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县大葱在西安遭到“炮轰”,女县长慷慨陈词讨回公道

 昵称5638494 2021-06-01

这是本人生教科书

——再读郭玉贤君的《流年光影》

作者 问 墨

郭玉贤君的这本《流年光影》,是她用自己独特的语言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读她这本书,如同聆听作曲家哼唱他的作品,虽没有歌唱演员声调那样的亮丽圆润,但那情感饱满的韵味却是他们那些人无法可及的,让人听来隽永而悠长。

四、天上掉下“乌纱帽”

郭老师被“逼.上梁山”当上了侯坊公社党委书记兼主任。她平生第一-次主政地方一把手,又是女性,生怕干不好。她凭着前几年任职副主任对侯坊公社基本情况的了解,凭着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凭着对侯坊人的深厚感情,扎扎实实地忘我工作,著写了她人生主政基层一把手的灿烂,如果说我的郭老师是一只搏击长空的雄鹰 ,那么她侯坊任职的几年就是她在职场苦练翱翔能力的几年。

华县大葱在西安遭到“炮轰”,女县长慷慨陈词讨回公道

原来的侯坊公社政府驻地 刘焕民摄

人沿渭河而居,地沿渭河而种是侯坊的地理特点,她时刻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工作首位。

1975年秋雨连绵,石堤河水暴涨,她踏着泥泞沿着渭河大坝巡查,渭河汪洋一片,与侯坊比邻的辛庄公社'围堤'内的庄稼被淹,侯坊这边却庄稼完好。她看见公社十几位干部站在辛庄小围堤地界齐腰深的水里打水桩,拉草袋,压树枝,封堵一段快要决口的围堤。这时,正值农历9月,又多日阴雨,天气变得格外寒冷,水里更是冰冷刺骨,只见他们一个个脸色紫青,咬牙拼搏。她心生感动,赶忙派随行干部买来白酒和蒸馍,让上堤的同志驱寒充饥。她心想,“如果县上表彰奖励侯坊的防汛工作,上台领奖的最应该是他们,而不是我这个党委书记或其他人。”

巡查一夜刚要回公社吃饭,走到公社门口,一个巡查员上气不接下气地迎面跑来,“郭书记,我正在找你,石堤河弥家段西岸有裂缝,很有可能要出问题!”那年代,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下雨天道路泥泞,自行车骑不成,只有靠两条腿,人与人的联系只能是面对面口头交流。听到报告,她急忙转身跑向遇险堤段,沿堤岸向下巡查,下行两米多,他们三人同时感到脚下堤岸下陷,她身边的两个年轻人反应快,一左一右拽着她胳膊大步把她往堤上拉,这时她已感到两脚腾空,刚到堤上,脚下20多米长的半拉子堤岸就被滚滚急流冲走。

情况万分危急,倘若这段堤完全决口,渭河水将会倒流,侯坊人必遭祸殃。紧急关头,贾家、刘家两个大队的书记、副书记带领群众跳下水去,人靠人,手拉手组成人墙,挡住急流。同时,她带领其他群众在他们身后打桩,压树枝和草袋,经过几个小时的紧急抢险,免去了一场灾难。

防汛的这一年,她驻队在相对落后的贾家大队谢家堡生产队,住在一位独身军属老大娘家,早出晚归,紧张得跟打仗一样,那里有险情,她就往那里跑。多少个夜晚她身没挨过床板,不分昼夜地忙碌。嗓子急性发炎,好几天几乎发不出声来,和人交谈酷似聋哑人用手打哑语比划。吃饭也是饥一顿饱一顿,险情在即,剑在头上,她不敢有一点怠慢。不知有多少次干部群众都劝她休息,她何尝不想,她尽管很累了,但就是躺不下,险情在胁迫着她,干部群众奋勇抗洪的情景鼓舞着她。

华县大葱在西安遭到“炮轰”,女县长慷慨陈词讨回公道

谢家堡村远景 刘焕民摄

谢家堡生产队大部分是盐碱下湿地,多日连绵阴雨,遍地积水,牲口进不了地,若等水下去再播种小麦必然影响来年收成。和她一起蹲点的王世忠和队干部正在带领群众以人代畜,三人、五人一组拉犁播种,她看后为之感动,放下自行车,挽起裤腿,加入了拉犁行列。

由于防汛秋播的过于劳累,她患了胸膜炎。这种病她白天没一点儿症状,一旦晚上躺下就咳嗽不止,她没当回事,照样工作。后来咳嗽得只能靠着被子睡觉,胸口也有了隐隐的疼痛,还是住户老大娘告诉了大队书记他们,他们叫来大队医疗站的韩医生,确诊了她的病。他们借来架子车,踏着泥泞,步行十几里把她送到县医院,病情严重,辗转陕化医院、西安红会医院治疗数日才得以康复。

西安住院期间,儿子、女儿去看她,她看着背着书包的他们,满腹心酸,搂住两个孩子的头,哭了。

1980年10月,华县县委第7届党代会她被推选为常委。她出身农民家庭,仅有一张渭南师范的中专文凭,丈夫以农为业,半生抱病,娘家、婆家及亲属均系农民,没任何官方背景,谁也没想到她能当选!连她自己也感意外。屈指算来,自1973年12月她调离高塘中学从政短短7年时间,她成为华县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常委。

