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殊检查 1、 确定指数牙: ①:主要检查牙龈出血,龈下牙石,牙周袋深度。确定指数牙,检查 10 颗指数牙,即 4 个象限的 67 和右上1、左下1六个区段。 ②:每个区段内至少两颗功能牙且无拔牙指征时,才可对该区段进行检查。③:如后牙区段缺失一颗指数牙或有拔牙指征,则只检查另一颗指数牙。 ④:如果一个区段内的指数牙全部缺失或有拔牙指征时,则检查此区段内的所有余牙,以最重情况计分 ⑤:如果一个区段内的所有牙齿均缺失,则该区段不做检查,按“除外区段”处理。 2、 握持 CPI 探针:检查时以改良握笔式握持 CPI 探针(图 1-3-1),以无名指为支点。 3、放置 CPI 探针:将探针轻缓的插入龈沟或牙周袋内(图1-3-2),探针与牙长轴平行,贴紧牙根。 4、 探测牙周情况:将探针沿牙齿颊舌面龈沟从远中向近中(图1-3-3),作上下短距离提插式移动,以感觉龈下牙石,查看牙龈出血情况,并根据探针刻度观察牙周袋深度。 5、检查牙面无遗漏:应检查所有指数牙颊舌面,注:用力不超过 20g。 6、指数牙计分:每区段一个计分,后牙区段中两个指数牙以较重情况的牙计分。 0=牙龈健康:1=牙龈出血;2-牙石:3=早期牙周病;4- 晚期牙周病;X- 除外区段(少于两颗功能牙存在):9-无法检查。 注: 20岁以上需检查 10 颗指数牙;20 岁以下,15 岁以上只检查 6 颗指数牙 (4 个象限的 6 和右上1左下1),15 岁以下只检查牙龈出血,牙石情况,不检查牙周袋深度。 警惕雷区 1、探查时必须有支点,探针长轴和牙长轴平行。 2、注意切勿遗漏牙面。 3、根据原则确定和检查指数牙。 4、记忆 CPI 探针刻度,根据探针刻度并计分。 二、咬合关系检查 检查两侧磨牙的近远中咬合关系、前牙覆骀覆盖关系和中线位置关系。患者坐在治疗椅上,调整椅位使患者颌平面与地面角度在0~45°之间,术者坐于患者的右前方,嘱患者作正中咬合时手持口镜,牵开口角。 1、磨牙咬合关系 中性骀: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咬合时位于下颌第一磨牙颊沟处(图1-3-5)。 近中骀: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咬合时位于下颌第一磨牙颊沟远中(图1-3-6)。远中骀: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咬合时位于下颌第一磨牙颊沟近中(图1-3-7)。 2、前牙咬合关系 正常覆胎:上前牙切缘盖过下前牙唇面的垂直距离不超过切 1/3者。 正常覆盖:上前牙切缘到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在 3mm内。 深覆耠:I:中1/3 以内; Ⅱ:颈1/3 以内; III: 颈 1/3 以上; 深覆盖:I:3~5mm; Ⅱ:5~7mm; III:>7mm; 注意:上下前牙切缘相对为对刃关系:下前牙切端盖过上前牙切端者为反胎关系。 正中给时上下前牙切端之间存在一定垂直距离者为开给牙列。 3、中线:指通过左右中切牙近中接触点的中线(图1-3-9)。正常者,上下颌牙列中线应重合一致,而且应与面部中线一致。 警惕雷区:检查时患者必须咬在正中骀位置,下颌前伸或左右偏斜会导致咬合关系检查不准确。 精彩纷呈来自于《实践技能通关图谱6.0》
|
|
来自: baoyisheng143 > 《口腔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