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小学生说谎行为成因及对策思考》
2021-05-30 | 阅:  转:  |  分享 
  










小学生说谎行为成因及对策思考





















































摘要



说谎是指儿童有意或无意说假话,小学生的说谎行为是普遍存在的,是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尤其是犯了错误的小学生,说谎的现象更是普遍。小学生说谎是令家长、教师较为恼怒的事,大部分家长会把它当作一件比较严重的事情,惩罚也相应地重了些。但简单的惩罚会让孩子认为,被惩罚的原因是谎言被拆穿了,而不是谎言本身,结果事与愿违,这些孩子说谎更频繁,更老练。为了探讨小学生说谎行为的应对措施,笔者结合自己见习、实习经验从儿童说谎行为的原因出发进行分析。对于小学生说谎的原因、心理及习惯的形成,家长和老师们要及时注意,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这种行为,不要一味的批评和说教。发现孩子说谎,首先应冷静客观地分析他们说谎背后的原因,而后加以区别对待并寻找说服教育的方法。让家长、教师协同作用,避免、矫正儿童说谎。如果对说谎的学生采取过分严厉的措施,不仅不会教育好学生,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对于这些有说谎行为的学生,我们应该尽全力采取积极对策帮助他们重树诚信,找回自我。只要应对得当,就可避免、矫正儿童的说谎心理及行为。



关键词:小学生;说谎行为;行为表现类型;成因;解决对策































目录



摘要 I

一、引言 1

(一) 1

(二) 1

(三)研究意义 二、 3

(一) 3

1. 3

2. 3

3. 3

(二) 4

1. 4

2. 4

3. 4

(三) 5

1. 5

2. 5

(四)反复性说谎 5

1. 6

2. 6

(五)其他类型的说谎 6

1. 6

2. 7

3. 7

4. 7

5. 8

三、 8

(一) 9

1. 9

2. 9

3. 9

4.虚荣心作祟,自我满足心理,用说谎取悦师长 9

5.由于儿童大脑发育不成熟,将想象当事实而说谎 10

6.想象与现实不分,将未满足的愿望或幻想当成现实 10

8.小学生自控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物欲的诱惑 11

9.报复性谎言是儿童情绪的一种表现 11

(二) 11

1. 11

2. 12

3. 12

4.“逼”孩子说谎 12

(三) 13

1. 13

2. 14

3. 14

4.学校的教育“有失调节” 15

(四)社会方面 15

1. 15

2. 15

3. 16

四、 16

(一) 16

(二) 17

1. 17

2.相信孩子, 17

3. 17

4. 18

5. 18

(三)提供良好的环境,做优秀的榜样 18

1. 18

2. 19

3. 19

4. 20

5. 20

(四)理智对待儿童的说谎行为 20

1. 20

2. 21

3. 21

4. 21

5. 21

五、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一、引言

(一)说谎及说谎行为的概念

说谎,即言语性欺骗,一般被认为是个体通过言语表述对自己或别人的信念系统进行欺骗的行为[1]。说的通俗一点,说谎的意思,就是说不真实的话。说谎有时是人们出于善意或恶意的内心读白,但有时却是不得已而为之,它是内心使然而不是行为而变。

说谎行为是指孩子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编造出各种各样的话来骗人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在孩子期间并不少见,由于说谎是一种不为社会接纳的行为,因此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儿童“说谎”包括两个维度的含义:一是儿童的说谎行为,而是儿童对于说谎行为的认知[2]。

(二)小学生说谎行为的研究现状

儿童说谎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新课题,但以往都是从儿童的问题行为或道德行为的角度来研究说谎,从“心理理论”的领域研究较少。迄今为止,此领域已取得许多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3]。具体来说目前国内外文献对儿童撒谎行为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说谎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初,是发展心理学早起研究课题之一。早在皮亚杰的研究就已经发现,对于说谎的概念,儿童表现出一种系统的发展趋势:年幼儿童把说谎和其他言语行为(如骂人)相混淆;而6岁儿童把不好的言语说成是说谎[4]。

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视带动了说谎研究的新热潮,形成了说谎概念的“三特质”说。Strichart和Burton在《谎言与真话:对于概念的研究》[5]中提出说谎有实施特质(言语是否符合事实)、意图特质(说话者是否有意欺骗)、信念特质。根据这三个语义特质在个体定义说谎时的作用方式的理解不同:是全有或全无,还是各有不同的权重,形成了说谎的命题理论(propositionaltheoryoflying)和原型理论(theprototypicalapproaches)。目前原型理论在说谎研究领域是占主导地位的。

20实际80年代末,SweetserE.E根据言论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提出说谎的民俗模式(folkloristicmodeloflying)。她认为,说谎概念不仅仅是一种事实、意图和信念等关键的语义特质所定义的认知结构,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结构[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SweetserE.E.说谎民俗模式的影响,国内心理学工作者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也对说谎概念进行验证研究和内涵扩展。徐芬等人在对不同交往情境下儿童对说谎的理解与道德评价进行了研究,并发表了《意图明确条件下小学儿童对于说谎的理解与道德评价》、《在亲反社会情境下儿童对于说谎的理解及道德评价》、《交往情景下个体对说谎的理解及其道德评价》等多篇研究论文。结果徐芬等人发现“事实”是影响儿童定义“说谎”的决定因素。徐芬等人还发现3岁到4岁是说谎概念理解的转折点,7岁到9岁儿童的说谎概念判断会受意图线索影响[7]。同时徐芬等人还发现9岁及以上儿童对说谎概念判断受到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性影响。徐芬等人继续验证了事实因素、交往动机、交往情景在儿童说谎判断和相应道德评价中的作用[8]。

