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成功的粉饰

 脸大旺夫张路 2021-05-31

​                     第392天

       今天仍然读国家的视角看到这样一个观点:当列宁这样的胜利者将其革命理论强加于后革命的故事,而不是革命事件本身的时候,叙述往往就会关注动力,努力和领袖的天赋,尽量缩小偶然性。

        这就是生活中我们一件事成功之后,人们往往会放大成功的过程,会为他成功的过程添加更加传奇的色彩。不只是人类刻意的,还有人类深层的基因因素,人类对记忆的描述常常是偏离现实的,人们对过往的回忆常受到当前思想的影响,比如在我们小时候印象很深的某一个画面,和妈妈说的总是会有出入的,也就是说人类的记忆是残缺的。为了弥补那些缺少的记忆,我们只能用想象去填补它。

      所以说回到人们对自己成功经验分享,一部分是自我的解释,还有更大的因素是为了凸显自己的能力增添故事的画面感。在成功的路上或者去做的动机往往并没有那么高尚,也没有那么坚定的信心。有的仅仅是运气被时代的红利砸中了而已,这类的成功是很难去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很明显的对比是80~90年代下海经商与现代经商,商业模式上是有本质的差别的。所以说的有的人成功的动机也许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已,当然成功与努力也是密不可分的,而有的人会把努力的过程可以夸大,其实都是人的记忆不好。

      因此听成功的人分享成功的经验的时候,不要单单的听故事,每个人经历的故事都是不相同的,故事是永远听不完的。要听到成功的本质,提炼出可复制的能力,甚至听他失败的经历,这才是真正的避险指南。

       一味的简单的复制,学到的只是皮毛,往往是以失败告终的,比如很多企业都学习海底捞极致的服务,但没有学到海底捞员工第一的生存模式。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他只是每个人特有的经历,能复制的是成功的本质,比如对时代的把握,极致的勤奋,稳定的性格,数10年如一日的坚持等等。

      我们学习别人常喜欢听那些精彩的传奇的片段,长期以来就造成很多人以为成功靠的是人脉,运气天赋等等技巧。当我们太关注这些因素的时候,有的人就开始走捷径,比如四处去认识人,挖掘自己的天赋,总之不努力就想成功。而这往往只是做梦,其实这里面还有一层因素就是我们标题中讲的成功者对成功的粉饰。

       大家喜欢听故事,而且大家也喜欢讲故事,回望成功的过去,我们会改写一些平淡枯燥的经历,因为那是不符合我的英雄形象或不夸张就体现不出我的天赋。的确平平淡淡的坚持,没有人愿意讲,也没人愿意听。回忆只是被任意打扮了而已,所以且听之且信之。

       警惕别人成功的经历,注意其中的陷阱,多听失败的经历,才更有利于对成功的把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