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比亚的前世今生:这个非洲曾经最富裕的国家利比亚,如今怎么样了?

 世界历史网 2021-06-01

2011年,利比亚国内战争爆发,反对派在西方国家的援助下,迅速占据优势,取得了胜利。一代中东强人卡扎菲最终倒在了国民的脚下。利比亚人民雀跃欢呼,他们获得了自由,美好的生活画卷,似乎正在徐徐展开。

然而,十年过去了,利比亚国内依旧动荡不安,不同势力之间时有交火,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法保证,所谓的美好生活只是镜中水月。利比亚人均GDP七千美元,世界排名百名左右。可在几十年前,它曾经无比辉煌,堆金积玉,财大气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非洲首富,人均GDP甚至一度高于日本

卡扎菲时期的利比亚,不但人均收入高,而且福利也好到令人欣羡。全民享受免费医疗和教育,政府对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实行价格补贴,居民们都住上了楼房,有相当数量的家庭坐上了小轿车。

利比亚首都黎波里和重要城市班加西,建造了数万套安居住宅作为保障性住房,只要是成家立业的利比亚人都可以申请住房,而且价格低廉。使用固定电话进行国内通话是免费的,在2010年的时候,手机覆盖率达到了惊人的103%。

然而,成也卡扎菲,败也卡扎菲,利比亚是独裁国家,卡扎菲拥有绝对主导权,他的个人意志决定了国家的方向。利比亚曾有两次机会更上一层楼,完成国家蜕变,可惜最终都毁于卡扎菲的个人野心。

第一次黄金期——上世纪70年代利比亚因为石油危机而暴富,可惜不仅未能抓住机遇完成工业化,反而因为卡扎菲个人的大阿拉伯世界梦,耗费了国家太多精力,错失了第一次晋级的机会。

利比亚位于北非,北面是温暖的地中海,南边是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地理位置其实不错。利比亚属于大中东地区,这个地区本来很穷,国民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后来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在中东各国发现了石油,大家的日子就好过了。但由于中东地区石油太丰富,开采又太容易,各国搞竞争,石油价格一直被压制。

各国一合计,这样不对,大家都是阿拉伯人,互相竞争压低油价这种事不能再做了,不能便宜了西方人。于是大家抱团联合抵抗西方,合谋一起赚大钱,他们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欧佩克。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了。一群阿拉伯国家围殴以色列,一开始人多势众占得上风,可惜美国及时出手帮助以色列。最终以色列反败为胜,阿拉伯各国损失惨重。

到手的胜利就这样丢了,自己还被打得这么惨,中东石油输出国暴怒了,开始疯狂地集体减产,使得石油价格从1973年底起疯涨数倍,直接引爆了二战后西方世界第一次经济大危机。美国、欧洲纷纷被拉下水,整个西方世界一片萧条,美国人排起长队在加油站等待加油的画面,定格成为当年的经典。

这期间,中东各国大发横财,利比亚自然也不例外,国家收入火箭一样直上云霄。到了1980年,利比亚人均GDP已高达11000美元,是当时中国的整整56倍利比亚成为非洲首富,一只脚已然踏入发达国家行列。

1980年的1.1万美元,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那时,我国人均GDP仅有194美元,韩国也就1715美元,被喻为“东方之珠”的香港有5700美元,哪怕顶级发达国家美法德,人均GDP也就比利比亚高出2000美元

在美国陷入越战泥潭之际,卡扎菲深感机不可失,在1973年9月1日,果断宣布将美国石油公司51%的股份收归国有。最绝的是,一分钱都没有补偿给对方,没收得干干净净

卡扎菲不愧是个狠角色,但是这般胆大妄为,难道不怕美国人报复吗?美国人自然是想报复,无奈分身乏术。那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淖,国内经济疲软,无力在北非开辟第二战场。再者说,利比亚当时还是苏联的小弟,对利比亚贸然动手,会招致苏联不可预测的反应。

天时地利人和,多么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惜,利比亚错失了。没有专心发展工业,完成产业升级;而是四处搞事情,卡扎菲甚至野心勃勃,幻想要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成为世界一级。

恰好一直跟以色列过不去的埃及,觉得硬刚下去于己无益,宣布和以色列和解。此事引起了轩然大波,阿拉伯各国指责埃及“背信弃义”,卡拉菲觉得机会来了,挺身而出,表示愿意成为新的“带头大哥”,继续与以色列作对。

连中东大国埃及和伊朗都奈何不了有美国撑腰的以色列,人口区区几百万的利比亚居然敢夸下海口,注定只能是痴人说梦。进入八十年代,油价迅速回落,缓过劲来的美国又制裁比利亚。比利亚财政收入大减,又被各国孤立,最终遗憾错失了第一次成为先进国家的机会。

本世纪头十年,利比亚迎来第二个黄金期。一方面美国放松了制裁,另一方面油价再次飙升,利比亚再次富裕了起来。

这段时期,卡扎菲也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对国内企业私有化,并大量引入外资,特别是西方的资本。在第一轮石油勘探公开招标中,美国公司中标15块中的11块。一看卡扎菲这么上道,美国就势放松了制裁,比利亚重新融入全球。

