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板的思维原来是这样—“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十七

 于兆鹏 2021-06-01

老板的思维原来是这样

楚汉对峙相持的时候,诸侯各怀心思。魏王豹不服刘邦,叛汉联楚。刘邦派韩信为帅,曹参、灌婴为将,征讨魏地。韩信出征后,刘邦询问魏王派何人为帅,回答说是柏直,刘邦笑着说柏直乳臭未干,怎是韩信对手。又问谁是骑兵和步兵将领。回答说是冯敬和项它,刘邦接着分析冯敬是前秦故将冯无择的儿子,有贤名,但少战略,不是灌婴的对手;项它也不是曹参的对手。事实证明刘邦预料得很准。

我们再来看看韩信,韩信到了临晋津(今西安东北方,是重要的黄河渡口),就亲自查地形,探听到夏阳津只有少量驻兵把守,就定出了佯攻临晋,实击夏阳的计策,后来出奇不意,大获全胜。韩信占有魏地后,又向刘邦献策,让刘邦在荥阳拖住项羽,韩信领兵先攻赵地(地图上的代王和常山王的封地)、再攻燕地、接下来攻齐地(济北王、齐王和胶东王的封地),平定东北,形成对项羽楚地的合围之势,居高临下,共击项羽。刘邦二话没说就给韩信三万人,采纳了他的计划。我们探讨一下,韩信实际上原来做项目经理,后来做项目总监,而刘邦则是老板,项目经理、项目总监与老板的思维有什么不同?


从这个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刘邦作为一个集团老总与韩信这个项目总监思维的差别。刘邦对业务不是很精通,但是他很会识人,也会用人。刘邦判断项目成功的依据并不是项目的事,而是做项目的人:韩信、曹参、灌婴这些项目总监或项目经理都比对手的项目人员要强,因此他料定这个项目必胜。

而韩信则不然,由于他是项目经理出身,因此像勘察地形、谋划战术这种技术活是不在话下的,而且韩信比其他的项目经理更胜一筹,他能从集团的战略角度思考问题,并形成一系列的项目组合支持战略的发展:占领赵地、燕地、齐地等东北方,对项羽形成合围之势。

所以从刘邦和韩信两人的思维差异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项目经理最基本的就是把每次战斗的战术打好,但这并不够。如果你想从项目经理继续发展为项目总监,就需要研究集团战略,分析老板的需求和竞争对手态势,从而制定出有效的项目组合来支持战略发展。但如果你想做老板,必须要有人力资源的思维,研究人、用好人,而不是单纯地关注项目和事情。因此这是我们从中所学到的关键点。

请思考:你觉得项羽是老板思维,还是项目经理思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