心理学家依据不同的标准对说谎进行分类。当前最认可的说谎分类是J.M.Kaplan根据说谎动机提出的说谎两分法:白谎和黑谎。Peterson在1995年发表论文《认知意识在儿童和成人撒谎行为中的作用》一文中说到成人比儿童给予白谎更积极的评价,5岁、8岁、9岁和11岁儿童间对白谎的评价无显著年龄差异[9]。

BusseyK.在论文《谎言与真话:儿童的定义、标准及评价反应》中把说谎分为反社会性谎言、白谎、开玩笑谎。BusseyK.在在1999年对4岁、8岁和11岁儿童对三类说谎和相应的说真话进行道德评价的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对三类说谎的道德评价的积极程度依次为:白谎、开玩笑谎、反社会性谎;而对应的三类说真话的道德评价为:儿童对白谎对应的说真话的评价最低,而儿童对于开玩笑谎和反社会性谎对应的两类真话的评价接近[10]。

从近现代历史上几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心理学家们各自关于儿童说谎问题的论述中,我们或许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也对我的课题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研究意义

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引以为傲的文化之一,是我们中小学生必须遵守的日常行为规范,更是我们教育的重中之重。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诚实的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说谎的情况。小学生出现说谎行为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慢慢地也变得越来越严重,更值得我们思考。为了传承我们的优良传统,使得孩子们养成诚实的好习惯,使得孩子们远离说谎行为,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说谎的动机,学会让孩子为自己的说谎行为坦白负责,正确对待撒谎的孩子。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使孩子们有一个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

二、说谎行为的主要表现及特点

前苏联的一位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说谎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点,其表现是有意歪曲实际情况,竭力对事实和事件造成不正确的印象。当前,发展心理学认为说谎的概念需具备三个因素:第一,它确实是假话;第二,说的人明确知道它不是真的;第三,说的人希望听的人能够认为它是真的。只有在这三个要素都成立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认为某人已说谎[1]。

小学生自制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我们如果想要使小学生们远离这种行为,就一定要先知道小学生的说谎行为有哪几种典型的情况,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一)随意性说谎

小学生的谎言往往是脱口而出,不假思考的,因此小学生的说谎很容易看出破绽,说话常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

1.孩子天真调皮的天性,投机取巧,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

孩子的天性是什么?调皮、贪玩、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等等。小学生在迅速成长,能吸收和加工各种信息,这些特性也会造成他们说谎。比如,向周围的人说一些没有见过或没有做过的事,编故事,吹牛皮等。

2.为了满足贪吃贪玩的欲望而说谎

如果你说有小孩子不贪吃、不贪玩的话,那我可以肯定的说,你的观点一定是错的。贪吃、贪玩是所有小孩子的本质属性,所以就有小孩子因为这个原因而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老师家长交代的要完成的任务。但是到时间又没完成,迫于无奈,所以也只能对老师家长说谎了。在实习的时候就经常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口头上布置作业单单是不够的,另外,我们布置的作业都有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抄在记事本上,也方便家长查看和督促。但经常就会有一些家长来打电话询问作业是什么或者第二天交的作业是空的,事后查看记事本,却发现因为贪玩作业都只抄了一半,更有甚者还欺骗家长说今天没有作业。

3.有些孩子用欺骗说谎来捉弄别人,并因此自鸣得意,觉得欺骗别人之后有一种成就感

有的孩子有了这样一种心理之后,就经常会搞怪或弄出一些恶作剧来整蛊周围的人,把身边的人骗得团团转,便会有一种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成就感。像我们从小听到的《狼来了》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试探性说谎

一些学生犯了错误,明知道自己不对,但还是心存侥幸心理,希望能靠说谎骗过去,心想能躲就躲。主要表现在:

1.因为害怕某些事被老师家长知道而使自己受到责罚,做了错事还特意隐瞒

学生说谎有时是迫于心理压力,因为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所采取的一种心理防卫方式,并非有意说谎。如在学校受到同学欺侮、教师的批评、学习的困难等,学生可能会装生病而不去上学。小学生不经意做错了事,怕挨批评;做自己想干的事,教师不允许或不理解而横加干涉。这时,说谎是一种无奈的表现,是被迫的选择。教师家长对学生责备过多,惩罚过严,学生为躲避批评甚至惩罚而“被逼”说谎的现象最为普遍。

2.为了获得老师家长的欢心和奖励而说谎

现在小学生一般在学校考试之后,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拿着试卷要家长签名,包括现在的一般课后的作业,也会需要家长的签字,其实也是让家长起到一个督促作用。但是有些孩子呢,因为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害怕家长知道,又希望有个好成绩来讨家长的欢心,所以就会自己悄悄地改分数或者自己代替家长签字。在我实习的时候,我们是要求每晚的家庭作业都需要家长的签字,但总有那么一小部分学生会忘记让家长签字,有的家长又不太在意,老师这方面又要求,迫于无奈,孩子门只能自己签了。罗素说过,儿童的不诚实几乎都是恐惧的结果。当他们做错事将受到惩罚时,他们会产生恐惧和逃避的心理。而且有时候,成人先是承诺只要儿童承认错误就不惩罚,但当儿童诚实地承认错误后却加倍惩罚,这让儿童产生诚实还不如说谎的想法。另外,儿童有时为了获得成人的奖励或赞赏也会说谎。而成人对儿童说谎行为的不加制止甚至庇护,更会大大强化儿童说谎的行为[11]。

