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因利河

 sdzcwangbo 2021-05-31

一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孔子的孙子子思长期住在邹城这块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美丽神奇的土地上。在这儿建学宫,办私学,广收学子,一改以往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入学的传统,让平民的孩子也可以上学接受教育,造福一方百姓。学宫的前面有一条玉带似的小河流过,终年不干涸。后来的老百姓感念子思的恩情,把这处学宫叫做子思书院,把这条绕城南而过,又从子思书院前流过的美丽河流叫做因利河,也叫因利沟。取因此而得利惠民之意。书院右侧这座横跨因利河的小石桥就叫做因利桥。因子思有《中庸》传世,所以子思书院曾叫中庸精舍。后人留下多首谒子思书院的诗句。明代官员韩世能写道:“圣学传心不在多,韦编三绝又如何。孙能念祖时中脉,揭出微言永太和。”明代李化龙也有诗曰:“四楹精舍对南山,天下中庸在此间。一自微言绝孟氏,至今谁复叩贤关。”有古县志记载:“中庸精舍在城南因利沟之上,与西面的孟母断机堂相邻。”

因利河,您为沿岸人民带来了安定幸福

因利河,在此之前您叫什么名字我不得而知,我只知您从这座城市的东部水源茂盛之地走来,一路接纳了五龙潭的涓涓细流,在大胡村时又与小沙河融为一体,共同走过称为“千泉”的多泉涌流之处。进入岗山之阳后,从山上流下的冰雪融水和山泉水汇成小河,一路欢歌一路笑语投入您的怀抱。不断喷涌的“千泉”之水和小河水让您的身材变得宽广,让您的气势变得宏大。依着地势,您从东北一路流向西南,灌溉沿河的土地。为两岸的百姓提供生活用水,雨季时带走过多的雨水,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直到注入南沙河。您无怨无悔,滋养了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万物。因为您的上游多是泉水和山顶冰雪融水,所以您的水质极好。河床上铺着细细的白沙。孩子们在此嬉戏,捉鱼捞虾,摸螃蟹,既是游戏也是生活的需要。大姑娘小媳妇们在此浣洗衣物。在那个打井取水还是神话的年代,河流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就像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中心一样,因利河是邹城人民的母亲河。

因利河,您见证了邹城厚重的文化

历史往往有许多的巧合和变数。公元前614年,邾国被称为“养民之君”的邾文公为了躲避战乱和水患而“卜迁于峄”,就是现在的峄山之阳郭山之北,至今仍有邾国故城的城墙根和许多的遗迹供后人凭吊。一千多年以后的南北朝时期,邾国已经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邹县。当时的邹县县城却因为峄山之阳缺水而不得不迁到岗山之阳的因利河畔。城周围建有一圈城墙,东南城墙外则是因利河了。城内约五里,有四个城门,东曰瞻岳,南曰崇教,西曰襟济,北曰近鲁。南城门和东城门外都是因利河,南门外的桥叫做因利桥,东门外的桥现在叫做东关大桥。城内东西二百五十步,南北二百七十步。也许在那时,因利河就经过了挖深、修葺、垒堤坝而由天然河道变成了一条有防御功能的人工护城河了。

从此,因利河畔就成为邹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为子思,也因为孟子,更是因为这条长年能提供优质水源的因利河。后世许许多多儒家的追随者们因为仰慕孟子而爱上了这方水土。唐代韩愈尊崇孟子,认为孟子“功不在禹下”,在历史上为提升孟子的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后人因此在两孟附近定居,繁衍生息至今。邹城有句口头禅:董占城,徐占边,韩家占了整南关。韩家胡同,韩家鹁鸽楼至今仍在,韩家祠堂遗迹仍依稀可寻。更有许多的古建筑遗存和碑刻、诗词在昭示后人,这一带地方曾是许多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流连栖息之所。沿着如今的因利河走一走,冷不丁的你会发现,这块是宋代的砖,那块是唐代的瓦。脚踏到的方寸土地上承载的是满满的文化。

因利河,有过辉煌有过伤痛的您明天会更美好

邹城古县志记载:“凫峄耸于前,岗山倚于后,左环九龙之峰,右带白马之河。”“南至南京,水路计一千七十里,陆路计一千五百里。北至北京,水路计一千二百八十五里,陆路计一千五百里。适两京之通衢也。”邹城自古就是人杰地灵之所,当然也是适合人类生存繁衍之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像滔滔江水,一晃就过去了一千多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墙没有了,城门没有了。原来建在城外的孟府孟庙现在举目可见。原来城墙内的南马道、西马道依然叫马道,但再也不可能跑马了,成了环河商业街。社会发展了,人口增多了,沿河商家店铺林立。人们向因利河索取的太多,因利河承载了过多人类强加给它的不幸。它的水不再清澈,沙滩不再洁净,鱼虾逐渐减少甚至绝迹了。昔日哺育人类的母亲河变成了一条运送垃圾的臭水沟。让爱这条河的人们叹息,期待着因利河能回复往昔的神采。

现在,邹城市委市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下大力气整治因利河,清理发掘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碑碣时刻,古迹遗存。在最近整修因利河的过程中,在子思书院遗址发现了大量碑刻,曝书台遗址也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些碑刻和遗址仿佛一位耄耋老者在悠悠地讲述一千多年前子思作《中庸》曝于此台的故事。附近发现了汉代人垒的河坝。可以推测,因利河在汉代经过了整修,在当时也许发挥着重要的防御、泄洪等作用。

相信不久的将来,因利河沿线将是步步有风景,处处有文化,成为集山河之秀丽,汇儒家文化之大成之地,呈现出水清岸绿的新景象。我们相信有过辉煌有过伤痛的因利河明天会更美好!我们期待着……

作者:付岩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