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雄逐鹿十万亿市场,为什么养老社区保险公司做最合适?

 保观 2021-06-01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全国人口共14.1亿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2.64亿,65岁及以上人口有1.9亿,占13.5%,相比1991年增加了1.22亿人。养老市场已经成为巨大风口。

5月9日,中国平安发布“平安臻颐年”康养品牌及首个高端产品线“颐年城”,主要通过“金融+医疗+康养”结合的发展模式,整合平安在金融、医疗与科技领域的优势资源,布局康养产业,打造有品质的康养服务。

根据市场人员透露,平安这一次发布的高端养老计划的价格在1000万元,大概率跟泰康的幸福有约、太平的梧桐人家类似,购买1000万(年交100万,10年交)的年金/寿险,获得养老社区的入住资格。从价格来看,平安这次的养老产品远高于泰康和太平,但据悉首期放出的百余个名额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被抢购一空,市场的旺盛需求不禁让人吃惊。

保险公司介入养老市场早已不是新鲜事,泰康、太平等行业先驱已在养老市场深耕多年,作为保险业的绝对龙头,平安的入场开启了保险公司在养老市场的新纪元,那么为何有如此之多的保险公司要介入养老市场,保险公司该如何发挥,本文带你解析。

巨头纷纷跑步进场,养老社区现在有多火?

养老市场绝对是目前最火热的市场,甚至没有之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全国人口共14.1亿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2.64亿,65岁及以上人口有1.9亿,占13.5%,相比1991年增加了1.22亿人。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如果要分老龄化的程度高低,国际公认标准是,65岁以上人口占比7%-14%为轻度老龄化,14%-20%为中度老龄化,21%-40%为重度老龄化。也就是说,中国已经站在了中度老龄化的边缘。由此,养老社区的建设和运营逐渐成为了近几年资本热衷的风口。

国内布局养老社区不仅保险机构,还包括地产、医养等领域的企业。有专家认为,过去我国形成的大型CCRC(持续照料型)养老社区不能覆盖主要养老消费需求。要让养老更加普惠,需要进一步明确金融政策,比如,引入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房地产资产证券化),将养老服务领域资产盘活,提升投入资金的收益性。

此外,如武汉市则是直接由政府出面新建养老服务中心,包括探索“平台、机构、社区、居家照护床位”联动的人工智能养老模式,创建人工智能养老机构和人工智能养老社区,设置50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等。

由于目前REITs模式在我国并未成熟,所以目前主要布局养老社区的企业还是以保险、地产公司为主。

对于老年人来说,晚年的生活品质大于一切,这其中就包括了住房需求、医疗需求、陪伴需求,所以养老社区的建立对承建方以及运营方的要求其实很高。

目前国内养老社区建设走在最前面的当属泰康,自2007年确定深耕寿险产业链,提出建设养老社区战略,泰康已经完成了全国22个养老社区的建立,基本完成了版图的覆盖。

 图片来源:泰康官网

而泰康在这些年摸索出的“三级医院临床治疗+社区医疗中心+CCRC养老社区”三层医养护康服务体系也已经经过了市场的检验。

早在2016年,泰康人寿就布局医疗生态,斥资40亿元,在武汉建立了一所拥有1100张床位的综合医院。截止2019年,泰康旗下已经有14家三甲医院。而作为业内龙头,平安虽然很早布局医疗板块,但几乎都是线上医疗,真正运营的线下医院却不多,其中平安好医生是最重要的一块布局。

不过就在平安“颐年城”发布的不到半个月前,平安宣布收购方正,而方正旗下最重要的一块资产就是北大医疗,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北大医疗集团拥有11家医疗机构,10000张床位,旗下北大国际医院拥有1800张床位,60余个医疗临床一级科室,是国内医院信息系统最早达到美国医疗七级医院。

在拥有了线下的医疗资源后,凭借平安的品牌力和运营能力,我们相信平安在养老产业上具备拍马赶上的可能性。

其他龙头保险公司中,中国人寿 2015 年开始布局养老社区,深圳的普惠型养老项目颐康之家(福保社区和康欣社区)已开始运营,高端养老养生项目中,苏州的国寿· 嘉园雅境在 2019 年12月已开始运营,三亚的国寿嘉园·逸境也即将开始运营,北京和天津的项目还在建设中,此外海南的乐城馨苑康养中心也还在建设中;新华保险在2012年布局养老社区,目前北京的莲花池项目和海南的博鳌项目已分别在 2017 年和2019年投入运营,北京的延庆项目仍在建设中;中国太平从2014 年开始在上海建设乐享家梧桐人家项目,该项目已于2019 年11月开始运营, 此外太平与第三方合作的几个度假型养老项目也有部分已开始运营;中国太保从2018年开始布局养老社区,目前成都、大理和杭州的项目均还在建设中。除龙头险企外,恒大人寿、合众人寿和光大永明等中大型保险近年来也对养老社区有所布局,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养老社区用户的争夺,一定非常激烈。

图片来源:兴业证券

 为什么做养老社区,保险公司最合适?