3.渴望被关爱

由于家庭及有些方面的原因,有一部分孩子得到的关爱也是非常少的。有些孩子像留守儿童或家人工作很忙的这类人,得到的很多只是家人物质上的关心和关爱,而在实质上得到的却很少。所以渴望被关爱,也是造成小孩子说谎的原因之一。每个人都渴望被重视、关心和爱护。小学生在家庭之外所受的关注和关爱是有限的,有的学生就用谎称生病来补偿,从而获得心理安慰,因为在这时,家长会对其百般迁就,教师也会减少或降低对他的要求。我遇见过这样一个小孩子,由于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家里生意很忙而无暇顾忌他,这个孩子才6岁便一直自己搭公交车上下学。刚开学前几天,我们发现他总是没有按时回家,让家长和老师们以为他是不见了,好担心。

(三)养成性说谎

多部分的孩子对说谎的认知还不够,最初可能还是试探性的说谎,但因此尝到了甜头,而且屡试成功,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说谎的习惯。主要表现在:

1.作文说谎

现在小孩子作文说谎,慢慢地越来越普遍了,也更应值得我们大家关注。现在的小孩子写作文,都已被限固在一个模式中,小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被限制了。前一段时期,中小学生在作文中说谎被媒体一再提及,“人生说谎作文始”、“语文教师教学生说谎”等的指责,使作文教学和语文教师再一次陷入尴尬的境地。国家总督学顾问、教育家陶西平抨击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弊端,说:“为什么作文中的母亲都是一个模式?别让孩子从作文开始‘第一次撒谎’。”因此,对中小学生作文说谎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原因,提出对策,这对语文教学乃至基础教育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披露出来的学生作文说谎现象,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一是写自己未曾经历过或要求过高的作文,如“第一次……”、“最难忘的事”等。这些作文要写得有意义,就只能靠编造,甚至说谎了。二是在写母亲、老师等形象时,都是赞美之词和模范行为。在孩子们的作文中,所有的母亲都是善良的,老师都是高尚的,英雄都是完美的。三是受评分标准的束缚,在作文中不敢说真话。因为只有价值观正确的作文才能得高分,也为教师所喜欢,而那些与主流价值观不符的只能得低分,甚至零分。因此,作文说谎的情况也就慢慢地形成了[12]。

2.小孩子互相攀比,虚荣心作祟

有的孩子看见别的小朋友拿着家人新买的玩具或者穿着新衣服,他虽然很羡慕,但嘴上却会这样说:“这个有什么了不起的,告诉你们咯,我妈妈昨天给我买了一个比你的还要漂亮的玩具,还要大很多呢。”我觉得,攀比心理是导致这些孩子说谎的原因,这也是无意撒谎,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

(四)反复性说谎

说谎一旦养成了习惯,就很难改掉,其后果也是难以预料的。古训说:小来偷针,长大偷金,就是反复而养成的坏习惯。

1.日久成性,用一个谎来圆另一个谎,因此恶性循环,造成情况越来越严重

有些小孩子是这种类型的:无论做错了什么事情,总会自圆其说,用一些谎言来掩饰自己的行为。慢慢地时间久了就日久成性,形成了一种说谎的习惯,用一个谎来圆另一个谎,短时间之内也是非常不容易改变过来。因此,造成情况越来越严重。

2.习惯性的下意识说谎

体育课上学生们自由活动了,我正好经过教室门口,只见有一群同学围着正在哭的小王同学。有学生马上跑过来告状,小王被人打哭了。我刚一走近,小丁同学就马上说,老师,不是我打的。老师可是什么话都还没说呢!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习惯性的说谎,并且,这种说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名为“有没有和我一样习惯性说谎的人”。他说他小时候家教十分严格,中学每天上下学都被盯着,和父母沟通困难,习惯性地说谎。二十多年了,想改改不了。其实在很多时候,很多人会下意识的随口一扯自己在干甚么,算是自我保护之类的,比如我在开会啊,或是为避免加班,说自己有事什么的。

我认识一个人,我相信她不是刻意撒谎的,但她的话完全不能让人相信。常常是很离谱的那种。而且总忘掉自己说过些什么,搞的自相矛盾。我们认识很久了,觉得她人还可以,撒谎有时候是为了虚荣,有时候干脆什么都不为,或者她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在撒谎。对她的话已经是习惯性的不相信了。她说什么,都是笑笑就过。

(五)其他类型的说谎

1.因为某些事情而形成的一种心理暗示

学生的年龄大小决定其接受心理暗示的程度。比如,有一些低年级的学生经常遇到大人们这样的提问:小朋友,你好可爱哦,好久不见,你有没有想我啊?其实,像这样的问题其实就包含了一种心理暗示。小学生在年龄很小的时候或许可能有过“不想”的表示,但多数被家长否定了。家长回到家一定会教导孩子们,不论心里是怎么想的,还是要回答说“想”。所以再遇到像这样的问题,他就一定只会说想,尽管那可能是谎话,可能不是自己心里真正所想的。罗素指出,儿童总是根据成人说话的语气来判断或回答某个问题。因为,在幼年的时候,儿童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处在一种朦胧的状态,例如,记忆力不准确,时间观念模糊等等。由于上述原因,一个幼儿的陈述在客观上常常有误,但他丝毫没有欺骗的用意[13]。