2003年之后,国际油价开始新一轮上涨,最高飙升到147美元的天价。得益于此,利比亚经济再次腾飞了。GDP从2005年的205亿美元,飞升到2008年的871亿美元,短短三年,经济总量增长了324%

伴随着钱包再次鼓起来,卡扎菲个人野心再一次膨胀了。这一次他吸取了教训,中东富国强手如林,难以出头;但利比亚除了是阿拉伯国家,还是非洲国家。非洲还不富裕,特别是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是全世界最穷的地方。跟非洲国家一比,利比亚就是高富帅。

利比亚一方面援助非洲穷国,另一方面充当和事佬,调停各处纷争。爱与和平永远都比暴力更得人心,卡扎菲在非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在他的推动下,2002年非洲联盟成立。卡扎菲高喊“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获得非洲人民的热烈拥护。2008年更是被非洲的国王和酋长们封为“万王之王”,风头一时无二

有150万非洲移民涌入利比亚,这些人为利比亚的建设提供了最为廉价的劳动力。要知道利比亚全国也才600万人。非洲人外出打工从此有了第二选择,不一定非要跑去欧洲,利比亚也很不错啊。

形势似乎一片大好,然而此时卡扎菲被财富迷了眼,没有看到国内严重的财富分配问题。利比亚是一个由部落组成的国家,各部落之间争权夺利,贫富差距很大。卡扎菲所在的部落自然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垄断了国家大部分的财富。在油价高的时候,你吃肉,大家至少都有汤喝,国家还稳得住。但是2008年之后,油价下跌,各种矛盾激发,国家陷入内乱。

而这一次,卡扎菲因为嚣张,得罪了世界上所有大国。利比亚陷入内乱后,没人伸手相助,西方世界反而大量支援反对派。最终卡扎菲的独裁统治被推翻,自己也死于非命。

如果利比亚能够利用这十年,解决国内财富分配问题,不在世界上兴风作浪,不得罪大国。在国内进行经济转型,利用非洲人多、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完全可以发展制造业和金融业,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利比亚毕竟人少,完全有机会进入先进国家,可惜最终结局潦草,令人不胜唏嘘。

调转头来看现在的利比亚,国民生活远不如卡扎菲时代,不仅国家经济崩溃,就连国家权力到现在都没有完全实现统一,国家东西分裂。不仅如此,利比亚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经济收入严重低下,许多利比亚人不得不卖车卖房,甚至卖妻卖子来维持生计。

时至今日,这种乱象依旧持续在利比亚国家社会中不断发酵爆发。追溯这场变乱的本源,除了国外政治势力的阴谋策动外,利比亚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为后世的变乱埋下了祸根。

利比亚?民族国家

众所周知,今日大部份的现代国家都是基于近代历史上的民族国家理论而构建起来的,而构建一个民族的关键是营造一个具有相似历史记忆与文化符号的想象的共同体。大多数亚非拉国家的国家构建都是内部民族主义力量推动完成的,但在阿拉伯国家构建中,尽管民族主义精 英也在起着重要作用,大国的外在影响更为明显。利比亚的国家构建则是阿拉伯国家中的典型代表,它是大国博弈过程中最后由联合国“制造出来”的国家。

从未统一的国家

利比亚地处阿拉伯半岛、非洲与地中海的边缘区域。东部为昔兰尼加,西部是的黎波里塔尼亚,西南部是费赞。但三者之间有沙漠阻隔、交往不便,而且各自分立。无论是早期的罗马人还是后来的土耳其人,他们都将今天利比亚境内的各个区域当作互相独立的版块,历史上的利比亚从未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政治共同体。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割裂,利比亚的东西部地区分别与埃及西亚地区、马格里布地区(突尼斯、阿尔及利亚)联系紧密,彼此之间却联系甚少,可以说,利比亚一直处于被马格里布国家和埃及西亚国家利益伸张的离心结构中。

图/利比亚三大区域

在地缘的撕裂下,利比亚成为了一个典型的部族国家。部族既是利比亚强大的社会组织,也是模糊的政治单元以及政治合法性的来源,这种社会组织在伊斯兰教进入之后又披上了极为浓厚的宗教色彩。

偶然的制造

20世纪初,统一后的意大利国家希望在非洲寻找自己的地盘,于是希望在利比亚建立自己的“第四海岸”,悍然发动侵略战役。在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以失败告终后,本土的昔兰尼加赛努西教团以“圣战”名义发起了规模较大的抵抗运动。

奥斯曼帝国灭亡后,1913年,赛义德·艾哈迈德成立赛努西宗教国家并对意大利入侵者采取“吉哈德”(jihad)圣战,通过开展游击战与意大利周旋,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的世俗力量也在积极抵抗意大利的侵略,甚至在1918年建立了的黎波里共和国(后被墨索里尼取缔解散)。在外敌入侵的背景下,利比亚人逐渐开始谋求独立。