这次党代会,依照惯例,原领导班子提出下届领导班子候选人员名单,交各小组讨论,她并未在名单之中。可经各组讨论,第二次公布的名单里有她,第三次名单里也有她。进入大会选举议程,她进入了县委委员之列。后再经委员们选举,她被选为县委常委。常委当了不到两年,1982年被选为人民政府副县长。她感激多年教育她的恩师,感瀲党组织的培养,感激华县人民的信任。她不负厚望,鞠躬尽瘁。

华县大葱在西安遭到“炮轰”,女县长慷慨陈词讨回公道

1984年华县九届四次人代会留影 自流年光影

她为农民诉真情。20世纪80年代后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华县大葱深受外地人喜欢,连续几年接省上给西安市民供应大葱的任务,华县誉为“大葱生产基地”。在一年省政府召开的物质供应协调会上,却遭到西安参会者不少人的“炮轰'。他们指责华县大葱有泥土,个别葱捆中夹带泥块、砖块。她不能让华县的声誉受到影响甚至诋毁,当即给于会的徐山林副省长写纸条,要求说明情况。她站在发言席位,慷慨陈词,首先向大家表示了虚心接受批评的态度,接着介绍了老百姓从大葱选种、育秧、移植、培土、施肥、灌溉到出葱的全部过程农民的辛苦,她说:“赤水大葱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大葱种植已扩展到高塘塬区,那里属黏土地带,出葱季节已入冬,沿山一带气温本身偏低,土地受冻而坚硬,大葱质脆,要挖出完整的葱白必须先浇水,大葱就是从泥土里挖出来的,不带泥土显然是不可能的。”“他们挖葱往往顾不上吃饭,整天不回家,在地里喝开水啃冷馍。”“他们把折断的葱和小葱留给自己,把好葱送给城里人。”“出葱季节,我到地里亲眼看到他们浑身沾满泥土,手上有冻裂的血口,到天黑把葱交给收葱人才回家。”发言最后,她看到大家目光中的谅解和理解,接着又对曾有过'挑衅”意味的某县领导,“*县有白菜、莲藕,我们华县也有,况且莲藕是九眼的,泉水养殖,营养丰富,*县没有的,我们华县还有,譬如华县山药、芦笋。”她的发言赢得了省长的赞许,为华县人讨回了公道,消除了误解,也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了华县,也让他们认识了华县有这样一位干练、老辣、“厉害”的女副县长!

助力开辟磨村市场。1987年她“二返”常务副县长,分管工商、税务、商业、供销。县城308国道南有陕西省复肥厂、陕西省化肥厂、车辆厂、桥梁厂、渭南床单厂、给水队多家企业,绵延数里,形成大“厂区”。这里远离城镇,职工大多三班倒,常受上下班时间限制,购物,买生活用品和蔬菜很不方便,她听取这些厂方领导对政府的工作意见,经过深入调查了解,觉得在磨村附近建一个自由贸易市场很有必要,给县上写了可行性报告。可在执行之初,就遇到了麻烦,主要问题是涉及地权的农民思想保守,怕吃亏,拼命阻拦,态度强硬。她没有动用行政强制手段,而是组织几十个群众代表乘大轿车赴集市贸易搞得好的澄县参观学习。参观归来,他们中的不少人成了义务宣传员,开辟市场的积极分子。不到半年,磨村市场初具规模,多种门市林立,农民自由贸易活跃,职工生活方便了许多,对政府一片赞扬。

华县大葱在西安遭到“炮轰”,女县长慷慨陈词讨回公道

如今的磨村市场外景 张文摄

县府门前大街办案。1991年初秋,毕家乡的一户村民伙同亲朋开着两辆手扶拖拉机穿白戴孝,撑着白横幅,在县政府门前大喊大叫,闹着要“申冤”。这时候,郭老师时任常务副县长,她闻信亳不迟疑,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沉稳冷静,组织人员,在政府门前支起桌子,现场办案。她巧妙地用理、用情,用法治、行政手段,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制止了事态扩大,消除了负面影响,让在场的当事人和围观群众受到了很好的守法教育,事后又发通报借此警示教育全县群众遵规守法。她在政府门前老练果断地公开办案,教育了群众,维护了人民政府的权威和尊严。时过数年,仍有不少人提起。

纵观我的郭老师从政生涯,1973年底任侯坊公社副主任,1975年4月晋升党委书记兼主任,1980年10月-举成为县常委,1982年被选为政府副县长,1984年换届政策规定非大专学历不能政府任领导,1987年国家取消了文凭限制她又再次当选为副县长,又“二返”政府。1990年换届又当选常务副县长。她的这顶“乌纱帽”,是人民给予,华县人民需要她。她为“官”一方,造福一方。我的郭老师她把这顶“乌纱帽”戴的呀,犹如著名秦腔演员李爱琴头上的那顶官帽,单闪翅,双闪翅,闪得精彩,闪得飘洒,赢得声声喝彩,阵阵掌声给华县人留下了多年难忘的记忆。

(待续五、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2021年5月25日完稿于老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