2.慢慢有了自己的个性,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真实的想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心理的发展及思想的逐渐成熟。小学生慢慢的有了自己的个性,很多时候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被别人问及时便会随便应付一下,而不想让他人知道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3.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或父母也爱说谎,也会使孩子学会说谎

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儿童最先接触的社会环境,对每一个孩子日后的发展也是尤为重要的。所以在孩子面前父母树立良好的榜样尤为重要。优秀的父母不一定就可以教育出好的孩子,但不优秀的父母则一定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因此,家庭教育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人,教育方式也应不同。有些父母也不会以身作则,在有些方面也会说谎,然而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又强,又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就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4.善意的谎言

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这种谎言不是欺骗不是居心叵测。当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而适度地撒一些小谎的时候,谎言即变为理解、尊重和宽容,甚至是给对方一个巨变。它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没有任何的恶意。众所周知,矛盾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特殊性包含与特殊性之中而区别于普遍性。就其善意的谎言本身的性质决定它并非恶意,而是建立在内心之诚、之善的基础上,而恶意的谎言是为说谎者谋取利益,以强烈的利欲,薄弱的理性,把他人仅作为手段,不惜伤害他人的行为。本身善良的人在某种状态下“被逼”说出的谎言是善意的,这种谎言对主体来说是一种友善,一种关心。而心术不正的人,不管如何伪装,如何花言巧语,如何绞尽脑汁为自己恶意的谎言冠上善意的高帽,其所说的谎言都带有恶意目的性。显然,善意的谎言无碍诚信。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全力打造的一档亲子互动节目,由五对父子或父女参加组成。在节目中有这样一个情景:在保护鸡蛋游戏中(小朋友保护鸡蛋,大人们“故意”想办法破坏),天天一组保护了两个鸡蛋,但是他捡到的鸡蛋被田亮叔叔打破了。当爸爸张亮回来问他被打破的鸡蛋是不是他们的鸡蛋时,天天怕爸爸责备,撒谎说不是。而随后在张亮的“循循善诱”下,天天终于承认打碎的鸡蛋就是他们的,并深深自责,对爸爸说道:“我不想你知道是他打碎的,所以我才对你撒谎的。对不起,你打我吧!”这一段使很多观众都为之感动,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善意的谎言呢”!

5.无意说谎

儿童由于记忆、想象、联想、判断上出现错误而造成“谎言”,说出与事实不相符合的话,这属于无意性谎言。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儿童对观察或认识到的事物,遗忘或错记的现象较严重,加上他们富于联想,想象力发达,而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很难准确地复述事物。这种“谎言”不是儿童有意编造的,而是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所限而造成的。无意说谎是指幼儿和儿童没有故意说谎骗人的主观动机,还意识不到自己在说谎,也不会伴随说谎出现紧张、内疚、恐惧等情绪体验。无意说谎的原因也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概念模糊,语言表达出错。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迅速发展的,一般情况下是在模仿成人口语中学习得到的。在模仿过程中,幼儿似懂非懂,有时说话词不达意,那是他们年龄小无法辨别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比如搞不清“上”和“下”、“前”和“后”的关系,于是就常用错这些词。面对幼儿这样的“谎言”,一般不应视为说谎,当然更不能看作是“品德不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第二种情况是与现实相混淆,以假当真。幼儿和儿童无意“说谎”的另一个原因是年龄小,他们分不清自己的想象和现实之间的界限,把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当作已经得到的东西当作已经得到的东西当作已经得到的东西,以假当真,“信口雌黄”。事实上,许多情况下,孩子都会把自己想象的东西当作事实加以描绘,这种描绘是没有什么目的,这种“谎话”实质上是儿童想象的反映,也是儿童在表达某种愿望。所以,遇到儿童以假当真的情况,家长不要过分担心,也不要过分指责,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少。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种“说谎”是儿童的心理需要,也是儿童想象力发展比较好的一种表现。

[14]。”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而动物则没有。所以,个人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1.由于年龄特点造成的天真“说谎”或由于记忆或语言表达不准确而说谎

这种现象在低年级孩子身上较多见。这通常是因为孩子太小,对事物感知不深,理解不清,记忆不牢,表达不准,常会把这件事与另一件混淆,以至说出类似的“谎话”。

比如妈妈去接孩子时问:“今天中午幼儿园吃什么菜?”孩子说:“中午吃鱼了。”事实上,中午吃的是鱼排。儿童年龄越小,记忆的时间越短,他可能已经不记得中午的菜了,也可能他不能准确说出这个菜名。

2.怕受批评,主观上推诿责任而说谎

许多孩子,特别是年龄稍大的孩子都有一定的是非判断力。他们知道说谎的行为是错误的。但为了逃避批评和惩罚,他们往往会想方设法掩盖事实真相。还有些孩子因为初次尝到说谎的甜头后,往往一发不可收拾,久而久之,说谎就变成了习惯。

