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我们一起看下何雪梅事件发生的几大诱因

 xxcd 2021-06-01
                看到老东家的负面新闻及多位员工(包括以前的得力干将)受到损失,不免有几分伤感。结合本人在中兴管理过人事、行政等多个部门的经验,感觉本次事件的发生,有三个非常值得回味的诱因,然而,其中两个(中兴利润分配机制、2015股灾的根因)太过于敏感,这里我们只谈最后一条:“人才储备与企业能力的严重错位”。并看看我们能从本事件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或教训。
  首先,我们先看看中兴通讯曾经有过的几个标签:
  1- 中国第二大的通讯设备制造商;
  2- 产品多元化,在通讯设备厂商中,产品制式及门类覆盖范围最广,曾排名全球第一;
  3- 同上,在手机终端厂商中,产品制式及门类覆盖范围最广,也曾排名全球第一;
  4- 连续7年稳居PCT国际专利申请全球前三甲,2011、2012年蝉联PCT第一;
  5- 业务覆盖全球市场,在全球有接近50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设备。在中国,能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屈指可数,其中科技型企业就只有两家而已;
  以上五条,到今天为止,都没有发生太大变化。那中兴怎么好像不是那么光彩夺目了呢?因为和华为的销售额差距从2003年的30%扩大到了5倍,利润差距扩大到50倍,员工薪资平均差距扩大到300%,加上众多互联网新星的崛起,受到的关注可没有以前那么多了。
  让我们一起关注文中的2/3/4点。从这三点可以看出,中兴具备非常强的跨产品研发能力,如果类比的话,和BAT中的腾讯有些类似,几乎互联网行业里每一种挣钱的生意都做。具备此种能力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其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具备非常充足的高质量人才储备;进而言之,就是中兴的技术人才的水平够高、数量够多。
  请注意,这里不是说中兴的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部门的能力,而是把中兴所有技术人员看成一个整体(暂时命名为Z),那么,Z这个整体的技术能力,在全中国的科技企业中,排进前7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换而言之,和其处于同一梯队的,都是F7(华为)、鹅厂(腾讯)、DJI这样的顶着耀眼光环的超级大明星。然而,问题就来了,Z的技术能力处于第一梯队,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其薪资也应该和第一梯队的企业相当。然而,Z的年收入只有第一梯队中其它企业的三分之一,存在严重的价格错配。如果Z是一个人,那么他可以通过跳槽的方式到同城的F7、鹅厂、DJI工作,来实现价格匹配。但事实上,Z是一个数万人的整体,有能力且有意愿接收(收购)Z的科技企业,全国也只有几家;但碍于其控股方的复杂背景,等闲企业不敢尝试。
  那么,对于Z来说,跳槽是不现实的,工资收入增长到对标企业也是不现实的,要做到价格匹配,他只有三种选择:
  1- 埋头苦干,等公司效益变好了,收入提高;
  2- 少加点班,业余时间多干点私活,多陪陪家人;
  3- 利用公司的名气、影响力、平台,打造个人品牌,利用个人品牌,再挣一份收入;
  很显然,从 “职务侵占”这四个字来推想,何雪梅一定是选择了第3个选项。然而,从商业经营的角度,在积极打造个人品牌、获取流量、给粉丝以信赖感方面,何雪梅做的是非常成功的。
  作为一位普通的中年女性,没有Papi酱的才华、罗振宇的视野、罗永浩的口才、咪蒙及MC天佑的另出蹊径,能把个人品牌运营到这种规模,并且数千人用自己的血汗钱(工资收入)为其投资,应该说她是极其成功的。(如果个人品牌能套现,估计估值也不会低)
  直到今天,还有以前的老手下说,何 那么有钱,不会在乎这点小钱的,我们的钱肯定能拿回来。然而,笔者曾经在同等规模的企业负责过工会、食堂、基建等工作,清楚的知道,管理八万人的衣食住行,是极其繁琐的,繁琐到绝大多数人无法忍受的程度,家里有两个以上孩子的朋友可以臆想一下。以笔者经验,从事极其繁琐且殊乏成就感的工作,并且能长期坚持的,或另有所图,或胸怀大爱。何雪梅属于哪一种,笔者不便妄自猜测。


  文章点到为止,何雪梅违法违纪,骗取大家的血汗钱,是极其可耻的。然而,在科技飞速发展、观念快速迭代、企业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的今天,年轻人得好好想想两个问题:
  1、到底什么样的投资是真正靠谱的?
  2、我们该如何创造我们自己的个人品牌,并合法的用其盈利?
  如果大家喜欢本文,找时间我再扩展这两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