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蛇入草 急涧奔潭 ——藤原佐理《离洛帖》临习浅谈

 攸州刀郎 2021-05-30
建田 中国书协会员、文史学者。作品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三届楹联展,八届中青展,第三、四届书法百家精品展,中日自作诗书法展及西泠印社主办的首届中国书法大展,首届手卷楹联扇面大展等诸多展览。先后在北京、福建连江等地举办书法个展。旁涉诗文,发表于《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闽东日报》等报刊。

惊蛇入草   急涧奔潭

——藤原佐理《离洛帖》临习浅谈

蓝建田

 图片

唐朝张旭、怀素两大草书大家,以其精湛的技艺,卓越的才情,彪炳书史,雄视千古。其流风余绪,影响深广。而能擎草书旗帜于海外,发扬光大者,日本藤原佐理算是第一人。

藤原佐理出生于日本门庭显赫的贵族之家。幼年丧父,幸有其祖父,官至摄政太政大臣的藤原实赖悉心扶持。佐理天资聪颖,又得祖父的栽培,一路春风。17岁时就任近卫将监之职。次年,18岁的佐理有幸得与68岁的能书家小野道风在清凉殿同台献艺,为诸多殿舍和门额挥毫题字,从此崭露头角,名动京师。其后又获接替其祖父书写表文之殊荣,逐步确立了能书家的地位。步入而立之年后,佐理的祖父去世,但此时佐理羽翼已丰,累任参议,勘解由长官,兵部卿,大宰大兼皇后宫权大夫。品晋正三位。长德四年(998)藤原佐理病逝,享年55岁。

藤原佐理生活,书艺活跃于平安时代中期,大约对应于我国五代十国到北宋初。此时已离唐代两大草书大家张旭去世近二百年,距怀素去世近一百五十年。与他的前辈,三笔中的空海、橘逸势不一样,佐理没有直接来华学习的经历。他的书法所蕴藏的晋唐气息,主要是从空海、橘逸势、嵯峨天皇,及书僧最澄,三迹之一的小野道风诸人书迹中学习借鉴。小野道风比佐理年长50岁,还算是同时代人,故受小野道风的影响也最直接、最大。再就是对由遣唐使等前人带入日本的诸多晋唐名家法帖的朝夕晤对,手摹心追。三迹与三笔所处时代不大一样,三笔对书道的审美总体在晋唐的大格局之内。到了平安中期的三迹始有不同,在传承晋唐书风的基础上,日本民族化的和样书风始得发端。前由小野道风开风气之先,继被佐理传承且发扬光大。草书的线条更加洗练柔韧,颇似假名那样连绵如丝的笔画穿梭其间,显得格外生动,异趣陡增。与晋唐书风对比,既有同质性,又有体现日本大和民族文化基因的异质性。

现存佐理草书遗墨主要有《恩命帖》《女车帖》《离洛帖》《头弁帖》。通常擅草书者多长于感性,属性情中人,而为官需长于理性、严谨、克尽职守。两者有矛盾,难协调。事实上,佐理生性确实有点懒散,任情不羁,性嗜酒,遇饮辄醉,常因醉误事,有“如泥人”之绰号。观其传世草书诸帖中多是因酒醉误事,事后自责,致歉,谢罪的陈述。而奇怪的是,佐理仕途一路顺迁,似乎没多大影响?这大概仰赖大德高官的祖父给罩着,也缘于天皇,上司的惜才,宽宥……

佐理诸帖之中,以《离洛帖》最为精彩,笔意也最丰富。佐理时年48岁,刚被任命为大宰次官。但在赴任途中才记起,行前忘记向摄政大臣藤原道隆辞行,这是很失礼的,只好急书一信寄呈,自作检讨并致歉。下文就此帖用笔用墨,书写节奏诸端,结合笔者临写体验,稍作分析,供同道书友参考。

“佐理谨言离洛之后”,浓墨中速。“未承动静”,细线疾书,墨半枯润。“恐郁”,浓墨重笔,书意两合。“之甚异”,骤转为细线疾书,墨半枯润。“于在都之日者也”,于在两字相对舒慢,都之日者也,行笔疾速,一气呵成。“就中殿下何等事”,浓墨中速,事后空一格,稍停缓。“御坐载进发以前”,又是细线疾书,墨半枯润。“不参之勘,责无方避逃,倖也”,中墨中速,行笔流畅,略无滞碍。“優顾幸甚,幸甚,抑”,这几字有点彷徨气滞。“佐理今月十六日来到长门赤马泊,入境之日未有一定”,中速稍快畅,如溪流浅濑,风过疏林。“著府之后,追可闻仔细,恐(惶顿首?),佐理顿首”,线愈细,行笔愈迅疾,墨愈枯,如惊蛇入草,急涧泄潭,笔入苍茫。“五月十九日旅士佐理谨上”,稍缓口气,又以半枯润墨疾行数字。“春宫权大夫殿启”。笔回收气,完事。

佐理署名很古怪。帖中出现四次。笔画来龙去脉殊难辨识。临者不必拘泥,写个大概意思即可。

现代书法是展厅书法,讲究展厅效果,需创作大幅作品,力求良好展厅效果,以博人眼球。大幅的草书,讲究多种矛盾的结合,诸如字大与小,字势抑与扬,字形松与紧,位置的腾挪揖让,方圆笔兼施,还有线条的粗细,墨色的浓淡枯润对比。书者要善于制造矛盾、解决矛盾,以达成对比强烈,节奏明快,整体章法生动而又和谐的艺术效果。从这点来说,藤原佐理草书具有较高的学习价值。尤其是他的高质量的细线条,柔轫,跳荡,极富弹性,质感,很值得现代草书家借鉴、吸收、运用。除了《离洛帖》,还可参见其《头弁帖》《恩命帖》《女车帖》。尤其是《头弁帖》,细线条运用更出彩。临写时注意墨不能太枯,要在枯润之间;运笔不宜太快,宜疾中有慢。

千年之前,藤原佐理以晋唐为师,千年之后,我们又向他学习草书技艺,从他的遗墨中汲取营养。对此,学者不必诧异,其实很正常。学无常师能者为师,艺术无国境。前有诗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后有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都在鼓励我们如是行,汝复何疑?

藤原佐理《离洛帖》

图片


临摹作品

图片


创作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书法字典网有益分享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法字典网查看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