3.为了维护“自尊”的需要而说谎

人人都有自尊,都需要被人尊重,孩子当然也不例外。然而一些孩子常常把虚荣当自尊,以说谎来维护自己的“面子”。比如:一个学生家境贫寒,觉得很没面子,怕受人歧视,于是他骗同学,说自己家是多么的富有,装阔气等等。

4.虚荣心作祟,自我满足心理,用说谎取悦师长

儿童有自尊心和虚荣心,有追求精神享受的欲望有的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他人说谎。如:小兵看到邻居家的小军,告诉他妈作业全对得了两个优,他妈大大地表扬了小军,还给小军讲故事听。小兵也就对妈谎称自己的作业全对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妈非常高兴,表扬了小兵。再如:班上一位同学在路上拾到1元钱交给了老师,老师在班上表扬了该生。小明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把妈妈给的零花钱交给老师,说是拾到的,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儿童的虚荣心是比较外露的,虚荣心强的儿童尤甚,这些儿童想得到父母的爱抚、教师的表扬、同学的注意,有时就说谎,有时还努力使自己的谎言真实化。例如有的儿童把自己的成绩告诉家长,明明没有名次,却说是第几名,以赢得家长的欢喜,有的还要“奖励”。

有些孩子为了表现自身的能力,让别人对他产生羡慕心理,往往无中生有,编造谎言。王丽在绘画活动中常常获奖,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但在学习上她天资不高,又不肯用功,经常落在其他同学的后面,使她觉得很没面子。在家庭中说谎使她尝到了甜头,她又开始在学校里试着对老师、对同学编造谎言。她从作文书上抄作文,以赢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欢心。她没有写作业,就说作业忘在奶奶家了……教师必须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说谎的不良习惯,在学习上多给予辅导,增强自信,促使其心理逐步健康。

5.由于儿童大脑发育不成熟,将想象当事实而说谎

比如儿童很希望得到一个玩具时,他可能对同伴说我爸爸昨天给我买了这个玩具,而事实上根本没有。这种谎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说谎,它只是儿童想象的反映。皮亚杰认为这是由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决定的,有其认知方面的原因,绝不能轻易将其斥为品质恶劣。

6.想象与现实不分,将未满足的愿望或幻想当成现实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是非判断能力较弱,自控能力较差,需要老师给帮助他们竖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帮助孩子调节自己的控制能力,监督其行为,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和心理变化。

9.报复性谎言是儿童情绪的一种表现

当儿童对某人心怀不满时,可能通过谎言来向对方示威和挑战。儿童有时出于一种报复心理而说谎,并不是存心欺骗人。比如他们对老师或家长禁止他们干某种事而不满,故意说他已经干了那件事情,使老师或家长生气,受批评时,又固执已见,对抗父母和老师,有意背道而驰;本来是他先动手打人,吃了亏,跑到老师或家长面前却谎说别人打了他,指望得到同情支持,去惩治对手等,都属于报复性说谎。

(二)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也是孩子接触社会的最开始。

1.家庭气氛

家庭氛围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环境的好坏与否对于日后孩子性格的养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现在的孩子多部分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过度的疼爱孩子,造成孩子过度娇气过度任性的性格。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也是造成孩子说谎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来说,正因为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要求和期望也是非常的大。有的独生子女家庭对子女管教过严,很多孩子没有机会和时间出去和同伴玩,总是被父母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还要进行各种智力开发,课业负担也是非常的重,正常玩耍的渠道通常被家长堵住。孩子谎称“今天学校有集体活动”或“今天手疼,不能弹琴”等来找机会玩或逃避父母强加而来的学习任务。

这样,造成孩子们负担过重,应付不过来。但爱玩却又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往往会与家长们的期望成反比,结果往往会背道而驰。但是家长们所给的压力却依然存在,所以在有些情况下,孩子们不得不说谎来为自己找退路,会由于反抗而说谎。

2.父母的影响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有些家长就正因工作太忙,几乎没什么时间来陪孩子,也无暇顾忌孩子,与子女间相处的时间也是少得可怜。现在也仍有一部分的留守儿童,相对比之下,这一部分的孩子得到的家人关爱也就越少了。每个人都渴望被重视、关心和爱护。小学生在家庭之外所受的关注和关爱是有限的,有的学生就用谎称生病来补偿,从而获得心理安慰。因为在这时,家长会对其百般迁就,教师也会减少或降低对他的要求。在小学生的家中,如果他们的家长经常说谎,孩子多半也不会诚实,有些家长当着自己小孩的面,就经常就不说实话。例如,来了电话,父亲就对孩子说:“如果有人找我,就说我不在。”另外,如果这些大人喜欢夸大其词,把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吹得天花乱坠。孩子受此影响也会不知不觉地进行模仿,效仿大人吹牛说谎。42.7%的孩子认为家长是诚信的!高年龄父亲,低学历母亲,单亲家庭或核心家庭,不和谐家庭等,家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会为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15]。

3.遗传基因引起的说谎

《中国日报》曾报道,美国科学家称:孩子爱与人作对说谎,往往源于遗传。这项由弗吉尼亚大学领导进行的研究发现,反社会人格特征如好斗、爱争吵、说谎、欺凌弱小等可能是天生的。这项新研究达成了科学界的一个共识,即:难与人相处的孩子是破碎家庭的产物,或父母身教不善的恶果。这项研究暗示,有“反社会”基因的孩子,即使由他人收养或在快乐家庭长大,也会有不好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会一代一代传下去。那就是说,经常打架的父母有可能是因为自身的基因使然,而且这些基因会传给他们的孩子,导致后者有同样的倾向。对于这个结论,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临床医学教研室主任给予了肯定。

