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復矢 髽弔

 弯刀书斋 2021-05-30
图片

清乾隆六十年和珅影宋刻本《禮記》▲

邾婁zhūlóu復之以矢,陸德明音義:“邾婁,《公羊傳》與此《記》同,《左氏》《穀梁》但作'邾’。”楊天宇譯注:“邾婁,即邾國,又叫鄒國。”復,招魂。《士喪禮》招魂以衣,持死者衣升屋呼喚死者,冀其魂歸而附衣。蓋自戰於升陘xíng始也。鄭玄注:“戰於升陘,魯僖二十二年秋也。時(邾婁)師雖勝,死傷亦甚,無衣可以招魂。”孔穎達疏:“以其死傷者多,無衣可以招魂,故用矢招之也。必用矢者,時邾人志在勝敵,矢是心之所好,故用所好招魂,冀其復反。”升陘,不詳當今何地。
附  公元前639年至前638年魯邾升陘之戰始末:
1.《左傳·僖公二十一年》:“邾人滅須句[qú],須句子來奔。”
2.《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春,伐邾,取須句,反其君焉。”
3.《左傳·僖公二十二年》:“邾人以須句故出師。公卑邾,不設備而禦之。八月丁未,公及邾師戰于升陘,我師敗績。邾人獲公胄,縣[xuán]諸魚門。”

图片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春秋·魯》

魯婦人之髽zhuā而弔也,自敗於臺鮐hútái始也。鄭玄注:“敗於臺鮐,魯襄公四年秋也。臺當爲'壺’,字之誤也。《春秋傳》作'狐鮐’。時家家有喪,髽而相弔。去纚[xǐ]而紒[jì]曰髽。”孫希旦集解:“髽者,去韜髪之纚而露髻[jì]也。小斂之後,五服婦人皆髽。旣成服,則唯齊衰[zīcuī]婦人有之。時魯人家家有喪,故婦人髽而相弔,而其後遂以此爲禮之常,蓋雖無喪者亦然矣。”弔同吊,今曰吊唁。紒、髻同。齊衰,重喪喪服。挽在頭頂或腦後的髪結叫髻。包頭髮的頭巾叫纚。去掉纚,袒露髻,叫髽。依孫希旦集解,婦女服喪視情況而髽,不通行髽。魯襄公四年(公元前569年)冬十月,邾人、莒人伐鄫[zēng],魯大夫臧紇[hé]帥師救鄫,侵邾,敗於狐鮐,事見《左傳》。魯國戰敗,戰士死亡者衆,家家有喪,吊事頻仍密集,因此婦女們都髽而相弔,不復視情況以決定髽與不髽矣。後來乃成禮俗,魯婦人凡吊唁皆髽。
廚按,禮漸積而興也。
《禮記·檀弓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