保观认为,保险公司身上有太多的基因适合去做养老社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投资大,回报周期长

首先,养老社区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一般来说,入住养老社区的老年人群经济水平都不会低,所以对社区建设的标准就相对较高。

加上目前养老社区的建设还处于探索中,一二线城市成为试点的领头城市,而这些城市地价本来就贵,这就进一步抬升了社区的建设成本,导致社区的回报周期非常长,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地产商很难在养老社区市场有所作为的原因,因为房地产目前处于高周转的状态,现金流根本支撑不起这类长周期的项目。

手握重金的保险公司天然适配

而保险公司就不同了,从资金层面来看,保险公司有天然的长资金,成本又低,完全可以用来投资这种市场前景宽广、确定性强但又需要大笔长期资金投入的产业。从业务层面来看,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在养老社区采用的是购买年金/寿险的方式来锁定入住名额,泰康的具体方案是:

至80岁前保证入住权:

10年及以下缴总保费≥200万,15年缴总保费≥225万,20年缴总保费≥300万

终身保证入住权:

10年及以下缴总保费≥300万,15年缴总保费≥450万,20年缴总保费≥600万

而太平、平安推出的养老产品大多相似,都是用一份高保费的年金险保单来锁定入住名额。我们这里可以有一个设想,如果用户从60岁开始领取年金,而这笔钱实际上正好可以用来支付在养老社区的各项费用,那就意味着这笔钱在保险公司可以产生内部循环而不外流,这对保险公司的资产端构成极大的利好。

转型关口,急需保费新突破点

其次,目前国内的保险业处于转型的关口,特别是线下传统保险公司,从2018年起,保险行业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保费低增长,亟需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而养老系列中附带的年金产品具有保费高、保单周期长的特点,完全有希望成为线下传统险企的保费增长的新起点。

最后,保险公司作为医疗支付方的特点天然支撑他们去做养老产业,我们在前面提到了老年人最重要的一块就是医疗需求,这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而保险公司常年与医院打交道,同时自身也有医疗机构的布局,所以保险公司做这一块,契合度非常高。

美国养老社区模式

投资方、承建商、运营商三者整合,定位更清晰

目前国外的保险公司直接自建养老社区的案例还相对较少。美国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渠道以间接投资为主,保险公司大都不直接参与养老社区开发建设。美国保险机构进军养老地产业主要通过投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和运营商的方式拥有养老地产。

美国养老社区基金模式运作的主体多为上市公司。其主要模式为:在上市前先发起并且建立私募基金,对于管理则由发起人成立专门的监管公司来实施。同时,双方协作进行养老项目的相关问题,例如投资和开发以及运营、管理等。在运作初期,分别与健康、医疗等机构合资成立运营公司,打造综合养老服务的集团公司,并最终通过整合进行整体上市。这种模式的可控性较好,适用性较广。

Brookdale 养老社区是典型代表。著名投资公司堡垒投资集团是此养老社区的主要投资者。在开发开始阶段,公司通过多种渠道成立合资公司,然后控股、收购各种类型的不同养老社区,将自身打造成为综合的养老服务提供商。最终,公司通过对各个养老社区的整合、上市,实现了投资资金的获利退出。

截止至 2019 年末,Brookdale共管理 763 个社区。按照社区类型分类,Brookdale 管理的社区可分为独立社区、协助社区(含记忆照护)、持续照护型社区(CCRC)和提供第三方管理服务的社区,占比分别为 8.9%、75.1%、2.9%和 13.1%,可以看到协助社区占据了主要部分;按产权分类,自建社区占比为 43.3%、租赁社区占比为 43.6%、提供第三方管理服务的社区占比为 13.1%。

收入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社区的居住和服务费用,包括了自有和租赁的社区中客户交纳的租金和健康管理费用等,该部分占营业收入的约 80%,其中协助社区贡献的收入超过一半;第二部分收入为第三方社区的管理费用(不承担运营风险,只收入固定比例的管理费);第三部分为费用补偿,主要为 Brookdale 管理第三方社区时发生的不应该 Brookdale 承担的费用,Brookdale 先支付了这部分的费用,第三方社区的拥有者之后将这些费用返还给 Brookdale。

图片来源:兴业证券(单位:亿美元)

总体来看,美国的养老地产不是一种收费模式,而是一个由投资方和承建商以及运营商三者整合的生态体系。相比之下,我国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各家公司对于各自的定位不清晰,彼此之间更没有有效的合作。这就导致了在我国的养老地产实际开发、运营过程中,专业运营商以及投资人都非常缺乏。要想中国的养老地产行业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一个合理并且有效的养老金融生态体系是必须的前提。

国内外的情况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这也导致了我们不可能去完全的参考国外的模式,但随着这么多巨头的进场,以及养老产业的刚需性,我们也相信国内险企会走出一条适合国内情况的道路,而健康和养老产业,也将成为未来十年保险行业的重要增量。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保观行业报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