图/利比亚宗教仪式

二战结束战后,利比亚的地缘政治博弈更为激烈,英国作为战胜国暂时接管了利比亚的行政权力,法国人则对利比亚南部的费赞沙漠地区视作己有,美国和苏联则想在利比亚分一杯羹,处于几个大国利益博弈与权力制衡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大会经过多次协商会谈,最终确定了利比亚的独立地位。

1949年7月,昔兰尼加的宗教团体领袖伊德里斯在马纳尔王宫宣布昔兰尼加独立,并担任埃米尔。昔兰尼加在英国的支持下实现独立,但英国人仍保留了立法和外交权。1951年12月伊德里斯赢得了三个地区民族主义力量和部族的支持,最终建立了利比亚联合王国。

这样的结局看似美好,实际上却暴露了利比亚社会的眼中问题,基层部族力量下利比亚人很难组建起权力集中的中央政府力量,而东西部地区来自世俗力量与宗教力量的矛盾并未彻底解决,最终为今天利比亚危机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最后,利比亚的将来会怎样?

九年前,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民主和自由”之名推翻卡扎菲政权的时候,利比亚人民曾经无限畅想过自己将会拥有怎样的美好未来。

但可能最狂野的想象也不会料到,有一天,这个已探明石油储量非洲第一的产油国竟然会经历油荒——武装冲突导致的石油停产让排队数小时就为了加上一箱油成为一种日常;这个人均收入一度位列非洲第一的富国还会遇上钱荒——东西部政权内斗带来的现钞短缺让老百姓的存款成为了账户上取不出来的一堆数字。那用刷卡或电子支付不行吗?对于一个一天多数时间都在停电的国家来说,这显然是想多了。

但只要一提起脑袋上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落下民兵组织火拼时胡乱射出的炮弹这事,上面说的这些又立马成为了不值一提的小事。

我曾在14年和16年两次前往利比亚采访,最深刻的感受之一,无疑是随着开始逐步意识到这个“美好未来”竟然是如此的不堪,怀念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人也是越来越多。

△网上流传的一组非常著名的照片。一位利比亚青年将自己在利比亚多地相隔18年拍摄的照片成组晒出,引发了众多亲历这场利比亚之变的人们的唏嘘和感慨。当你细看照片上标注的年份数字时,你是否也能体会这份希望时光还能倒流的哀伤?

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在大方向上其实一直是照着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社会给出的那套西方民主模式的路子在走。但蹉跎将近十年,国家统一进程却依然眉目不清。这也让有些人终于意识到,西方的那一套至少目前在利比亚根本行不通,因为利比亚的社会结构并不具备民主转型的条件。

想明白这一点的人当中有一个叫哈夫塔尔——利比亚“国民军”领导人、同时也曾经是卡扎菲的老部下。于是乎在去年,他下定决心效仿卡扎菲当年的路数,用强硬手段来彻底收拾干净利比亚如今的烂摊子。但就在他眼看立马要拿下的黎波里完成计划的关键时刻,某地区强国的强势介入瞬间扭转了战局。而当他的部队被对方更为先进的无人机和导弹打得丢盔弃甲差点连原先的地盘都要丧失殆尽时,幸亏另一地区强国及时出手并撂下狠话,才暂时稳住了局面。

所有目睹这一出大戏的利比亚人,包括国际社会的诸多看客,此时才突然意识到,原来哈夫塔尔真正的对手其实既不是利比亚国内的伊斯兰势力也不是西部的民族团结政府,而是站在它们背后的那些地区强国以及某些更厉害的超级大国。而与此同时,哈夫塔尔也同样只是一个需要依靠身后外国势力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的临时代理人。

△英国《卫报》:“特朗普助手在餐巾纸上画出将利比亚一分为三的解决方案”。根据目前媒体公布的信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外交政策上的前助手塞巴斯蒂安·高尔基最早提出了划分利比亚这一解决方案。2017年,他曾在一张餐巾纸上画出了一个分为三个区域的利比亚地图,并称这是解决利比亚冲突的唯一途径。

事实上,将利比亚重新分成三个国家以解决利比亚问题的这一设想,已经以非正式的形式存在了很久。而且各类信息显示,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解决利比亚问题的参与方都已经认真研究过这种方案的可行性。虽然所有相关方面对外均对此表示否认,但有分析认为,原因只是在于没有人想被冠以“分裂利比亚的罪人”这一名号,但有关这一方案的传闻不断在不同场合传出,这本身已经证明了这一设想的实际存在。试想,如果利比亚问题继续久拖不决,而利比亚各派背后的外国势力若能通过三分利比亚的方案实现各取所需并在利益分配方面达成一致,那么可以想见的是,利比亚注定早晚将会进入这样的局面,因为弱国从来就不会真正拥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

谁也无法预测三分利比亚的方案是否会成为利比亚人民苦难的终点,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切都还需要时间。而在到达那个或许还有的光明美好的未来之前,独自在这漫漫长夜中忍受黑暗煎熬的,只有这片土地上那无辜和单纯的人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