4.“逼”孩子说谎”

关于“逼孩子说谎”的例子很多。比如小孩子不小心打破一只杯子或一些什么东西,父母发现后就会打他骂他,若父母当时不在场,尔后迫问孩子时,孩子否认或没直说,父母也就不再责骂他了。这实际上是在诱导孩子说谎、否认,以逃避惩罚。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在学校里考高分,如考90分可奖什么,100分可奖什么,考70分则要处罚。有孩子为了获得奖品,逃避处罚,在考场上偷看或抄书,有的甚至在学校成绩报告单上做手脚—涂改。这些不适当的“逼”正是造成孩子说谎的原因之一。

(三)学校方面

当然,除了个人方面和家庭方面的因素,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上的教学

在快乐的学习,让每一个孩子都融入到教学中,不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以及在课业上的压力,以至于让学生不必再为了学习方面而撒谎。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关于“诚实”的教育素材,如《狼来了》、《手捧空花盘的孩子》等课文。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体会到“诚实是金”的思想,帮助学生认清说谎的本质和危害,及时渗透思想教育。

第一,温习课文,交流讨论,写心得体会

现行的语文教材、思想品德教材中都有关于说谎问题的内容。我系统地查阅和整理了小学阶段与说谎有关的课目,如第一册的《狼来了》、第三册的《李子核》、第四册的《狼和小羊》、第九册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第十册的《将相和》、第十二册的《小英雄雨来》等等。教学时,我们应对撒谎的真和假、善与恶进行具体分析,紧扣撒谎的动机,对症下药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善意的撒谎,什么是恶意的撒谎。为了正义的撒谎是人沉着、机智的表现,应该发扬、学习;恶意的撒谎是有害处的,我们要摒弃,要求学生知错就改。学习课文后,让学生交流讨论,写心得体会。学生既重新温习了课文所包含的道理,同时又作了一次深刻的感受、反省,在感受、反省中逐步内化。

第二,寻找课外阅读材料,通过课外阅读,自读自悟

这一工作主要分两步,第一步由老师搜寻有关说谎的阅读材料,印发给学生阅读,并让他们写体会,写片断,培养他们阅读理解与写作的兴趣和能力。第二步由学生自行到课外书中寻找有关的阅读材料,并抄写或复印下来;教师组织大家相互比一比,看谁找到的材料多,再整理成册印发给学生阅读,进行朗读比赛。

第三,结合课堂教学,多方位渗透

设立“诚实奖”。对于那些敢于说实话(如因作业没做好而实事求是告诉老师)的同学予以表扬,并给以“诚实奖”,每月评选一次。

盖章。要求学生阅读课外材料时,每读一篇短文,就由组长敲上一个蓝星,得到5个蓝星者可到老师处换上一个红星;读一篇短文并能写体会者,一篇就可以敲一颗红星。一个月一次小结,看看谁的星多。

举行“说谎”主题队会。准备两个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材料,让学生阅读并讨论:说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做学生的朋友。多与学生交流、谈心,给学生以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2.班集体

班集体是小学最基本的一个组织形式,也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发展个性的重要环境。班级管理的运作状态,直接影响到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发展。一个良好积极的班集体,必定会促使小学生们往积极的那一方面发展;反之,就会使小学生们形成许多不良的习惯。小学生都有“趋众”心理,无论好坏,同龄人都很容易带动他们。

3.教师方面

教师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小学生也有着一定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也是非常的重要的。老师也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也是教师应该做到的。

人们在研究关于学生诚实这个性格特征时发现,喜欢教师的小学生说谎少,容易形成诚实的特征;不喜欢教师的小学生则经常说谎。学生年龄越小,受教师的影响也就越大。100%的小学低年级儿童认为教师说的都是对的,有同样想法的小学高年级儿童也占80%[14]。

第一,教师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动对孩子是无声的语言和有形的榜样。比如,体育老师在课堂上说话处事一般都比较快,有时可能还比较重。当我们自己讲错了话或做错了事时,要如实在孩子面前作检讨,主动承认错误。马卡连柯说得好:“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执行教育工作,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在教育着儿童。”因此,教师要以自身的优良品质来影响孩子,使孩子成为一个诚实、正直、勇敢、有高尚品德的人。

第二,教师评价的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的老师总是偏爱那些听话的、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对那些有问题的学生加以批评甚至训斥,错失了一次又一次教育学生、让学生认识错误、进行自我批评的良机。学生出于强烈的自尊心,为了保护自我而在有意、无意中讲了恶意或善意的谎言。

第三,教师的道德“有失风范”。教师是一面镜子,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教师存在大量不诚信现象,如教师要求小学生守时守纪,不许迟到、旷课,而教师就有上课迟到、下课拖堂的现象;教师要求小学生不许打手机,但有的教师却在上课时公然接打手机。这些不能以身立榜的行为,给小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4.学校的教育“有失调节”

从学校内部的教育来说,学校本应是教育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可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学校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表面上搞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甚至以智代德,道德教育名存实亡。

