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之光在西方美术中的渗透 ——浅析人文精神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发展

 江長羨 2021-05-31

【摘要】人文精神,在艺术表达中表现为对人的价值的人文关怀。在西方美术的发展中,人文主义作为作品表现的主题之一,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各个时期美术作品中表现出的人文内涵也有所不同。在研究西方美术史,可以从这样一条变迁轨迹来看:性-人性-个性。西方原始美术的人文思想,集中在性、生殖和情欲等方面;古希腊美术成熟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人文思想集中表现在对人性的歌颂和赞扬;西方现代美术中人文思想的表现,主要集中在个性的探索和表现。

【关键词】西方美术史;人文主义;精神;发展

纵观西方美术的漫长发展史,西方艺术家创造出了数不胜数的优秀绘画、雕塑等艺术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的创造理念下,西方美术作品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特点。人文主题在这种变化下,在表达方式中尤其体现了时代特征。

一.  人文精神的原始表达——性

在西方原始早期的绘画题材中,对于人本身的描绘大都集中表现在对人身体或外貌的细致描绘。性的概念,远不是人的本质属性所在,然而在西方早期的美术作品中,它如同今日的爱情题材一样,几乎是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而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赞扬,也在这不是本质属性的属性中表现出来。[①]在大量的原始绘画和雕塑作品中都显示出对性的崇高敬意,展现出赞赏和尊敬。为了表现这种对人类的性的崇拜,这种细致描绘尤其体现在对神或君主等人的创作。例如在“维林多夫的维纳斯”雕塑中,对雕塑女性特征的夸张强调和视觉冲击力,意味着在当时的生产力底下的较原始的社会,人们对于性和种族繁衍的崇拜和希冀。事实上,维纳斯作为爱之女神的形象,在早期的西方艺术创作中并非一位端庄圣洁的女神,通常都寄托了对于性、爱情的歌颂。例如“鲁多维奇宝座浮雕”、“昔兰尼的维纳斯”、“汲水的维纳斯”等。在早期的美术作品中,她是性爱和情欲的化身,以美丽的外表作为表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赞扬。在此之后,基督教等宗教试图通过禁欲主义来压迫这种本质的人文精神,来达到对底层人士的统治和控制这种对性的歌颂和推崇,是人文精神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原始表达。

二.  人文精神的闪光点——人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艺术家对人文精神的表达点也从“性”变为“美”。从单方面表现赤裸性别特征转化为通过人体的完美构造体现人本身的生命力量和自然美。事实上在西方美术史发展过程中,这种人文精神的闪光和宗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宗教”艺术中“艺术”的问题,实际上是“艺术”在宗教中占据比例大小的问题。总是宗教先利用艺术为之服务,艺术成为宣扬宗教的工具,随着人们心理需求的发展,艺术追求的比重大于宗教膜拜,以致最终发展成为以审美为主的艺术,摆脱了宗教束缚,扬弃了宗教意识,成为宣扬“人”而不是“神”对生命态度的载体。[②]宗教的松动,人文主义的发展,使作品摆脱了死板、麻木的线条和风格,更多地展示出人的美感。此时的艺术创作更倾向于表现普通人的美和爱,而不是单纯地歌颂君主和服务宗教。其中典型代表便是文艺复兴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的美术作品创作与现实人性之间表现出了极高的契合。[③]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描绘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有产阶级妇女形象。这名女性穿着典雅,气度不凡,面带神秘的微笑,背景也带有神秘主义的气息。在达·芬奇充斥神秘色彩的描绘下,为这名普通的女性带来了独有的人性魅力:柔和的面容和双手,体现了她内心的温柔和身份地位;模糊的背景更能突出她自身的美感;神秘的微笑也让人不禁猜测她的内心世界——满足、平和和喜悦。这些表达蕴藏着人文精神的闪光点:对人性美的赞扬。在基督教禁欲主义控制下的时代,达·芬奇勇敢地揭开了覆盖人性美好和生命价值的裹布,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表现了人文精神耀眼的闪光点。

相对应的,对于神的描绘也趋向于常人,典型代表便是拉斐尔的作品。如他的《西斯廷圣母》中,脱离了原本的对圣母“不可亲近”、“冰冷僵硬“的固有印象,将圣母描绘成一个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女。这种同中世纪的圣像画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的健美的形象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④]而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像》中对于在大卫健美肉体的雕刻、对肌肉纹理的细致呈现都同过去的大卫像有所不同——不再像多纳泰罗的青铜雕塑《大卫》那样以雕塑记录或是歌颂政治事件本身,而是表现大卫此人本身的英雄气概和人性力量。这两种表达都实现了人文主义表现手法的转型,即将统治者从供奉概念中抽离出来,变成一个活生生、富有鲜活人性的凡人。以文艺复兴时期为代表的艺术时期,这些艺术品集中表现了对人性的歌颂和赞扬,是人文精神发展的闪光点。

