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北部湾双城游记

 天津散文微刊 2021-05-31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

北部湾双城记

  江苏 海尔

恋 上 南 宁

南宁古称邕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自治区第一大市,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古城,古代属于百越之地,有着1700年建城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南宁是红豆的故乡,夏长冬短,春秋足迹只会短暂停留。绿色是南宁的标志,因一年四季都是满眼的绿色,南宁还获得过“联合国人居奖”。这里的山、河、湖、溪与绿树鲜花交相辉映,常年绿树成荫、花果飘香,被美誉为“花园城市”、“中国绿都”。

青秀山是南宁的绿肺,也是融山水景观、亚热带园林风光于一体的南宁植物园,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2004年起,南宁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永久举办城市,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

南宁,虽然没有中原黄钟大吕的惊艳,也没有齐鲁大地的圣贤遗风以及江南亭台楼阁的古韵风雅和塞外大漠的雄厚张扬,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骆越文化和中原文化在此碰撞和交融,海洋文化与江南秀气在此融合和贯通,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墨迹和历史积淀.清代诗人刘神清曾用诗句“邕江添雨涨,绿晓万家春;四野重烟晓,两堤叠浪新”描写美妙的南宁;著名作家汪曾祺客居南宁时还写道:“铜锣生生犹在耳,桄榔夜夜不知秋。”在树影婆娑里,在南湖碧波上,在翠绿的邕江两岸边,总弥漫着绚丽多姿的文化气息、清雅袭人、活色生香。

南宁可谓“半城绿树半城楼”,这里不仅山川奇特,文物渊古,物产丰富,且圣地遍布;这里胜景出处,登临其间,尽享山水之美,更有优美的绿城都市风貌,浪漫的中越边境风光,浓郁的壮乡民俗风情,让人如入画境,百看不厌,流连忘返。

南宁的著名小吃如水街粉饺、老友粉、柠檬鸡、五色糯米饭等,大诗人杜甫有诗句这样赞道:“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南宁小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南宁人的记忆,蕴含着这座城市悠久的风韵。要知道南宁的餐饮是融汇南北之佳肴,如粤菜馆、东北菜、淮扬菜、海鲜酒楼、民族餐厅、东南亚风味馆等各树一帜,中山路美食街、南国街夜市、建政南二里宵夜等的上千民族 、民间小吃让人大饱口福……天地造化、物华天宝,如今的南宁已成为一座融食、住、游、休闲、养心、购物于一体的魅力旅游城市!

初来乍到时一定会有人感慨,这儿的人走路怎么都那么慢呀!确实,“慢”是这里的生活状态,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悠闲自得、怡然大方,南宁人特别爱诗,写诗、读诗、懂诗,每年都会举办多场诗歌活动,“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成为诗歌的经典,“我有诗与酒,足以慰风尘”……漫步穿梭于古镇的石板路上,在骑楼老巷间寻觅舌尖上的美食,依偎在公园长椅上看夕阳斜射,波光粼粼,亦或能感受到南宁展露头角的时尚气息……

让心情放缓,让脚步慢下来,来到南宁,你会发现,这个海纳百川、包容外地人的城市带来的惊喜和亲切。在那满眼舒心的绿意中,估计你还会忍不住地想“等风景都看透,谁陪我看细水长流”?还有那撩人的剪不断的相思红豆。

就这样爱上了自然、生态的南宁,还需要理由吗?!

漫步北海,春暖花开

知道北海,还是上中学时在课本上。北海是首批中国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是西部地区唯一进入此列的沿海城市。因此早就对北海心驰神往了,这梦一存下就是30年。疫情之后的金秋终于有了机会,在南宁参加一个文学研讨活动后,我单独买了去北海的动车,一个半小时后我从南宁东站抵达了北海站。

在动车上我查了一下北海的简介: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组成城市。她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西北距首府南宁206公里,东距广东湛江198公里,东南距海南省海口市仅147海里。北海区位优势突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处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结合部的中心位置,她也是中国西部唯一同时拥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机场、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魅力生态城市。

接我去宾馆滴滴车司机姓赵,合浦县人,很健谈。一路上听他介绍北海的历史如数家珍:“北海”一名源自其海城区地角镇的同名渔村“北海村”,由于该地最早开发人群都是疍家渔民,他们长年集中居住在靠近避风港的村落,该避风港面向北面海域(北海市是个半岛),所以此村得名“北海村”,民国时期还归合浦县管辖,现在是合浦县归北海市管辖了。“朝沧梧而夕北海”,北海地名的形成,定位于康熙初年(1662年),清政府设“北海镇标”作为“北海”地名的称谓。据史料记载,“北海”一词可追溯到宋朝甚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北海”更多的是被外国人所称呼。1952年6月,北海由广东省正式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之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安顿好行囊后,开始漫游北海,我先从老城区开始行走。北海老城区从北面海湾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发展,沙脊街、西靖街、珠海路、中山路,一条条老街记录了北海发展的进程。尤为著名的“北海老街”——珠海路是一条有着整整200年历史的老街,始建于1883年,初建时称为升平街,只有200米长,4米宽。随着不同时期的不断发展,现已成为长1.44公里,宽9米,沿街都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的商业老街,和海口的骑楼老街有异曲同工之妙。