(四)社会方面

另外,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环境对性格的影响中,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环境本身,而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4]。素质教育,是我们现今一直推崇的一种教育方式。素质教育的普遍推行和实行,会让学生的素质更高。

1.社会话语环境的影响

今天学生所处的话语环境不容乐观,他们正被一种虚假、浮躁的语境所“污染”。学生在家“听父母”的,在校“听老师”的,在社会上“听报纸”的,结果不敢说、不想说、不愿说。而在这“三听”中听得最多的又是假话、套话、官话、废话。长此以往,学生思维懒惰,思想贫乏。以流行为好,时尚为高,面对纷繁的世界,只能不知所云,或人云亦云。

2.社会上的不良风气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会导致学生学会说谎。孩子的谎话是在社会中“学会”的,有的是主动地模仿学来的。模仿是小孩子的天性,因此,周围的环境影响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尤为重要。

3.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部分经营者在利益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制假售假等现象,经济中的虚假欺骗不同程度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从而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学校不是“世外桃源”,社会的诚信危机必然会影响校园和学生自身。

当然,小学生说谎的原因还有很多的方面。面对孩子的说谎,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他们相应该的心理疏导和帮助,及时进行教育;在实际工作中,从多方面来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引导走出说谎的泥沼,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Ouches在1976年就已经指出,说谎并不总是错误的[16]。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一样,所以针对于每个不同的孩子,我们都应该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说谎的原因有很多,家长要具体地分析孩子说谎的心态和动机,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正确对待撒谎的孩子,孩子撒谎原因不同,教育方法也要不同。在确定了孩子说谎的动机后,可以对症下药。因此,笔者觉得对待孩子说谎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分析成因,正确对待小学生的偶然说谎

如果发现孩子在说谎,那么家长首先要分析原因,然后进行正面引导。要允许孩子犯错误,这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不能避免的,不要轻易给孩子下结论,贴上“爱说谎的坏孩子”的标签,而应该怀着宽容的心,抓住孩子说谎时的矛盾心理,缓解他的压力,给予正面引导。也要明确让孩子知道说谎是不好的行为,合理的要求无须说谎,靠说谎得到的奖励或表扬在谎言戳穿后不但要被收回而且要受到惩罚。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说明不能满足他的原因,不要敷衍对待或简单批评。有时候家长会在有意无意中引导孩子说谎,比如明明是睡懒觉迟到了却说路上堵车,所以家长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小学生说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满足个人欲望和私利而说谎;有的是因为不良习惯的作用而说谎;有的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尊重而说谎;有的是为了逃避家长或者老师的惩罚;还有的是一种善意的谎言。家长、教师应首先了解小学生说谎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恰当有效的教育方法。根据孩子说谎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说服教育,帮助孩子认识到说谎的危害,使其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树立做诚实孩子的自信。

(二)尊重和理解儿童

1.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尊重

年龄相对较小的孩子,常常希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获得更大的独立。父母别忘记,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要明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犯错。父母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一起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在发现孩子说谎后,教师和家长先要压压自己的火气,家长和老师要切忌不问青红皂白就厉声呵斥,甚至打骂孩子,这样做的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较好的做法是,不要当众揭发他、批评他,而是把他悄悄叫到一边,单独跟他谈话。一是指出他说谎了,;,,;;

2.相信孩子,给孩子机会坦白

我们要学会信任孩子,与孩子平等的地位。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多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一个替自己辩解的机会。而且还要学会倾听孩子说话,不要应付似的敷衍孩子。也许家长培养讲真话的孩子最重要的贡献莫过于发展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表示信任,不论多大的孩子都会感到自豪。在法庭上,被告未被证明有罪之前都是清白的,但在家里却不同,年幼的“被告”一开始就被认为是有罪的。即使发现孩子撤了谎,对他们的信任也不应结束。可以告诉孩子,一个谎言可以饶恕,但如果谎言继续发生,就可能像喊“狼来了”那个男孩子那样失去了人们的信任。

家长们须牢记,对撒谎这个普天之下深感棘手的问题,从未有过容易的答案。尽管我们想尽千方百计,到头来仍发现孩子说谎,因此,在家长与孩子之间必须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作为一个家长,开始时受到孩子的信任。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必须尽力争得这种信任。小孩子撒谎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对待小孩子的态度!

3.用想象认知法、认知启迪法除去孩子的虚荣心

应用想象认知训练来消除儿童的说谎。如,给孩子讲一些类似“狼来了”的故事,让孩子自我意识到诚实(不说谎)的好处,最后,让孩子想象说谎所面临人人厌恶的情景,使其自我发展,说谎确实不受欢迎。

说谎行为是学生认知错误造成的。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有一个反复的过程,古人云:“见骥一毛,不知其状;见画一色,不知其美。”要全面地、理性地认知,需要教师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循循善诱,方能深受启迪,自觉改正。这是任何简单化、成人化做法都不能奏效的。

4.软硬兼施,“逼”孩子主动承认错误

针对有一些比较难对付的孩子呢,我们可以试着软硬兼施的办法。首先先想办法让其意识到说谎的严重性和坏处,然后再让他慢慢的改过来。在改正的过程中呢,只有他有那么一小点进步,我们就要马上的表扬他,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正的慢慢了解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之前就有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遇到一个孩子偷拿了别人的东西,死活都不承认,在我的多种“威逼利诱”之下(当然,前提是我有证据,知道是他拿的),他终于承认了。事后,他主动把玩具交还给了失主,在他还了之后,我还特意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了他,当然,也强调了说谎行为是不可取的。