三.  人文精神的深入追求——个性

随着西方美术史发展到现代美术,在高节奏和物欲横流的现代生活发展下,人文精神的集中表达体现出了新的特点——对个性的突出。个性,在人性中是最具特色的闪光点。此时的艺术家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复刻”外表,而是试图突出表现所描绘的形象的特殊性、差异性——即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深刻而独有的内心世界:艺术家本身的个性。这极大地将西方美术中人文精神的渗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典型的代表便是梵高。这位赫赫有名的前卫艺术家生前的生活确实不尽人意,作品也没有在市场上获得肯定。从现实角度说他的人生除了失败还是失败,除了痛苦还是痛苦,除了探索还是探索,除了绘画还是绘画,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愿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美 欧文斯通《梵高传》)。他的一生是短暂困惑的,但同样也是执着追求的。他名垂千古的《向日葵》,大胆直接的色彩和笔触,凝结的是他的火山爆发般的激情,他以自己的生命写出色彩的情感意义,“我爱一个几乎燃烧着的自然。在那里面现在是陈旧的黄金、紫铜、黄铜,带着天空的颜色,这一切又燃烧到白热程度,诞生一个奇异的、非凡的色彩交响,带着德拉克洛瓦式的折碎的色调。”[⑤]

与之相似的,便是被称为“世界上最年轻的艺术家”的毕加索。《亚威农的少女》一经面世便引起广泛的讨论——立体主义的兴起,彻底否定了传统绘画中的定点透视,以罚点透视去观察和表现物体,将同一对象分解为多个视像的几何切面,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和组合。这种独特的表达本质上警示了放纵性欲的人们。《格尔尼卡》中怪诞的形象构图,神秘的象征阴暗的色彩,也展现了他的个性表达。他认为,正确的比例不能代替内涵的表达,这便是他的追求:对痛苦、受难和兽性的苦楚,对法西斯战争的深恶痛绝。

同印象派之前的西方艺术不同,20世纪的西方现代美术流派繁多,扭曲的人体、荒诞的想象,都体现了这一代艺术家的反叛和抗争精神,这也同样是他们的个性体现:信仰危机和自我表现。无论是塞尚,梵高,高更,野兽主义的马蒂斯或是后来的超现实主义的达利和达达主义的杜尚,都在大胆前卫的创作初衷积极主动地展现自己对表达欲的追求,也是人文精神的深入追求。

事实上,无论西方美术中人文精神成长到何阶段,人文精神贯穿始终,永远在变化发展,是社会背景和无数艺术家共同作用的结果。西方美术的风格边走体现出一种勇于探索、积极奋进的精神,正如贡布里希所说:“西方是不断地探索新的处理方法和新的观念,永不停息。每一次风格演变都敌进了人的是决策此,积累了不同的的视觉体验和形式法则。”“理想——现实——人的全面展现”这种内在的人文主题的变迁则给风格变奏提供了原初动力,又是的风格多样而统一。[⑥]人文精神在西方美术史不同阶段中的不断渗透、发展,无一不体现了人的思想的觉醒和对人文价值的关怀。而这种人文精神的传承,也必将在今后的西方美术发展之中,始终闪耀着纯粹而又不可侵犯的人性之美的永恒光芒。

历史事件:1.文艺复兴开始 15世纪左右开始

2.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中世纪开始,基督教盛行

3.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4. 《向日葵》1888年创作。

5.《格尔尼卡》 1937年4月26日,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

参考文献:

①〔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林夕校《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4月第2版

②〔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1月第2版

③王新伟.西方人体艺术风格流变史略[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

④李倩瑜 . 谈西方美术史中人文内涵的变化[J]. 神州,2014(06).

[①] 刘慧韬 《西方美术史中人文内涵的变迁》[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9).

[②] 张朝阳 《艺术与宗教——从宗教艺术作品中看艺术》[J]. 《雕塑》2003年03期

[③] 赵红娇. 关于西方美术史中的人文精神渗透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 2016.

[④] 黎孟德,杨菁主编,外国艺术名作快读(全彩珍藏版),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8,第192页

[⑤] 杨身源、张弘听编著《西方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4月第i版第437页。

[⑥] 亓应  《西方美术的人文内涵》[J]. 齐鲁艺苑,1996(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