生人清洗伤口,然后将他平放在床上,用棉被盖在他的身上温暖着他,还弄了一些热汤喂给他吃。许久这位陌生人醒了过来,这时天已亮了,陌生人含着感激泪水要离开这里。洞里的这位爷爷和这位爸爸说了许多好话安慰他才留了下来。陌生人在洞里的这位爷爷和这位爸爸的悉心照料下,很快恢复了健康。这位陌生人为了报搭他们,起早贪黑到外面弄来一些吃的和生活用品。还在小河中垫放了几个石头墩子,过河时就不用扎裤子淌水,方便多了。
 
洞子在这位陌生人的帮助下改变了原有的面貌,这位陌生人还从外面弄些草药回来,给洞里这位爷爷治病,这位爷爷身体恢复了健康。下地干活有劲了,爷孙三人合力同心,种的庄稼有了好收成,生活好了许多。有一天,陌生人从外面弄来了两只毛绒绒的小鸡崽和两只小鸭崽小狗崽小猫崽。为这个洞里增添许多欢乐,那个小孙子可高兴坏了。每天围着鸡崽鸭崽狗崽猫崽忙得不亦乐乎。时隔数月,鸡鸭相继下蛋了,这可乐坏了这一家人。他们舍不得吃,到外面换些必须品。洞边搭建了房屋,比当地那些瓦屋豪华多了。这样久而久之,惊动当地许多人家。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个洞里人家成了远近闻名富裕户。也成了当时物资交流中心,许多人把房子都搬迁和搭建到了这个洞边来了,慢慢地形成了一条长长的街,一大片人家。就这样过了好几个年头。
 
一天晚上,洞里这位爸爸睡在床上思考一个问题,觉得身边这位陌生人很奇怪,个子不高,体型不胖,力气超过自已好多倍。饭量也少,精神精力超人。其外貌也显特殊,来去无踪,踏地无声。于是暗中留心观察,这一下可不得了啦。深夜发现陌生人床上一道强光一晃冲出洞外,床上被褥未动。天亮前一道强光一晃落到床上。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敢作声,也不敢告诉老爷子和儿子,更不敢在别人面前说出此事。隔了好些时间,有很晚睡觉习惯的人发现经常有这种强光闪烁于洞的周围,十分惊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传十,十传百,整个那些人家都知道了,都关注起这件事。尤其夜晚大都不睡觉,躲在各自家里或选择适合隐蔽的地方观察。
 
这天晚上夜深人静,洞家爷孙三人围坐桌傍听这位陌生人说话。他说巡查人间到期,明天就要返回天庭,感谢你们救了我,并为我治好伤痛在你们家一住好几年,从不嫌弃我,把我当亲人对待。现在大家都在怀疑和议论我,我也不必再隐瞒我的真实身份了。我是太白金星派来凡间巡查的仙差。当初我摔伤等都是我故意做出来的,试探人间人心,遇上了善良好心的你们。我离开这里前,帮你们把这一大片荒地周边的山向外迁移,全部变成可耕作的良田。根据这里的地形特点,帮你们把这座桥修好,取名叫茅洞桥”(茅洞桥由此而来,沿用至今。把洞填坪建一幢好房子,让你们安居在这里,你们各自根据自已情况成家立业苦尽甘来,一定会子孙延绵,事业发达兴旺。这里的后代人才辈出,卫国佑君,从政经商,吉祥安康。爷孙三代待要谢时,突然醒来原是一梦。睁眼一望,洞子不见了,芭茅草不见了,泥床换成了舒适的木床家具一并崭新。已不是住在洞内,而是烛光通明的四合大院。爷孙三人不约而同地道出了梦中的情景,惊喜至极。再往河边望去,一座拱形石桥紧紧连着小河两岸。茅洞桥三个大字闪闪发光。桥头矗立两块石碑,上面写着又象蝌蚪文字,又象钟鼎文,又象外文,又象数民族文字。后经古文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大意是,此地人心善良,民风纯朴,山水秀丽,土地肥沃,人才辈出,文武将相护朝卫国,物富民康,子孙延绵,吉祥幸福,兴旺发达。云云。
 
惜历代久远,风雨侵蚀,石质分化,原字失型,字迹糢糊,很难辨认。
 
父亲又喝了一口水,继续讲。后来由于人口发展,农耕也在扩大,1949年解放后挨着茅洞桥不到一平方公里就逐步增建了一拱桥,三拱桥,鸡崽桥,蔡拱桥,水里桥,老布街桥,小新桥,(近年新建水泥桥)就有九座之多,真正的茅洞桥是在当年的食品站后面。虽然茅洞桥是个小地方,在衡阳大地上很有名气。有南乡茅洞桥,东乡黄竹兜,西乡洪罗庙,北乡骑兵滩之美誉。茅洞桥成为那时文化物资交流中心。
 