北海老街建筑大致分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世纪末英、法、德等国,在北海建造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这些建筑临街的骑楼部分,既是道路向两侧的扩展又是铺面向外部的延伸,人们行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骑楼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为古罗马建筑风格,与海南文昌骑楼老街有相似之处。

1927年以前,珠海路曾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店铺鳞次栉比,中段的店铺主要经营来自苏杭的绸缎,东段的店铺主要经营鱿鱼、虾米、鱼干等干海货,西段接近外沙港口,所有店铺全部经营缆绳、渔网、渔灯、船钉等渔民用品。随着时光推移,珠海路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华,除了稀稀落落还有屈指可数的几间店铺经营渔具外,其他店铺都成为民居,街道建筑日渐老化,但由于珠海路还算保存完整,仍被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们誉为“近现代建筑年鉴”。

而北海关大楼却是一个1000平方米的西洋建筑,据介绍当时海关是由清政府开办,清政府就雇请了洋人来帮忙管理收税,过去大楼主要居住都是洋人,他们就按照适合自己居住的要求进行建造了。本来海关是一个主权国家,进出口货物,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并征收关税的机构,可是在当时旧中国,北海海关从1876到1942年的66年里,它的48任正副税务司或代理税务司,全部由英国、美国、葡萄牙等国家的洋人所担任,他们实际上是在对北海关税进行全面的控制,所以当地人把海关又称为“洋关”。

北海老街建筑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又吸收了岭南建筑的特点,还吸取了西方建筑的一些艺术风格,前店后居的建筑格局,中顶铺、拖笼门、西式女儿墙装饰。老街的形成,奠定了早期北海城市生活的基础。独特的地理位置、中西文化的交汇、亚热带海洋气候等等造就了北海人独特生活习俗、生产习俗、节日风俗、语言习惯。相对于传统的老城来说,北海从诞生开始就更多以“市”贸易点的形态存在,老街顺应商业贸易而形成并发展,鼎盛时期北海市为华南一大商埠,当时的老街商号林立,可谓寸土寸金;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街,除了酒肆歌坊,还有各种各样的民间娱乐活动,如舞龙、舞狮、电影、粤剧、讲故事等。

漫步老街,就像是走在建筑的画卷上:古老的门洞、斑驳的墙壁,老街用它独特的魅力,给人一种宁静、柔软的感觉,像一幅原生态的油画,因此也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到老街寻找灵感作画,探寻老街不一样的故事。北海港口开放后,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融入了进来,与这里的海洋文化非常契合的水彩画也落地生根,一批画家用画笔和颜料描绘出别样的北部湾风情,以及人们对北海老街的深深眷顾。北海老街承载着集广府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于一体的多重文化,那是一种怎样的博纳兼容的海洋胸襟?“江山形胜周遭见,花木芬芳次第开”,随着北海经济发展的不断向前,这个沿海城市魅力越发凸显!

在北海的旅游,印象很深的是登上涠洲岛,那里淳朴的民风和清澈见底的海水让我一生难忘。涠洲岛是目前国内最大和最年轻的一个火山岛,还保留着火山喷发时留下的景观,十分壮观秀丽。涠洲岛的海景也是非常的美,尤其是在日出日落的时候,当阳光照射在碧绿的海平面上时静静地观赏,分外有情调;再加上岛上淳朴民风和美味海鲜的绝配,要知道北海是中国“四大渔场”之一,到北海一定要吃一顿经济实惠的海鲜才不枉此行哦。如今每想起岛上的美景我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

在北海不能不去的地方还有“中国第一滩银滩”和“冠头岭”等。有着“中国第一银滩”美称的银滩,就在北海的南部海滨,银滩上的沙子不仅亮眼还十分的细腻,尤其是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沙子会呈现出银色的光芒,这也是为什么会被称之为银滩的原因。银滩的海水清澈到可以看到两米以下,潮水退去的也是十分快,所以说在银滩游泳要比在其他地方要安全得多,她也是天然的海滨浴场。另外银滩的空气格外清新,非常适合度假疗养,她又被称为“南方的北戴河”。

北海最西尽头是冠头岭,其最大特点就是那横卧在北海西南端的青龙,其实青龙并不是真的青龙,而是一座冠头岭,因为几个山峦相连在一起看着就像是一条青龙。“沧海人间别一天,只容渔夫钓苍烟;而今屋起楼台处,亦有北来蕃汉船。”  

我站在冠头岭之上,向远处眺望,景致尽收眼底,真有种面朝大海的豪放感觉,看着那缓缓升起的朝阳,心中想着春暖花开的故事,幸运又幸福、无比开怀啊!

张海军笔名海尔,文学硕士,诗人、作家、书画家。已公开发表各类作品2000余篇(首),150万字,作品(含诗歌)60余次获得国家、省、市奖。2018年12月出版个人文集《逐梦30年》,12月31日在江苏淮安成功举办新书首发式暨诗歌朗诵会;2019年9月出版游记诗文集《味道.70城》,10月9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举办新书首发式暨作品朗诵会;第三本书《守望栖息地》(诗集)于2021年7月出版,并将在江苏无锡举办新书首发仪式暨作品研讨会。

【大赛公告】 ‖ 关于举办首届“天津散文杯” 全国乡情散文大赛的公告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田光兰

       制作:陈彩洁       

友情提示

征文稿件,原文发出。如错别字较多或乱用标点符号的,会影响文章质量,评审减分。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周璇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732241689@qq.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