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匙羹藤

 gxs360 2021-06-01

折叠 编辑本段 基本信息

​种中文名:匙羹藤

匙羹藤匙羹藤种拉丁名:Gymnema sylvestre (Retz.) Schult.

科中文名:萝藦科

科拉丁名:Asclepiadaceae

属中文名:匙羹藤属

属拉丁名:Gymnema

国内分布: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台湾 匙羹藤匙羹藤

国外分布: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热带非洲

海 拔:100-1000

中国植物志:63:418

英文植物志:16:238

折叠 编辑本段 品种详细特征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门

门英文名

Angiospermae

纲中文名

单子叶植物纲

纲英文名

Monocotyledoneae

目中文名

百合目

目英文名

Lilliflorae (Liliales)

科中文名

萝摩科

科拉丁名

Asclepiadaceae

属中文名

匙羹藤属

属拉丁名

Gymnema

种中文名

匙羹藤

海拔下限

40

海拔上限

1300

是否中国特有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

大洋洲; 大洋洲热带; 非洲热带; 亚洲热带; 印度尼西亚

折叠 编辑本段 植物形态

匙羹藤匙羹藤木质藤本,长达4米,具乳汁;茎皮灰褐色,具皮孔,幼枝被微毛,老渐无毛。叶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8厘米,宽1.5-4厘米,仅叶脉上被微毛;侧脉每边4-5条,弯拱上升;叶柄长3-10毫米,被短柔毛,顶端具丛生腺体。聚伞花序伞形状,腋生,比叶为短;花序梗长2-5毫米,被短柔毛;花梗长2-3毫米,纤细,被短柔毛;花小,绿白色,长和宽约2毫米;花萼裂片卵圆形,钝头,被缘毛,花萼内面基部有5个腺体;花冠绿白色,钟状,裂片卵圆形,钝头,略向右覆盖;副花冠着生于花冠裂片湾缺下,厚而成硬条带;雄蕊着生于花冠筒的基部;花药长圆形,顶端具膜片;花粉块长圆形,直立;柱头宽而短圆锥状,伸出花药之外。蓇葖卵状披针形,长5-9厘米,基部宽2厘米,基部膨大,顶部渐尖,外果皮硬,无毛;种子卵圆形,薄而凹陷,顶端截形或钝,基部圆形,有薄边,顶端轮生的种毛白色绢质;种毛长3.5厘米。花期5-9月,果期10月-翌年1月。

折叠 编辑本段 药理作用

【别名】武靴藤、金刚藤、蛇天角、饭杓藤

【来源】萝藦科匙羹藤属植物匙羹藤Gymnema sylvestre (Retz.) Schult.[G. alterniflorum (Lour.) Merr.],以根及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痈疖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0.3~1两。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1]

匙羹藤:来源于萝摩科植物匙羹藤的干燥茎及叶,又称武靴藤,羊角藤,金刚藤。分布于印度,越南及我国的广西等地。匙羹藤在民间应用已久,印度民间用于抗肿瘤,解疟,利尿及降血糖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匙羹藤有降血糖及抑制甜味反应等作用,在日本,美国,欧洲申请有20多项专利。匙羹藤性平,味苦,具祛风凉血,消肿止痛,健胃利尿之功效。用于风寒湿痹,糖尿病,脉管炎等。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其具有降血糖、抑制甜味反应等作用。匙羹藤可以抑制吃甜食的欲望、抑制身体对糖的吸收,降低血糖,帮助修复胰脏受损细胞,改善胰岛素的分泌量。

折叠 编辑本段 降糖功能

匙羹藤对肝糖的降低效果匙羹藤对肝糖的降低效果多数临床研究表明匙羹藤降糖作用原理主要表现在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同时抑制肝糖原的分解、降低肝糖原、促进糖酵解,增加外围组织和靶器官对葡萄糖的利用、对胰岛细胞的保护与修复作用、增加胰岛细胞的合成和分泌作用、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抑制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的分泌、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抑制小肠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和消化及调节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

主要表现为:

刺激胰岛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作用于胰腺,促进胰岛β-细胞产生胰岛素的细胞)

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胰岛素介导葡萄糖摄取酶和磷酸化酶的活性,降低糖异生酶和山梨醇脱氢酶

抑制肠道在消化过程中对糖分子的吸收,从而有效地降低糖的吸收,改变血糖含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