哎!父亲已辞世30余年,这些故事已没人讲了,当年听故事的人如今大都成了古稀老人。
 
解放后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建立了红色政权,人民当家作主,这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茅洞桥飞速发展,已不是当初的那个概念,成为地名的广义词。在外地遇到生人熟人只要是这五个乡镇的人,说是茅洞挢的,就都知道了。茅洞挢盖斗山桥乡柞市镇长沙乡以及后来的洪堰乡。周边与祁东县硫市镇近尾州镇柞市镇交界。耕地面41651亩,43个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64132人,学校3所。应证了故事里那位神仙的话,人才辈出,发达兴旺,子孙延绵。从商从政人才辈出,层出不穷。如今高楼一排排,公路纵横四通八达,不时宝马奥迪小车开进农家屋场,商贸购销南北畅通,东西融合。有的人就地取材发展农家乐旅游产业,丰富的土特产如吃潲的猪,吃草的羊,土鸡,土鸭,吃草的鱼,豆腐,烧饼,莲藕,荸荠,大豆,黄豆,雪豆,小麦,荞麦,拖泥豆,豆腐乳,自制湖之酒,谷烤烧酒,以及瓜果蔬菜,四季新鲜,随时供应。其他行业也相继发展。展望未来,勤劳智慧正义正气,德善为本,积极进取的茅洞桥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自强不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只争朝夕精神,挖掘和发挥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文明优势,一定会把茅洞桥建设得更繁荣富强,使茅洞桥子孙兴旺,永远发达昌隆
 
茅洞桥明天,将会美好!
 
202l526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作者更多作品:

全钢作品:重回母校感怀
全钢作品:老有所乐学书画
太极拳提升我的晚年生活品质
全钢作品:想念母亲
全钢作品:新春喜乐茶话会
全钢作品:爱莲
全钢作品:聆听课程,艺德双馨——感受陈伯玖老师上摄影艺术课
全钢作品:新年笔会
衡南西湖太极二队参加上春晚节目选拔赛载誉归来
全钢作品:老年笔会聚云集
全钢作品:佳男的大学通知书【微型小说】
全钢作品:殊礼献重阳
全钢作品:独秀珠晖塔
全钢作品:金秋南湖更迷人
全钢作品:亲外公的九十华诞
全钢作品:欢天喜地庆双节
全钢作品:向艺人学习,向经典致敬
全钢作品:健康是福
全钢作品:快乐的“36”小时
全钢作品:爱莲何须采莲花
全钢作品:为传承"非遗”的太极队点赞
全钢作品:忆父亲(外四首)
全钢作品:抢险颂
全钢作品:戏说“贪”
全钢作品:老婆爱上太极拳
全钢作品:厕所里面见精神
全钢作品:骑它就要爱护它
全钢作品:诗三首
全钢作品:值得珍藏的日子
全钢作品:我的爷爷
全钢作品:二大爷的心事
全钢作品:诗三首
全钢作品:锦锈石鼓耀中华
全钢作品:漫步西湖赏美景
全钢作品:花开的声音
全钢作品:自励
全钢作品:赞油菜花
全钢作品:破规矩女人的爱情故事
全钢作品:想起儿时的艾叶粑
全钢作品:春光美
全钢作品:万众一心抗肺炎
全钢作品:我陪老婆看隧道
全钢作品:年会抒怀
全钢作品:幽谷听泉
全钢作品:光荣的志愿者
全钢作品:听余庭良老师上书法课
全钢作品:今生,来生
全钢作品:环卫工人的风采
全钢作品:生日
全钢作品:送公粮的那些往事
全钢作品:戴眼镜的女孩
全钢作品:丁统的传奇人生【小说】
全钢作品:追梦茅洞桥(衡南渔鼓)
全钢作品:温暖如春的寒婆坳
全钢作品:重阳佳节赏夕阳
全钢作品:其实你也行

全钢作品:南宁印象

全钢作品:因为身后有他

全钢作品:回眸五一旅游

全钢作品:父亲的那根"人材鞭”

全钢作品:广播年代的奇闻趣事

全钢作品:快递之歌

全钢作品:致梁上君子的信

全钢作品:老兵的风釆

全钢作品:时迁升官记(上)

全钢作品:时迁升官记(下)

全钢作品:古稀之年的特殊使命

全钢作品:祝贺衡阳地书书画协会成立十周年

全钢作品:立冬

全钢作品:这里就是我家乡(顺口溜)

全钢作品:诗二首

全钢作品:菊

全钢作品:退休乐——写在重阳节

全钢作品:书协故事多 (顺口溜)

全钢作品:追梦黄河

全钢作品:衡山颂

全钢作品:赞衡阳博物馆

全钢作品:赞衡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