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 心中有梦想 眼中有温柔 脑中有哲学 
● 作者 |橙子 ● 来源公号|正经婶儿 昨天,北大数学老师韦东奕接受了一个采访,意外出圈了。第49届、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满分、金牌第一名,同时也是2013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华罗庚奖金奖获奖者,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陈省身奖金奖获奖者,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周炜良奖银奖获奖者,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林家翘奖金奖获奖者,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许宝騄奖金奖获奖者,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个人全能奖,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金奖获得者。 其实,韦东奕的成长经历很简单,没有课外补习班,也没有鸡娃牛娃,完全就是因为家庭的熏陶。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韦东奕一睁眼,看到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数学书。小学时,学校老师让同学们拿课外书来读,其他人读的是四大名著、格林童话。唯有韦东奕一本正经的读着《华罗庚数学学校》,与周围的同学格格不入。韦东奕也坦言,书里都是数学题,说读还谈不上,只能算是消遣。彼时这道数学题,国家队的老师3个小时才求解,而韦东奕只用了2个小时!他的天赋也被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张永华老师所注意,并且准许他破格进入附中奥数班进行试学。数学联赛山东省冠军、数学奥林匹克金牌就不说了,在奥数班学习一年后,韦东奕得到了一个代表国家参加第49届IMO国际数学竞赛的机会。IMO一直被认为是五大学科竞赛中,含金量最高的比赛。而当年6道大题中,难度最大的题目是压轴的平面几何题,韦东奕居然是用「纯代数」的方法解出来的。 一年后,韦东奕再次参加了第50届IMO,依然夺冠。他解题的许多方法都是自创的,比标准答案还要简洁的多,被誉为“韦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比赛上,韦东奕击败了7岁自学微积分、12岁拿到IMO金牌的数学竞赛史传奇陶哲轩。看不懂没关系,因为这时候的韦东奕就已经招进了北大。一直到今天,数学竞赛界的选手都要感谢当年北大的“英明决策”,否则很多选手都“无出头日”。这个比赛是水平最高、难度最大的大学数学竞赛,也是各大名校之间的荣誉之战。竞赛共有“分析与微分方程” “几何与拓扑” “代数、组合与数论” “计算、统计与应用数学”四个方面的考核。对应分别设立“华罗庚奖” “陈省身奖” “周炜良奖” “许宝騄—林家翘奖”。而一直以来,这些奖项都是由北大的老对手清华包揽的。但没想到,受命出战的韦东奕一举拿下除代数外,“分析、几何、概率、应用”四项金奖及个人全能金奖。加上他大二时就已经拿到的代数金奖,韦东奕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丘奖”大满贯选手。2014年,韦东奕毕业手续还没办全,哈佛就找了上来:2019年,完成博士后工作的他,成为了北大数学系的助理教授。这也意味着,他只用了八年就完成了本硕博的全部课程。目前,韦东奕已经发表了25篇论文,其中多篇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上。比如这篇“二维不可压缩欧拉方程的线性阻尼问题”,已经被国际顶尖数学期刊Comm. Pure Appl. Math.接受发表。顶着数学天才、韦神的光环,韦东奕难免被人误解为书呆子。比如在论坛上,有人说他只会做数学题,基本语言逻辑都不会。虽然说得有些夸张,但从采访来看,韦东奕说话语速比较快,而且嘴部动作小,还是有点害羞的。对于他的这个“缺点”,很早之前,张永华老师也表示过自己的担忧:数学大师和数学家是不同的,前者除了科研能力,还需要优秀的人品、健全的性格和有质量的生活,我希望韦东奕成为前者。确实,竞赛和学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竞赛考察的是技巧,而学术重探索。不过目前看来,韦东奕的人际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韦东奕这个人真的没有什么不正常的,除了他的数学太强了。”关于吃馒头喝矿泉水,也不全是因为节俭,而是单纯喜欢吃素。当然,如果非说韦东奕有什么被同学讨厌的地方,那就是:因为他太耿直了,学不会撒谎,所以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玩狼人杀。很多人说,走红的韦东奕让我们看到了,没有躺平的年轻人有多酷。从初中到大学,从数学爱好者,到一代传奇,韦东奕的身上一直有一种执念和精神。毕竟,一个理性文明的社会,追求真才实学的人生,是不会轻易选择躺平的。当然,我们可以不用像韦东奕一样研究高大上的数学题,但我们可以找到合适自己的目标。而能成为伟大的人,前提就是先要看清自己的渺小,才能懂得追求广阔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