5.处罚要适当

在对学生惩罚之前,家长和老师要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说谎。如果是顽皮、好奇、无意说谎,就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要耐心地向他们指出错误在哪里,应该如何做才对;如果孩子的错误确实应当受到惩罚,或者旧错重犯,要看他是否承认了错误。对于孩子平时表现出来的诚信行为,大人也要予以鼓励,如拍拍他的肩膀或竖起大拇指说:你很棒,你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从而使他受到激励[17]。

(三)提供良好的环境,做优秀的榜样

诚信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做个讲诚信的人,重要的条件就是不说谎话,不失信于人。老师和家长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言行,务必使学生不要说谎话,养成诚实的好品德。

1.教师及家长应注意教育的方法

教师和家长应循循善诱,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另外,教师和家长要给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要信守诺言,答应孩子的事情要予以兑现,要言行一致,做孩子的表率。

回到前文中《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的那一个小案例,据扬子晚报报道,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基础教育专家崔利玲解析说:天天说谎了,但是他的表现感动了很多人,因为他最后还是选择了“担当”。而且天天也是担心爸爸会因为鸡蛋被打破而难过,可见他是一个懂事、有责任感的孩子。所以,发现孩子说谎后,大人要先了解孩子为何“说谎”,引导孩子懂得担当。

2.帮助、引导孩子们进行自我教育,化解心理压力

充分的理解孩子后,父母可以对症下药。可以通过点拨、明示或者暗示,帮助孩子分析导致说谎的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让孩子在拥有足够安全感的情况下,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做了错事,就要改正。如果不改正,就意味着不诚实。不诚实的人也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后果可能会更严重。

对于低年龄段的小孩子,这时候最好能和孩子一起回顾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比如《木偶奇遇记》中说谎的皮诺曹鼻子不断长长,只有诚实才能维护原来的形象,重新获得爷爷的爱;还比如《狼来了》,说谎的孩子最终丧失了所有人的信任,得不到大家的帮助而被狼吃了。

对于略大一些的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已经趋于理性思维,对于童话的迷恋程度也不高。父母更应该细心加上耐心,引导孩子分析、判别,培养孩子承认错误的勇气,使孩子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反思。

之前实习是有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小芳,一名五年级女学生,喜欢绘画,她的绘画作品多次在校内外获奖,为班级赢得了荣誉,深得同学们的喜爱,但有段时间多次发现其有说谎行为。她的班主任老师是这样做的:首先,明确告诉王丽说谎是不对的,让她增强避免说谎的“免疫力”。再利用活动课开展了一次主题队会,通过讲述一些因不诚实而招致严重后果的事例和一些伟人诚实守信的故事,启发全班同学要提高认识,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有了认识的基础后,当那名老师再对王丽的不良行为提出批评,要求其改正时,她很乐于接受。

3.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家长要以身作则

孩子在年幼的时候,都会把自己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家庭教育应该注意呵护孩子最初的真诚,并让孩子以此博得别人的信任。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是孩子品行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崇高的偶像,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长在孩子面前,首先要言行一致,让孩子积累正面的品行经验。遇到孩子说谎的这种情况,家长要多表扬孩子的优点,满足孩子渴望被人关注的心理;此外,父母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不在孩子面前说谎;对孩子或他人的承诺要认真履行,犯错后及时承认错误,并认真改正。

有这样一个故事:,,,,,,参考文献



[1]BorkS.LyingMoralchoiceinpublicandprivatelife[M].NewYork:PantheonBooks,1978

[2]贺舟颖.儿童说谎的研究综述[J].上海: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0

[3]刘秀丽,车文博.西方关于儿童欺骗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5:28:122-124

[4]让·皮亚杰.儿童的道德判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5]StricharzA,BurtonR.Liesandtruth:AStudyofDevelopmentofConcept[J].Childdevelopment,1990,61(1):211-220

[6]SweetserE.Thedefinitionoflie:Anexaminationofthefolkmodesunderlyingasemanticprototype[M].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43-46

[7]彭晶.小学生撒谎的成因分析及矫正策略[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8]徐芬,刘英,荆春艳.意图线索对5-11岁儿童理解说谎概念及道德评价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9):35-39

[9]Peterson.Theroleofperceivedintentiontodeceiveinchildren’sandadult’sconceptsoflying,BritishJournalofDevelopmentPsychology,[D].1995,13:237-260

[10]BusseyK.Lyingandtruthfulness:Children’sdefinitions,standards,andevaluativereactions[J].ChildDevelopment,1992,63(1):129-137

[11]袁传明,杨汉麟.名人论儿童“说谎”成因及对策[J].上海教育科研,2010,5:24-26

[12]江海瑶.对中小学生作文说谎的思考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0,6(2):57-58

[13]波特兰·罗素.罗素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14]丁立平.小学生心理学[M].长沙:湖南省教育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

[15]谢然.浅谈小学生诚信问题及教育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12,6:95

[16]OuchesK.E.Ontheuniversityofconversationalimprimaturs[J].LanguageinSociety,1976

[1]顾旭华.对小学生说谎行为的调查与思考[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3,2(7-8):119-120

































V





毕业论文(设计)小学生说谎行为成因及对策思考



-23-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